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漂在香港的人,都是这座城市的体验官02-0613:41
近年香港电信诈骗量激增,下到十八九岁,上到八九十岁,从本地市民到港漂,都有中招。
有人失去了金钱,有人甚至因此轻生,令人惋惜。
骗法层出不穷,但总有套路可以拆解。
内地公安不会打给你
因为疫情,近年很多事情都要远程解决。骗徒也多利用跨境通关不便的事实来引人上钩。
最常见的就是:
我们是某地公安,你有一个可疑包裹被扣在海关/你的银行账户被怀疑洗钱/盗刷信用卡……
请配合调查。
图源:香港01
在香港,对于涉案人士,会有一群阿sir或madam直接找到你(警察一定不会单独出现),亮明身份:
我是西九龙重案组的高级督察xxx,现在怀疑你与一起xxx案件有关,请你跟我回去协助调查。
你有权保持沉默,但你所说的一切将成为呈堂证供……
《法证先锋》剧照
同理,假如做了什么疑似违背风序良俗的事情,也会有政府工作人员上门捉你。
疫情期间的一天清早,卫生署好几位工作人员来到我家,说我们违反了防疫条例。
还出具了定额罚款通知书,不交就要留案底,把睡眼惺忪的我吓了一跳。
他们确实是卫生署的,但后来证明事情是误会。
通过后续沟通,我大概了解政府办事的流程,总的来说还是很认真负责的。
宁可错杀一千,不会放过一个。
骗子不会胆大到在香港假扮香港公职人员,而是会号称内地公安或公检法机构,利用信息差行骗。
《精武门》剧照
接听者起初会怀疑有诈;
但见对方对自己的姓名、工作、家庭情况了如指掌,便询问如何处理,是否要去警署报案。
他们会说:不行,你的包裹/信用卡是在内地涉案,香港警察不受理。
受害者一步步按指令将资金转到所谓的“安全地方”,对方消失,方觉受骗。
说自己是内地官员的、阻挠你通知香港警方的,绝对是骗子!
图源:星岛头条
通常追查起来十分繁琐,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
为了避免市民受骗,香港警方于2017年成立反诈骗协调中心,进行打击及预防诈骗工作。
各种防骗指南应运而生。
连天桥上都打出横幅:公安及内地官员一定唔会打俾你。
图源:Twitter
入境处/卫生署提示,此前多次联络你……
这里是顺丰速运,你有一个邮政/速递包裹……
图源:香港经济日报
但是,见到“未知号码来电”,或者“NoCallerID”的,建议先接听。
因为一些官方机构如政府、学校打给市民时会故意隐藏号码,以避免大量回电影响办公。
要是错过了他们的来电,唯有再等。
3字头的有不少是大公司外包出去的推销团队,让你贷款、买房、做体检、买保险……还有些就是骗子。
3字开头的多是近20几年的新号码,鱼龙混杂。
有一次,一位的士司机严重车祸,需要做紧急手术。
图源:香港反诈骗协调中心
看到不熟悉的未接来电,可以先别急着打回去。
无事献殷勤,有诈快跑
大家有没有发现:凡是正规机构,比如银行,手续往往十分繁琐。
接通以后,职员再与你核对各种信息,照章办事,不会事事皆合你心意。
假如对方态度特别殷勤,有求必应,令你如沐春风,十有八九是骗子。
也难怪有人掉入精心布局的陷阱。
比如“杀猪盘”骗徒通过聊天发展感情取得信任;
然后将受害者引入博彩、理财等诈骗平台进行充值,骗感情又骗钱。
相亲交友,理财保险,买房买车,线下促销,网上兼职……生活中看似处处有机会,却处处有陷阱。
最令人无语的是,有些骗子明明在法律边缘试探,但就是让人没法抓他。
比如我家附近有个疑似传销点,面向老年人卖产品,走过路过都能听到里面在“上课”。
有时店门口还会有一群身着制服的执法人员。
但按照法律,他们只能在外面给路人派发防骗的传单,好言相劝。
不能阻止老人家进去“听课”,也不能进入大厦抓人。
还会遭到老人家的冷言冷语:你们不要在这里挡住我发财。
《回家的诱惑》剧照
老人家前赴后继,往往是受骗了才恍然大悟,慌忙求救,此时大家都很无奈。
唉,真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这颗圆溜溜的防骗吉祥物“提子”,是“提防骗子”的意思。
“提子”号召市民提高警惕,更要提醒身边人,遇到怀疑骗案时,致电防骗易热线18222求助。
见招拆招,反客为主
对面是个低沉的男声:“喂,还记得我吗?”
这开场白,骗子无疑了。
图源:现代电视
我随口说:“是阿强吗?”实际上我根本不认识什么阿强。
但对面热情回答:“是呀。”然后开始嘘寒问暖。
一个同事接话说:“我是阿珍啊,我们一起吃饭呢。”
“阿强”顺水推舟和“阿珍”也打了招呼,说大家得闲饮茶。
眼看要进入骗钱环节,“阿珍”说:
“前几年你家人出车祸住ICU,我好心借了十万块给你,还记得吧。”
我来不及赞她,又接着说:“做人要有良心,虽然人没了,但是钱要还的。你几时还钱?”
第一,走骗子的路,让骗子无路可走。
第二,其实可以骂得更难听!
如果是骚扰短信或邮件,尤其是里面有链接时,可能恶意扣费或者有病毒,就不要回复了。
直接删除加举报就好。
天上不会掉馅饼,但经常会掉陷阱。
无论放下怎样的诱饵,采取怎样的步骤,骗子的终极目的都是骗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