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政策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印发湖北省“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政策速递

各市、州、直管市、神农架林区卫生健康委,部省属医疗机构:

现将《湖北省“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室

2021年4月25日

(政务公开形式:主动公开)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实施健康中国战略重大战略部署,增加护理服务供给,创新护理服务模式,精准对接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健康需求,规范引导“互联网+护理服务”健康发展,进一步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强老年人居家医疗服务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一)创新模式。探索出适合我省省情的“互联网+护理服务”工作模式,创新管理制度、服务模式、运行机制等,培育护理服务新业态。

(二)规范服务。全省“互联网+护理服务”得到规范引导并健康发展,实现“线上线下,同质管理”,保证护理服务规范开展,保障医疗质量安全和护患双方合法权益。

(三)便捷可及。群众“互联网+护理服务”需求得到精准回应和有效引导,特殊人群优质护理服务便利性和可及性不断提升。

(一)试点地区和医疗机构。武汉市和宜昌市。试点市应按照属地原则确定不少于5家医疗机构进行互联网+护理

三、功能与定位

(一)“互联网+护理服务”提供主体和基本条件

“互联网+护理服务”主要是指符合要求的医疗机构派出在本机构注册(含多机构执业备案)的护士,依托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以“线上申请、线下服务”的模式为主,为出院患者或罹患疾病且行动不便等特殊人群提供的护理服务。

服务提供主体。“互联网+护理服务”的提供主体为实体医疗机构。信息平台必须依托实体医疗机构,不得独立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

1.医疗机构资质。试点医疗机构须为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并已具备家庭病床、巡诊服务、互联网诊疗等服务方式的实体医疗机构。鼓励护理院、护理站等医疗机构和设有医疗机构的养老机构参加试点。

(二)“互联网+护理服务”的服务对象和项目

2.服务项目。

(1)可提供的服务项目。

以需求量大、安全有效、医疗风险低、易操作实施、消毒隔离达标、不易发生不良反应为原则,并经省卫生健康委组织专家论证确定了第一批50项“互联网+护理服务”项目

(详见附件),涵盖了慢病管理和健康促进、常见临床护理、专科(专项)护理、康复护理、中医护理、安宁疗护等服务内容,试点医疗机构要根据自身服务能力,对服务对象进行全面的综合评估后从中遴选本机构可提供的服务项目实施。

(2)不得提供“互联网+护理服务”的情况。

服务对象病情疑难复杂或病情不稳定,上门提供护理服务存在医疗安全风险的;涉及含有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等特殊管理药品的;需提供输液等创伤性且医疗安全风险大或对操作环境有特殊要求的护理项目的;超出常规护理服务项目范畴的其他情况。

四、试点工作任务

(一)完善组织架构。试点市卫生健康部门要完善试点工作组织架构,积极协调当地医疗保障等部门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制定试点方案,明确试点医疗机构,加强全程监督管理和指导。试点医疗机构要明确“互联网+护理服务”管理

(二)开展岗前培训。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的试点地区和医疗机构,要组织好线上、线下服务的护士开展针对性培训,培训内容应包括有关法律法规、综合评估和及重点病种的护理要点等。通过培训,提升护士护理服务能力和专业技能,增强其突发状况下的紧急救治和应急处置能力,强化护士依法执业意识、规范护理服务行为,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省卫生健康委将委托省护理质控中心制定“互联网+护理服务”岗前培训大纲供各试点医疗机构参考使用。

(三)确保医疗质量安全。试点地区卫生健康部门应当

(四)规范“互联网+护理服务”服务流程

申请“互联网+护理服务”的患者或居民,应当上传身份信息、病历资料、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协议等资料。试点单

(五)加强“互联网+护理服务”技术平台管理

试点地区卫生健康部门或医疗机构可以自主开发互联网信息技术平台或者与具备资质的第三方信息技术平台建立合作机制。互联网信息技术平台应具备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要求的设备设施、信息技术、技术人员及信息安全系统等,具备服务对象身份认证、病历资料采集存储、服务行为全程留痕可追溯、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保护、工作量统计分析等基本功能,可探索开发评估系统、协议签订、健康教育、上下转诊、紧急呼救、投诉建议、服务评价及与医院信息系统对接以强化服务对象健康档案管理等附加功能。确保互联网信息技术平台信息安全,与第三方互联网信息技术平台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各自在医疗服务、信息安全、隐私保护、护患安全、纠纷处理等方面的责权利。

(六)建立风险防控机制。试点地区卫生健康部门或医

疗机构应以互联网信息技术平台为支撑,对提供“互联网+护理服务”的护士和服务对象进行身份认证,有条件的试点地区可对接公安身份证识别系统、通过人脸识别等人体特征识别技术对从业护士和服务对象进行实名认证。要为从业护士配置护理工作记录仪,使服务行为全程留痕可追溯,要提供手机APP定位追踪系统,配备与试点医疗机构保安室或当

五、实施步骤

(一)筹备阶段(2021年4月)

省卫生健康委组织制定“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确定试点地区、服务对象、服务项目等基础工作。

(二)实施阶段(2021年5月至11月)

(三)总结评估阶段(2021年12月)

各市州卫生健康委对“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估。省卫生健康委将对我省试点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形成可以复制的经验,并根据情况逐渐扩大试点医院数量及服务项目范围。

(三)加大政策支持,正确宣传引导。各级卫生健康部门要加强公众宣传教育,正面引导社会舆论,合理引导社会预期,防范医疗安全风险。让全社会、医疗机构和护士提高对“互联网+护理服务”新型业态和服务模式的认识,强化执业安全意识,不断规范服务行为。

附件:湖北省第一批“互联网+护理服务”项目(50页)

附件

湖北省第一批“互联网+护理服务”项目(50项)

序号

项目类

项目名称

项目内涵

备注

1

慢病管理和健康促进

疾病健康教育

1.通过评估患者实际情况和健康需求,提供常见疾病康复知识、常用药物作用与注意事项等指导。2.帮助患者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合理

利用资源,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2

高血压管理

1.通过评估患者实际情况对患者进行生活方式、活动、饮食及用药指导。

2.基础疾病管理,如冠心病、高血脂、糖尿病等。

医。

3

远程动态监测血压

1.投放远程血压监测设备。

2.根据病情实施血压远程动态监测。

3.APP定期推送监测结果和健康教育信息。

4.定期与基层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上门护理服务。

4

糖尿病管理

2.健康教育:胰岛素注射笔的使用,胰岛素皮下泵及动态血糖监测的护理,指导口服降糖药的使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糖尿病大血管、微血管

等急慢性并发症的早期识别及应急处理。

5

远程动态监测血糖

1.投放远程血糖监测设备。

2.根据病情实施血糖远程动态监测

6

慢性阻塞性肺病

1.评估患者体温、脉率、呼吸频率、血压、SPO2、咳嗽情况、排痰能力、痰液性质、呼吸困难程度等。

2.指导合适的排痰技术,进行用氧安全和制氧机清洁维护的指导,指导用药、营养、日常活动及呼吸功能锻炼。

3.健康教育:指导患者自我管理并记录自我管理日记;指导加重疾病诱因的控制及出现呼吸衰竭等并发

症时的应急处置与就医。

7

慢性心衰

1.根据评估患者实际情况给予活动量及活动方式、饮

自我管理

食及用药指导。

2.基础疾病的管理:如冠心病等。

3.健康教育:指导患者加强自我管理,了解体重、出入量、腹围、血压的变化;加重心衰诱因的预防和控

制,心衰症状加重的先兆和就医指导。

8

脑卒中康复管理

1.根据评估患者实际情况进行日常生活能力、吞咽方式、用药指导、语言康复训练,给予留置胃管、尿管等管道护理知识的指导。

2.基础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管理。

3.健康教育:再发卒中早期症状的识别与应急处理。

4.根据老年人的需要进行老年综合评估技术,通过评估后可以给予居家环境改造、患者照护等指导。

9

压力性损伤预防

1.对存在压力性损伤发生风险的患者采取预防措施,包括指导翻身、支撑面减压、皮肤保护等。

2.为患者及照顾者提供压力性损伤护理的健康指导。

10

常见临床护理

生命体

征测量

为患者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

11

血糖监测

12

留置/更

换导尿管

1.根据医嘱进行留置导尿管,更换导尿管及引流袋。

2.指导患者及照顾者会阴护理,保持尿道口清洁。

13

留置/更换鼻胃管

1.根据医嘱进行留置或更换鼻胃管,经鼻胃/肠管给予肠内营养,注入药物和水。

2.为患者及照顾者提供鼻饲指导。

14

灌肠

1.根据医嘱将灌肠液经肛门灌入肠道,用于软化粪块、解除便秘。

2.为患者及照顾者提供排便指导。

15

冷疗

对患者进行评估,采用冰袋、冰囊等降低体温、局部

消肿、止血、抑制化脓或炎症扩散、减轻疼痛。

16

热疗

对患者进行评估,采用热水袋、热敷等方法为患者保暖、解痉、镇痛等,促进浅表炎症消散和吸收。

17

物理

降温

对患者评估,为高热患者使用温水进行擦浴降温或使

用冰袋、冰囊或降温贴等贴敷降温。

18

雾化吸入

遵医嘱使用雾化器进行雾化吸入,湿化呼吸道、稀释痰液,预防和控制呼吸道感染,解除支气管痉挛,减

轻呼吸道黏膜水肿。

需雾化装置

19

氧气

吸入

遵医嘱通过鼻氧管、鼻塞、面罩等方法给予患者吸入

氧气,做好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

需氧气装置

20

标本

采集

遵医嘱采集标本进行检验,包括静脉采血、分泌物、

呕吐物、排泄物、体液等。

21

皮下注射

遵医嘱将药物准确注入皮下组织。常用注射部位为上臂、腹部及股外侧。

需长期注射该药品,已经在医院注射且没有

出现发热、过敏

等不良反应的药品;剂量遵医嘱使用,如胰岛

素、日达仙

22

肌内注射

遵医嘱将药物准确注入肌肉组织。

需长期注射的药品,已经在医院注射且没有出现发热、过敏等不良反应的药品;剂量遵医嘱使用,如黄体酮、

密盖息

23

专科

(专项)护理

无创呼吸机管理

1.指导正确、舒适的佩戴呼吸机面罩,预防面部压疮。

2.指导使用要点、湿化装置的消毒、清洁。

3.预防无创呼吸机各种并发症。

需要呼吸机装置

24

气管切开护理

1.对患者进行评估,清洗气管切开套管并进行分泌物清理、更换切开部位敷料,以保持管道通畅和切开部位的清洁干燥。

2.对患者和家属进行安全及健康教育指导。

包括吸痰及物理排痰(需吸引装置)

25

造瘘管护理

1.管道的评估;2.造瘘管的冲管;3.造瘘口周围皮肤的护理及管道的固定;4.固定贴膜的更换;5.胃/空

肠造瘘管内给予肠内营养;6.健康教育。

26

引流管护理

1.管道固定;2.管道及引流液的评估;3.引流管周围

皮肤的护理与更换敷料;4.更换引流袋/引流球/引流瓶等;5.管道拔除;6.健康教育。

27

伤口护理

1.对各种急慢性伤口及失禁性皮炎的评估,根据伤口情况,选择适宜的方法、药物和敷料等。

2.为患者伤口进行换药处理及健康教育。

包括拆线

28

普通造口护理

1.对回肠、结肠造口、泌尿造口病人进行局部和全身情况评估。

2.选择造口产品,造口ARC更换,必要时行结肠造口灌洗。

29

疑难造口护理

1.对疑难回肠、结肠造口、泌尿造口病人进行局部和全身情况评估。2.根据造口并发症选择适宜的敷料、药物和造口用品,必要时进行可控尿路造口插管排尿、更换输尿管支架、进行囊袋膀胱冲洗引流等。

30

徒手淋巴引流

1.运用专科手法进行徒手淋巴引流和压力疗法,促进淋巴回流。

2.对患者及照顾者进行健康教育。

31

PICC/植

入式输液

1.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植入式静

脉输液港(PORT)留置期间的导管维护。

港(PORT)

维护

2.对患者及照顾者进行日常管理维护指导。

32

非侵入性止痛药使

对非侵入性止痛药的口服、外贴、肛塞进行指导。

33

居家腹膜透析护理

34

居家产后护理

1.产后:产妇生命体征监测,子宫复旧、恶露情况评估、哺乳期营养、科学坐月子。

2.子宫、膀胱理疗、盆底肌功能训练等康复指导。

3.乳腺疏通、催乳、手法按摩等指导。

4.重度乳胀、乳头凹陷、乳头错觉、含接困难、唇腭

裂等专案管理指导。

35

居家婴儿护理

1.母婴家庭护理技能:婴儿沐浴、皮肤、脐部、臀部护理指导,婴儿抚触、智护操训练。

2.早产儿居家母乳喂养指导。

3.黄疸监测。

36

中医护理

穴位敷贴技术

1.遵医嘱将药物制成一定剂型,敷贴到人体穴位,通过刺激穴位,以达到舒筋活络、祛瘀生新、消肿止痛、清热解毒、排毒排脓作用的一种外治法。

康教育指导。

37

耳穴贴压技术

1.遵医嘱将王不留行籽、莱菔籽等丸状物贴压于耳郭上穴位,用手指按压,刺激耳郭上的穴位或反应点,通过经络传导,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操作方法。

38

中药热熨敷技术

1.遵医嘱将加热好的中药药包,在人体局部或一定穴位上适时来回移动或回旋运转,利用热力和药物的作用,达到温经通络、活血行气、散热止痛、祛瘀消肿等目的一种外治法。

39

经穴推拿技术

1.遵医嘱运用手法作用于人体腧穴,如点法、按法、推法、叩击等,通过局部或穴位刺激,可疏通经络,调动机体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病治病、保健强身的一种技术操作。

40

刮痧技术

1.在中医经络腧穴理论指导下,遵医嘱应用边缘钝滑的器具,蘸上刮痧油、水或润滑剂等介质,在体表一

定部位皮肤反复刮动,使局部出现痧斑或痧痕,从而达到疏通腠理、调畅气血、逐邪外出目的的一种技术。

育指导。

41

艾灸

评估患者个体情况,辩证进行艾灸,改善患者的症状。

42

拔罐

评估患者个体情况,辩证进行拔罐,改善患者的症状。

43

康复护理

关节功能

恢复指导

给予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

关节的功能康复指导。

44

呼吸功能

锻炼指导

指导患者进行缩唇呼吸、腹式呼吸、呼吸操和有效咳

嗽。

45

肌肉功能

训练指导

运用多种方式(含手法与仪器),强化核心肌群训练,

提高肌肉的运动能力。

46

体位转移技术

1.指导居家患者及照顾者发挥卧床患者现有的能力进行床上移动,提高患者自身或在他人的辅助下完成体位变换最基本的锻炼方法。;2.指导轴线翻身。

3.指导脊柱术后患者正确上下床。

47

康复辅助器具使用

指导

1.指导患者轮椅、拐杖、助行器等辅助器具的使用。

2.指导骨科支具的佩戴及专科康复辅助器具的使用

等。

48

清洁间

歇性导尿

在清洁条件下将尿管经尿道插入膀胱,排空尿液。

49

自理能力

给予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训练,包括:个人卫生、进食、

排便、穿衣等。

50

安宁疗护

居家安宁疗护

1.评估:居家安宁疗护环境、安宁疗护需求、心理、心愿、安宁疗护症状及照护方案制定、营养与营养方案制定。

THE END
1.“互联网+护理服务”助力护理发展医药卫生网医药卫生报一种“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悄然兴起。这是一种依托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以“线上申请、线下服务”为主要模式,为出院后的失能、半失能、康复期、癌症晚期、行动不便以及其他有居家护理需求的人群提供上门护理服务,可以降低患者的就医成本,减轻家庭经济负担,让患者足不出户便可享受到高质量、专业化的护理服务。http://www.yywsb.com/article/63793.html
2.海南省老年病医院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老人行动不便、家人护理不专业……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不少家庭面临老年人护理难题。近日,海南日报全媒体见习记者了解到,为满足老年人居家护理需求,海南省老年病医院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推进老年医疗护理服务试点,让老年人在家就能享受专业的护理服务。 http://hi.people.com.cn/n2/2024/1025/c231190-41019312.html
3.首页看点解决“最后一公里”难题,“互联网+护理服务”如何叫好又叫座针对老龄化严重,失能、高龄、空巢老人比例高现实情况 ,江苏省也出台了《 “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服务的对象是出院患者或罹患疾病且行动不便的特殊人群,重点包括高龄或失能老年人、康复期患者和终末期患者等行动不便的人群。 而与此同时,我国专业护理人员的数量严重不足。专家表示, “互联网+护理服务”https://www.xhby.net/js/yw/202202/t20220209_7414636.shtml
4.九成受访者认为“互联网+护理服务”在老龄化社会中越来越重要自2019年国家卫健委出台《“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方案》以来,很多医疗机构为老年人、行动不便群体提供上门护理服务,打通了专业护理服务到家庭的“最后一公里”。对于“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发展,大家有哪些期待?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对1001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0.8%的https://t.m.youth.cn/transfer/index/url/news.youth.cn/jsxw/202305/t20230525_14542397.htm
5.南京养老护理院敬老院老年人护理通过这些大数据,服务中心能及时准确地提供定制服务。若老年人身处不同情况时,第一时间为他们提供不同服务。 好了,以上就是对南京养老院智慧化养老模式,以及”互联网+“模式的新闻报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http://www.guoyueyy.com/?p=3687
6."互联网+"延续护理在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应用本文通过检索近年来"互联网+"延续护理在老年慢性病患者应用的相关文献,对"互联网+"延续护理概念、发展背景、特点及应用形式进行综述,文中涉及的应用形式包括常规通信软件、移动健康应用程序APP、网络平台、医院-社区-家庭三元联动的患者管理网络、人工智能技术,对比国内外"互联网+"延续护理应用的现状,总结在应用中所存在http://www.yidu.edu.cn/103110/detail/article/60bdcf4e617ca98f99da26d9.html?q=%E5%8D%8A%E9%9F%B3%E5%8C%96&org=103110&uorg=999999
7.以延续护理服务中心为主导的居家老年患者"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的来源出版物:中国实用护理杂志卷:39期:3 关键词: 互联网 护理 老年人 延续护理服务中心 居家 摘要: 目的:互联网视域下构建以延续护理服务中心为主导的居家老年患者"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为老年患者不同类型的专业居家护理服务提供参考。方法:2019年3月至2021年12月,依托延续护理服务中心,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https://www.sinomed.ac.cn/article.do?ui=2023202725
8.互联网+护理服务”项目有以下哪些?对于35kV的铁塔或钢筋混凝土杆线路,加装架空地线意义不大,但却仍然需要逐塔接地因为这时若一相因雷击闪络接地后,它实际上就起到了架空地线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其他两相的进一步闪络,而系统中的消弧线圈又能有效地排除单相接地故障故35kV线路即使不采用全线装设架空地线,由于建弧率小,单位遮断次数还是较低的,https://www.shuashuati.com/ti/d202be6649ba48129ede9d6261b76fff.html?fm=bd247078e0540eb167898d30f4983f5a67
9.“互联网+护理服务”互联网+护理服务护理天地“互联网+护理服务”旨在解决行动不便患者就医难的问题,帮助居民实现只要在家动动手指手机下单,即可享有医院派出的专业护理人员上门提供优质、安全、便捷的居家护理服务。 护士上门 医养结合 护理康复·长期照护·安宁疗护·健康养老 服务项目: 老年人常见风险评估与指导、老年认知居家医学康复、生活能力训练、日常生活活动https://www.jxgzsdsrmyy.cn/hlwh/hlwhlfw/content_6156
10.居家失能老年人对“互联网+护理服务”需求量表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方法:利用文献研究法及德尔菲法确定量表初步条目池,选取15名专家进行德尔菲法2轮专家函询,根据专家意见及课题组讨论确定量表条目,使用该量表调查2021年12月-2022年6月新疆石河子市居家失能老年人“互联网+护理服务”需求水平,并对量表进行信效度分析。结果:最终形成居家失能老年人对“互联网+护理服务”需求量表包含3个https://wenku.baidu.com/view/2b963983e1bd960590c69ec3d5bbfd0a7856d579.html
11.“互联网+”医疗服务在老年人群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引用本文: 韩润翔,付晶晶,刘思奇,罗羽.“互联网+”医疗服务在老年人群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21,35(20):3657-3660 摘要: 综述“互联网+”医疗服务的作用、在老年人群中的应用现状、影响老年人群“互联网+”医疗服务的因素及解决方案,以期为进一步推动“互联网+”医疗发展,不断改进服务质量,促进健康老http://dx.doi.org/10.12102/j.issn.1009-6493.2021.2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