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寻旅游搭子,朋友都回家了,不想一个人出去玩。”
最近,搭子文化在互联网上风头十分旺盛。搭子,一种新型社交关系,主打垂直领域精准陪伴,按照个人需求的不同,可以细分为“随时在线、下班即失联”的上班搭子、“带薪如厕,双人成行”的厕所搭子,“口味相投,共赴饭堂”的饭搭子等。五一出游时期,还有不少人在社交平台发帖,求“旅游搭子”共同出行。
图源:小红书
毫无疑问,搭子,这种介于亲密朋友与陌生人之间、靠兴趣连结的关系,已然成了年轻人的“新宠”。在抖音,#饭搭子话题获得了59.5亿次播放,#游戏搭子获得了46.2亿次,流量之旺盛令人瞩目。
而在“潮流集散地”小红书,以“找饭搭子的方式相亲”登上平台热搜,用户@小小星屑在小红书“打开思路”:就当拥有了一个新的饭搭子,和饭搭子一起去探店,解锁一个自己一直想去但没去成的餐厅。笔记中,她详细记述了相亲前中后期的注意事项,获得了1.2万次点赞。
与此同时,小红书还掀起一阵在线“找搭子”浪潮,用户们纷纷写下自己所需的“专业对口”搭子,在传统的熟人社交之外,开拓自己的交友圈。
“搭子文化”盛行背后,折射出的是小红书的社交新解法吗?
01.在小红书找搭子
"不知道是不是午睡搭子回来了,总之今天入睡比较顺利,也没有之前那样觉得躺着头疼了。”
在小红书,@洋洋子爱摸鱼po出一张照片,她与自己的午睡搭子盖着毯子挤在一张宽约1米的垫子上,在办公室地板上睡得正香。午睡搭子的存在,让办公室的午睡时光瞬间变得温馨自然。
当然,有人获得搭子,也有人失去搭子,上班一起吃饭的饭搭子离职后,@芭蕉女士在小红书发帖表达自己的痛苦,但“燕子,不走行不行”“没有你我可怎么活啊燕子”的嘶吼也没能换来对方的回归。
小红书博主@洋洋子爱摸鱼、@芭蕉女士
搭子,正逐渐成为社交新趋势。在上班与上进之间选择上香、在搞钱与搞对象之间选择搞笑的年轻人,在陌生人与亲密朋友之间选择了搭子。
DT研究院数据显示,超过一半的人拥有至少一个搭子,也有一半以上的人想要拥有搭子,明确拒绝搭子社交的人,只占总人数的4.2%。同时,人们在搭子身上最看重的品质为趣味相投、好相处和大方,堪称搭子的“三大美德”,也折射出当代年轻人的关系需求。
当现有人际关系不足以满足自身交际需求,找一个与自身爱好相投的搭子就格外重要了。
在小红书,还可以刷到多种“求搭子”笔记。在一则找“周末搭子”的笔记中,博主@-ZQ.详细说明了自己的兴趣爱好及对“搭子”的需求。对她来说,找搭子是因为“有一堆想法但实现的不多,朋友们都在工作恋爱,不是每次都约在一起。”“搭子”这种介于陌生人与亲密朋友之间的“轻关系”,就完全可以满足她的需求。
小红书用户@滚滚要减肥、@-ZQ.
当然,“找搭子”也并非全无风险,短平快的社交带来的也可能是“日抛”友谊,或是在旅行中精准“踩雷”。
图源:小红书用户@加油鸭、@Lillian笔记
在小红书,就有用户发帖警告“不要信找聊天搭子的帖”,并列出她在找聊天搭子时遇上的种种奇葩事,包括且不仅限于聊天的搭子上来就问素颜照、发帖只为了给自己的账号增加热度。
即便是精心筛选过的搭子,也有可能令人失望。以为表达欲与倾诉欲会被对方全然接纳的“寻搭者”,在真正加上对方好友后,才发现这类社交本身就像是“拆盲盒”,期待的高质量聊天总是以对方几乎不回消息告终,他们继而大彻大悟“再也不找聊天搭子了”“每天等着聊天搭子回复消息,太内耗了”,决心将生活的重心重新转回自己。
02.年轻人“找搭子”,大本营在小红书
这似乎并不是第一次小红书展现其社交潜力。
户外运动或许是最早吃到社交红利的内容之一。此前,小红书便以潮流文化集散地著称,年轻人曾热衷的飞盘运动、露营即发家于小红书。以飞盘为例,这项并不十分大众的运动,在吸引了大量潮男潮女们打卡体验后,人群增量获得了明显提升,并在后期平台专业赛事、俱乐部的加持下,逐渐有了全民化趋势。
如今,“搭子文化”在小红书大火,也有不少笔记带上“找搭子”的话题,寻找飞盘、露营、徒步等户外活动的“同盟”。本质上,这已成为年轻人的新型社交方式,这些笔记下往往带有“同城交友”“XX周末去哪儿”等标签,而在小红书内检索关键词,“北京交友”话题已获得超9300万次浏览,平台的社交基因可见一斑。
“搭子文化”给了年轻人一个在小红书社交的突破口。更有意思的是,这些社交行为或许并不是官方有意引导的结果,而更多是基于平台生态的自发生成,其后再由官方以流量加持助力内容板块的迅速壮大。
小红书深谙用户的行为逻辑。当个体经验不足以支撑某项行动时,往往会参考他人的意见,而这类内容在小红书比比皆是,例如平台的提问帖、攻略帖;与此同时,小红书社群文化以兴趣与爱好划分,当兴趣成为链接关系的重要纽带时,社交也就自然而然形成了。
在小红书,约拍、找搭子、约围炉煮茶、约上门喂猫,甚至是找coser扮演男友,都是用户之间实际发生的社交行为。
当然,向社交发力的不止是小红书。在争取用户存量时代,内容平台都在想方设法强化社交,以社交闭环将用户留在平台上,这之中,如何设计用户互动成为野心勃勃的平台们必须解决的一环。
向生活方式打造或许是内容平台共同的方向之一,例如快手的slogan“拥抱每一种生活”,抖音的“记录美好生活”,小红书的slogan则发生了从“国外的好东西”到“标记我的生活”的迁移。
抖音的试水社交始于2017年,在“今日头条创作者大会”上,张一鸣宣布将从“智能推荐”走向“智能社交”。随后的几年内,抖音做出了探向社交的诸多举动,如站外上线站外APP“多闪”“飞聊”,但均以下架告终,2019年,抖音开始在站内内测群聊板块,并在此后围绕交友测试了多项功能,如语音直播交友、连线、视频通话、一起看视频、同城圈子、朋友、日常等。
相较而言,小红书在社交上具备更多潜力和优势,但如何将用户自发的行为导入正确的位置,是小红书需要思考的问题。
去年10月,小红书内测了新功能“语音现场”,主打语音社交,用户们可以创建公开房间,与陌生人探讨众多兴趣话题。从功能上看,其堪称小红书版语音聊天室,目的在于强化用户的社交行为。
小红书群聊广场
但要真正吃到“社交”红利,小红书还有很多问题仍需探索。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