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这路上卖的还不得上百号人,现在你看还有几个”在山东省通讯城西门附近,从事手机贴膜的小张告诉记者,在实名制之前,他也从通讯城里批发了一些手机卡,贴膜时兼卖手机卡,后来实名制越查越严,生意难做了,他便专心做起贴膜生意。
手机卡原来已经登记过
“这种也不用身份证,因为早就用别人的登记注册过了。万一要是客服进行回访的话,你就说是朋友的,要不那边可能会给你停机。”这位店主嘱咐记者,“不过,一般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你放心用就行。”
“如果不变更呢”记者又询问。
“现在要求实名登记,我们系统可能会对疑似非实名登记的停机。”该客服表示,是否疑似非实名是由系统自身进行判断,至于怎么判断并不了解。
那么到底以后这张卡还能不能用呢“你放心,绝对没问题,就算查,哪会查这么严呢”销售给记者手机卡的店主告诉记者。
分销渠道实名登记把关不严
记者了解到,以170和171号段为主要服务平台的虚拟运营商,不自己建设通信网络,而是租用基础运营商(电信、联通、移动)的网络开展电信业务。
“虚拟运营商管理措施不完善,销售渠道较多,实名制监管起来有一定难度。”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虚拟运营商为了追求用户数量,对分销渠道的实名登记把关并不严格。”
100个“170”号99个用于诈骗
频频发生的电信诈骗和防不胜防的垃圾短信,让170/171号段声名狼藉。根据央视记者的调查,170、171诈骗占号段总量40%以上,而由于实名制落实不到位,给诈骗案件的破获带来很大难度。“从去年到今年,99%以上流入到宾阳的170、171号段都是用于诈骗。”广西宾阳县公安局局长谢文说。而今年深圳共发生涉及170号段的诈骗案件800余宗,市民被骗超过1100万元。
为什么诈骗犯偏爱“170”呢调查发现,以“170”为代表的一系列号段均来自于虚拟运营商发放的专属号段。有些虚拟运营商在工信部要求手机号码全部实名制的大背景下,为节省成本,不进行实名登记就给用户开卡。诈骗犯使用这类号码进行诈骗时,就可以隐姓埋名,违法成本大幅降低。
为落实实名制,虚拟运营商要投入大量成本,例如配备一部身份证识别的机器至少要花费1000元以上,每次认证用户身份还需要缴纳费用,每个用户差不多1块钱。有了这些考虑,虚拟运营商在推行非实名制时出现问题也不难理解。“对运营商来说,推行实名制不仅成本高,也不利于快速发展用户;对用户来说,实名制办理程序繁琐,不方便。”通信世界网总编刘启诚如是说。
手机用户如何进行实名认证
论是新办卡用户还是老用户,都可以携带身份证到营业厅填写注册资料,完成认证手续。
新用户选择代理网点,与实体营业厅的流程相同,只是由代理网点的承包人进行注册,但开户人的资料与在实体运营商所注册的都享受同等的保护。
新用户还可以通过网上营业厅购买手机卡时,上传有效证件信息,也可完成实名登记。
170、171号段岂能成法外之地
我们不禁纳闷,170、171号段为何成了法外之地
大家都知道这样一个怪现象:一个人打破窗户玻璃无人过问,别人看到了,也会模仿打碎玻璃。这样那些烂窗户给人一种无序的感觉,由此犯罪就会滋生、蔓延,这就是著名的“破窗理论”。它告诉我们,对于违反制度的情况,一定要及时提醒、及时纠正、及时处理,否则,“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当实名制在手机卡代售点或虚拟运营商那里沦为一纸空文时,其他部分的实名制做得再好也无济于事。被称为“史上最严实名制”,如果对170、171号段听之任之,其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自然会大打折扣,实名制岂不成了一个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