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去年在电商方向的尝试失败后,小红书换了一种方式,转去做“本地生活”,尝试寻找“从种草到拔草”的新路径。在卷得不行的本地生活服务领域,让用户真正地从兴趣出发,从线上自发走到线下,可行吗?
————/BEGIN/————
今年,小红书的「同城页」又有了新的玩法——首次推出「地图」搜索功能。
小红书,似乎在卷得不行的本地生活服务领域,打开了一种新可能——
不卷团购、不拼优惠券、不砸钱做配送供应链,而是基于内容优势,让用户真正地从兴趣出发,从线上自发走到线下。
01
小红书的本地生活
谁说做「本地生活」一定要卷供应链?
但小红书专注于「兴趣消费」,用户在平台上只是找灵感,所以不一定要在供应链上一决高下,而是引导用户去探索本地生活的多样性。
这一次,小红书新增的「地图」功能,不仅是一次用户体验的创新,更重要的是打开了「社交化本地生活」的可能性。
在v8.25.0中,我们已经可以看到「地图」功能的更新——
小红书的同城页面中,新增了一个悬浮按钮,链接到实时地图。
地图根据用户的地理位置,展示周边的景点、美食等丰富笔记。
比如我在深圳南山区,只要打开手机定位,在小红书的同城页面上就能看到一个悬浮按钮——显示「搜索南山区」,点击即可进入实时地图。
以后,我每到一个地方,都可以打开小红书的地图功能,就像拿着一份电子版的城市导览地图,搜罗附近好吃的、好玩的,而且在小红书上口碑好的店铺。
这份地图可以延伸多种可能性:
更让人惊喜的是,地图上已经出现了社交功能。
用户可以找到附近的群聊,包括求职的、育儿的、租房的,类型很多元化;还可以与其他用户领养的电子宠物进行互动。
我觉得,基于地理位置的群聊,可以带来许多实在的帮助。
小红书的内容有多少花样,地图里的群聊就可以有多么千姿百态。
基于线上社群,小红书还可以延伸到线下活动——
从徒步群发展到徒步活动,从车主群发展到车主活动,从育儿群发展到亲子聚会。
小红书的地图里,甚至可以加入一整套线下活动管理工具,比如活动创建、参与者管理以及活动通知等功能,让发起活动变得更加便捷,进一步丰富社交化的本地生活体验。
这一切,都是真实的,可触达的。线上社区不再局限于屏幕之内,而是可以跨越数字界限,触达现实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02
换一种方式做「本地生活」
美团、饿了么等平台,似乎给出了做「本地生活」的标准模板——
做好供应链,养配送团队,为商家引流,给用户优惠。
即使抖音进来了,用“短视频+直播”的方式吸引了大批用户,但在本地生活领域,也还是跟美团PK团购优惠,借助饿了么等第三方团队完成配送。
小红书的本地生活玩法,既不是“到家”,也不是“到店”,脱离了两点之间的配送魔咒,也不必靠自己疯狂补贴,或者让商家疯狂补贴的方式,来换取用户在平台上的消费意愿。
小红书用「兴趣」连结附近的人,找到了更多元化的「本地生活服务」的发现方式,不只是发现需要即时满足的需求,还能发现那些可以暂时先“囤起来”的需求。
毕竟生活远不止眼前的即时欢愉,还有长远的规划和未来的美好期待。
03
“从种草到拔草”的新路径
早期,小红书在本地生活领域的尝试,以“内容+优惠”为核心,一方面打造嵌入位置信息的优质内容,另一方面联合商家提供团购优惠,与传统本地生活服务平台的打法相似。
而如今小红书新增了「地图」功能,在卷“内容+优惠”之外,开辟了一条“从种草到拔草”的新路径。
以前是先看笔记,再看地图。
要提高效率,只能依赖个性化推荐的无限精准;
现在是先看地图,再看笔记。
挖周边宝藏地点更加方便,本地商户也能尽享“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
本来,小红书集结了大量UGC(用户生成)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散乱”的。
而用这样一张链接本地生活的地图,整合海量的用户笔记,让我们在使用体验上更加直观和便捷。
04
写在最后
我们这一代年轻人,成长于社会、经济、文化、科技蓬勃发展的时代,「社交化」的生活方式早已深植于我们的基因之中。
我们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家庭关系,而是更愿意去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
MBTI性格测试风靡全球,小红书“找搭子”愈发流行,豆瓣依然是我们的精神角落。
小红书借助一张地图,巧妙地将“社交”与“本地生活”融合在一起,无疑是在做一场更契合年轻人灵魂的本地生活服务。
没想到,小红书在激烈的本地生活服务竞争中,也能找到自己的差异化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