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期间,多个外卖平台推出“春节激励政策”,为就地过年的外卖骑手提供了较为优厚的待遇,而不少外卖骑手也选择留在广州过春节,孙涛就是其中之一,他已经连续4年没有回家过年了。“能让在广州过年的人们足不出户也能吃上热乎饭,我们外卖骑手辛苦点也值了。并且春节留在这里可以多挣点钱,节后‘错峰回家’也挺好的。”孙涛说。近日,本报记者走访了外卖骑手这个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群体,了解他们背后鲜为人知的奋斗故事。
连续4年在广州过年“逐渐喜欢上这座城市”
孙涛是陕西人,来广州7年了,在做外卖骑手之前,他曾干过其他行业,但最终还是觉得送外卖适合自己。“不需要太多话,踏实就行。”他已经连续4年春节留在广州过年,今年虽然自己不回家,但孙涛给父母各买了一套羽绒服寄回去。因为他知道,如果给父母寄钱回去,他们肯定舍不得花。收到羽绒服的那一天,在视频中,孙涛父母脸上都笑开了花。
孙涛表示,做骑手虽然辛苦,但只要手脚勤快,收入还是相对稳定的,自己每个月大约有1万元收入,他和另外两个同事合租了一套房,房租分摊下来每个月只要600元。由于自己目前单身,开销也并不大,每个月收入基本上都能攒下来。“如果很拼命,并且运气好的话,每个月也能有2万元收入,但意味着每天可能要跑16个小时以上,连饭都顾不上吃。我不想把自己搞得这么累。”
每天“飞奔”14个小时“生活不易还得继续”
说起刚入行的经历,孙涛唏嘘不已。刚做外卖骑手前两个多月,他没挣多少钱,原因就是找不到路,或者找不到客户的准确位置,所以经常因迟到被客户投诉,从而被平台扣钱,一个月起早贪黑忙下来还不到3000元。
孙涛表示,对外卖骑手来说,最怕顾客的差评和投诉,“如果是顾客投诉,不仅这一单白送了,甚至还要亏钱。”根据投诉的内容和程度不同,以往每次遇到顾客投诉,他都会损失100元。
如今,孙涛每天工作大约14个小时。别人吃饭时他往往在送餐的路上,所以孙涛长年饮食不规律,这也导致他经常胃疼。他去年到医院体检,医生说他有胆囊结石,建议做手术,但孙涛决定保守治疗。在广州他没有亲戚,也没有女朋友,要做手术连个签字的人都没有,更何况术后要休息两周,这个损失他承担不起。别说按时吃饭,连按时吃药他都很难做到。
孙涛最难忘的一次送餐经历是前年的一天。当天傍晚他刚从家里出来就已经大雨倾盆,随身穿的雨衣根本不起作用,鞋子也湿透了。因为已经到商家取了餐,接单后就不能取消。而如果送餐迟到,不仅不能挣钱还要赔钱,孙涛只能硬着头皮往前开。
“倒头就睡”没空谈对象如今对于相亲更加积极
孙涛坦言,眼下最让他发愁的是每天太忙了,一直没空谈对象。他每天大约能睡6~8个小时。每晚送完外卖回宿舍,他几乎倒头就睡,除了顾客,他和外界接触的机会很少,更不用说接触女生了。“除非找一个女骑手结婚。”孙涛笑着说。
如今,29岁的孙涛也有了危机感。最近这两年,他对亲朋好友介绍的相亲积极了很多。去年11月,老家的二姨给他介绍了一位相亲对象,他还专门回去了一趟。过去他一直以为,凭自己的长相和收入,找到合适的对象不成问题,现在看来可能有点过于乐观了。如今,他期盼着能有熟人给他介绍一位合适的对象。“不用多漂亮,能一起过日子就好。”
每年有30%流失干5年已是“资深骑手”
和孙涛不同,骑手杨鑫则是外卖骑手中为数不多已经结婚生子的。虽然被同伴们称为“老杨”,其实杨鑫今年也不过37岁,只不过在这个吃“青春饭”的行当里,杨鑫已经算岁数较大的了。
早在杨鑫当外卖骑手之前,他就和现在的妻子认识了,两人同是四川老乡。当时,杨鑫给一位私人老板当司机,后来公司不景气,也不需要司机了,妻子建议他边找工作边当外卖骑手。从2012年开始,杨鑫成了一名外卖骑手,从最开始一天赚几十元,再到后来巅峰时期一天能赚五六百元。慢慢地杨鑫发现,送外卖也要动脑筋。他摸索出自己的办法:接单尽量接同一个区域内的订单,顺路的订单多接,这样一趟路就可以多送几单。
杨鑫告诉记者,他喜欢和那些真正热爱这份工作的年轻人们一起工作。他说,做外卖骑手有几类人,第一类是不善交际,喜欢工作自由,挣多少花多少的青年人;第二类是精力旺盛,每天可以跑16个小时的“工作狂”;第三类是暂时找不到其他工作,把送外卖作为“保底选项”的人。
杨鑫说,外卖骑手流动性也很大,像他这样持续干了10年外卖骑手的在业内不算多。很多人坚持3年已经不容易了,能干5年的就已经是“资深骑手”了。以他所在的配送站为例,每年都有30%的骑手流失。
“骑手找女友”是行业难题
每年春节过后,已婚的杨鑫总要给配送站里还没结婚的年轻同事发利是。“今年要找到女朋友啊,明年就不用我派利是了。”杨鑫笑着对站里一位95后骑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