“在现场了解工作环境、工作内容、产品和生产线等内容,对我从事汽车行业有很大帮助,也对参加这两家公司的招聘有增益效果。”郭凯旋很高兴能得到这一机会。12月22日下午,昌平区人力社保局举办“英才聚昌进国企筑梦青春到福田”活动,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机械工程专业应届硕士毕业生郭凯旋与40余位师生一起,来到北汽福田和福田康明斯公司参观、座谈。
大学毕业生成为乡村振兴协理员
冯玉豪目前是一名乡村振兴协理员,在建设家乡昌平的队伍中工作,他感到很踏实。他本科就读于北京农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在校期间多次参加实习,但今年临近毕业时,他还困在对未来的迷茫和焦虑中,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他是一个在农村中土生土长的孩子,也见识到了城市和农村目前面临的不协调发展问题,比如他的家乡就面临着劳动力流失、土地闲置、缺乏创新动力等问题。冯玉豪认为,这些问题需他这样“喝家乡水长大的”年轻人去出力改变。同时,这份工作离家近通勤方便、工作稳定待遇尚可,这对他也很有吸引力。于是,在人力社保局工作人员的指导和鼓励下,他决定报名参加乡村振兴协理员的考试。从报名、到笔试、面试,工作人员提供全程指导,终于在今年9月份他成功入职,成为延寿镇的一名乡村振兴协理员。
为了帮助与冯玉豪处境类似的毕业生,昌平区设置高校毕业生服务专员1129人,开展高校毕业生实名制信息摸查7次,创新毕业生“1+N”帮扶、困难家庭毕业生“私人订制”等服务模式,已经实名帮扶813名高校毕业生解决就业困难。2023年昌平生源高校毕业生共3737人,目前已实现就业3654人,就业率达97.78%,14名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已全部就业。
同时,为了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昌平区还扩增事业单位招录、科研助理、乡村振兴协理员选聘、社区工作者定向岗位1241个,开发政府编外岗位2500余个。
失地农民绿化岗位再就业
今年52岁的李振山是大兴区礼贤镇人,他跟土地打了半辈子交道,没有其他技能,拆迁后失地只能赋闲在家,偶尔打零工维持基本生活。大兴区人力社保局通过“家门口智慧就业服务”系统,识别到李振山尚未就业参保的信息并“派单”至李振山所在村的就业服务专员。
随后,镇村“两级”就业服务专员上门“家访”。面对就业服务专员,李振山说出了自己的需求和困惑:“我想在家门口工作,但是不清楚自己能干点什么,也担心自己干不了。”
针对李振山“有就业意愿但没有就业目标,自身就业条件不足、年龄大技能单一、求职信心不强”的特点,就业服务专员据分类分级服务规范将其定位至“未参保农村劳动力——三级服务——较难帮扶”类别级别,并结合系统自动生成的“一人一策”服务“套餐”开展精准帮扶。
“套餐”第一步是合理确定求职目标。大兴区职业指导工作室专家、礼贤镇就业服务专员共同上门,为李振山分析就业条件,挖掘就业优势:常年从事一产,种植经验丰富。以此确定求职目标为种植方向,同时鼓励其增强求职自信心。
在区级、镇、村三级专员的共同努力下,“闲不住”的李振山在新的“赛道”上为打造“绿色机场”新标杆忙碌了起来,生活又有了新的光彩。
针对李振山的就业帮扶,是大兴区在全市率先建立的“家门口智慧就业”服务系统的一次生动实践,该系统已经在3个镇、13个村社区试点。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已累计服务重点群体劳动者2114人。
此外,为促进劳动者尤其是重点群体劳动者高质量就业,提升公共就业服务精准性,大兴区人力社保局出台全市首个区域性公共就业服务规范《大兴区重点群体分类分级就业服务规范(试行)》,实施以来,已累计服务重点群体达8万人次,促进1.9万名城乡劳动力实现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