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序上有一些明确兴趣范围的搭子产品,其中比较有特色是嗒伴,一个以二次元线上搭子为主题的产品,明确罗列了线上搭伴类目,包括学习搭子、王者荣耀、蛋仔派对、steam之类的。因为只考虑线上搭子,那搭子需求贴的时效性就无需展示。
这个产品还非常明智地去除了发帖中搭子人数的要求,而让搭子之间一对一沟通,避免了发帖无人回应的尴尬。
在用语上,也用了二次元比较流行的扩列来代替找搭子。吸引的人群也主要为学生群体,主打一个基于兴趣的线上轻度交友。整体产品方向较为清晰,不过去除线下搭子活动的弊端就是用户量也对应减少,这从APP下载量可以看出。
4.线下搭子
这里单独拎出线下部分,是因为搭子的兴起一开始就是线下活动为主,无论是饭搭子、旅游搭子、还是摸鱼搭子,强调的都是人与人之间真实的链接,而不是隔着手机或者电脑屏幕的虚拟链接。这种虚拟链接,我们在疫情三年已经受够了。
我们的基因忍受不了,因为虚拟的链接,别人能看到的信息都是你传递出去的,只是你的一部分。没有人可以隔着手机/电脑看到完整的你。
渴望被看见,是每个人的根本需求。这也是资深心理学家武志红一直以来的呼吁的理念。三年疫情的隔离,让这种需求以搭子的形式呈现出来。
5.产品整体总结
从数据上看,除了不搭边的女色的产品,其他产品都给人一种空虚寂寞的感觉,发帖和呼应的人都很少。小红书上搜搭子,显示笔记数量665+万篇。从现有的调研来看,所有的搭子类产品加起来的数据表现,感觉都不到百分之一。搭子类产品的前景还是不容乐观。
从产品运营上看,搭子类产品和之前有的线下活动报名产品(比如粗门、取伙等)有根本区别。虽然对于用户来说,部分活动内容的重叠度很高。躲猫猫游戏,即可以在搭子平台发起,也可以在粗门或者取伙发起。
但是线下活动产品,在平台和用户之间,加了一层俱乐部组织的角色。俱乐部无论从专业度、公信力和活动持续率来说,都比个人强。而且会通过俱乐部的私域去促进活动的报名,所以这些产品看着专业度和用户参与度都相对高一些。
没有,因为活动平台强调的是个人与俱乐部组织的链接,而非个人与个人的链接。
二、搭子背后的真实需求1.找搭子的好处和缺点
搭子的优势,再一次证明了大家对社交的渴望。发起搭子文化的00后和90后这一代,独生子女为主,加上疫情的隔离,年轻人与人的接触都集中在家庭中。接触的越多,那矛盾也就越多,加上没有其他社会接触的对比,年轻人就觉得原生家庭都是错,这也是疫情这几年凸现的观点。
家庭不再是提供正向支持的渠道,那其他方面呢?恐婚恐育成为年轻人小家庭成立的阻碍,亲戚就是过年的时候跟你施加压力的恶人,同事就是职场上的竞争对手,随时的流动和超长的距离让友谊不在长久。
当所有传统的稳定关系都被妖魔化后,大家就把目光投向从来没有见过的陌生人了。期待陌生人能提供正向积极的情感支持,一方面反应我们现有实体社交观念和社会关系有问题,一方面也是算是对中国人整体较高素质的信心吧。
2.搭子是朋友的预演
大部分人将搭子作为朋友的预演,《2023年轻人搭子社交报告》称近五成年轻人维持过两年以上“搭子”关系,超八成年轻人曾将“搭子”升级为朋友,因为朋友是更加稳定的存在,对人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这种观点是被社会心理学所接受的,一个人如果拥有多位朋友和家庭成员的正向情感支持(鼓励、庆祝和同情等),比仅靠一个人提供这些支持的人对生活更为满意。
3.我们真的只是要几个朋友吗?
所有的搭子类软件产品,都是建立上述所说的个体与个体交往的基础上的。但是我们真的只是要几个朋友吗?试想一下,如果你处于战乱时代,你的真实需求是想当上位高权重的军阀,还是要一个安全稳定的社会?如果你是一个动物,你是想要几棵树,还是想要一整、片茂盛的森林?
搭子社交是在因为人们在真实环境中感受到孤独,希望从鱼龙混杂的互联网中,找到志同道合的陌生人,进一步发展成可靠值得信赖的朋友。
那我们能不能换一种思路呢?我们去营造一种友好真实可靠的社会氛围,让人们可以从中筛选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发展成可信赖的朋友,然后进一步巩固这个友好氛围呢?邻里社交是可以做到的。
找搭子,本来找的就是附近可以一起玩的朋友,那从邻居找更加可靠。因为是邻居,有真实身份、物理距离和现实舆论环境的影响,人们会规范自己的行为,从而减少坑蒙拐骗的发生。而邻里搭子的产生,让人觉得社区氛围更加友好,更愿意进行更多的社交。
《2023年轻人搭子社交报告》,JustSoSoul研究院,2023年6月;
“搭子”快被玩坏了,定焦One,2023年9月;
这届年轻人可以不谈恋爱,但必须要找搭子,新榜,2023年4月;
中青报刊文:别让“旅行搭子”的盲盒成为“潘多拉魔盒”,周燃/中国青年报,2023年9月;
互换特产玩出套路,年轻人的“搭子”游戏何时终结?,锌刻度,2023年10月。
本文由@吴祖妹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