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国戍边二十年,直到受伤不得不离开一线,离开号称“生命禁区”的喀喇昆仑山,祁发宝已经四十一岁。
然而,这位被国家授予“卫国戍边英雄团长”称号的军人,曾经就因为他驻守在最危险的边境,在相亲时遭到了六次拒绝。
2020年4月,西藏高原的加勒万河谷大雪冰封,群山巍峨。这里是我国的西部边陲,是中印的边界。
两个月以来,印度边军就多次违反两国边境协定,在这里修建道路、桥梁,妄图挑起事端,引发边境冲突。
直到六月份,印度边军越线挑衅,妄图用人多的优势迫使我边军退步。我边军战士寸土不让,最终该冲突造成我方军人四人牺牲,一人重伤。
这起事件中捍卫祖国领土的军人,就是祁发宝带领的我高原边防军。
农村娃的当兵梦
祁发宝出生于1979年的3月份,卡着七零后的尾巴,八零后的头。他从小立志要当兵戍卫边防,而且从小就正直善良。
父亲是村里的支书,因此他们一家在村里很是受人尊重。因为父亲曾经当过兵,家里的孩子,都有一个当兵的梦。
祁发宝的大哥祁发福,同样是一名军人。对未来的安排,祁发宝从小就不做他想。毫无疑问的就是当兵,当兵这件事似乎已经融进了祁家人的血液中。
曾经当过军人的父亲,对几个儿子从小要求就非常严格,他们可以学习不好,但是不能不正派,军人的作风始终影响着这个家。
那时候家乡闹起了“淘金热”,很多人都做着一夜暴富的梦想,但是祁发宝的父亲却要求自家的孩子,要脚踏实地,不能偷奸耍滑。
淘金的人整天热火朝天,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人,述说淘金的梦想,但是祁家却不受影响,全家一如既往的,下地劳作,勤勤恳恳的靠劳动养活自己。
为了自己梦想,祁发宝非常努力的学习,从小他就努力按照一个军人的作风要求自己。
他学习总是名列前茅,见到站岗的士兵,或者其他人,他总是会主动过去给人敬礼。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每次上学放学都会对着学校的保安敬礼。
大家虽然觉得他的行为非常奇怪,但不会有人嘲笑他,反而觉得这个孩子,做事情一板一眼的,很有章法。
祁发宝小时候最喜欢的事情,就是穿着大哥的旧军装,拿着玩具枪站岗。他的家里至今还保存着,上学时他站岗的照片,虽然稚嫩,却英气十足。
怪不得村里人都说,祁家的小三子从小就是要去当兵的,在村里大小也算是个名人了。
不过,祁家的家境非常贫困,初中毕业后,祁发宝本来有更好的机会能去县城读高中。
他却放弃了机会,选择离家5公里的哈溪中学,因为这里可以走读,虽然每天早出晚归的很辛苦,但是能省下一大笔钱。
祁发宝的学习成绩,一如既往的非常出色,老师都非常喜欢他。一直以来,他都是班里的班长,老师以为他一定能考上大学,从而改变自己的命运。
但是,祁发宝的心里一直有当兵的梦想,考大学当然好,但是,上大学就意味着需要一大笔的学费。对于他们家而言,这个负担过于沉重了。
虽然老师非常遗憾,但是,高中毕业之后,祁发宝毅然决然的选择了当兵,因为这是最合适的选择。
值得一提的是,祁发宝在高二的时候,因为表现出色,就入了党,成为了他所在学校唯一的一名学生党员。
1997年7月,祁发宝高中毕业了。当年的12月,他就报名参了军。
圆梦高原驻守祖国边疆
圆梦军营,祁发宝感觉浑身都充满了力量,报效祖国的热情时刻在心中激荡。
结束新兵营的训练之后,他主动要求要去驻守边陲,到阿里军分区,到条件最艰苦的地方去。
他当时在新兵营的时候,是新兵训练成绩第一名。教官非常看好他,希望他能到更好的军区,对以后的发展也更好。
但是祁发宝铁了心的一定要去阿里,最后得偿所愿。
就这样,祁发宝的三年义务兵生涯都是在阿里度过的,对这个祖国西部边陲,产生了浓厚的感情。
三年期满,因为他表现出色,无论是军事技术还是领导能力,都非常好,领导决定推荐他继续学习。
头上照耀着南疆军区军事科目第一名的光环,祁发宝来到了乌鲁木齐陆军学院,学习步兵指挥专业。
他心里清楚,自己毕竟没上过大学,在现代化武装起来的军队里,要想不被落下,就要有赶超的精神。在这里,他如饥似渴的学习。
很快,到了毕业的时候,按照他的能力和水平,完全可以选择更好的单位。
但是,他还是选择了回到阿里。这里是他梦想开始的地方,他觉得只有在阿里的重重雪山之间,才能真正体现一个军人的价值。
回到阿里,他不再是一名普通的军官。几年之间,他从排长升任连长又从连长升任团长,在中印冲突事件发生的时候,他已经是边防军13团团长。
当干部跟普通的士兵肯定是不一样的,他心里朴实的观念就是,当干部的就要照顾士兵,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危险在前,安逸在后。
他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阿里的条件艰苦,顶着呼呼的,刀子一样刮到脸上的寒风,战士们要到山里背柴火,不比内地资源丰富,在这里,每一个跟生存有关的资源,都需要人们通过努力获得。
祁发宝作为干部,他心疼战士,有的战士还是新兵,适应不了高原的生活,背柴的时候,他要求战士不能超过50斤,他自己却背的100多斤的柴。
阿里天气冷,祁发宝尽量想办法让战士们过得好一点,他就给大家烧热水。
有的时候甚至要忙到凌晨三点钟,在阿里的几年,战士们说,祁团长烧了八千多瓶热水。
他说,战士们都是远离家乡,为了保家卫国来到了这里,他得对战士们好点。
夜晚执勤,他总是自己守后半夜,让别人守上半夜。
有一次,天气太冷了,他接了岗位之后,为了避免暴露,就紧紧的趴在雪地里,一动也不敢动。结果,迷迷糊糊的晕了过去。
战友发现了,赶紧把他摇醒了,原来他是冻僵了,在冰天雪地里冻僵了意味着什么,不用多说。
如果战友没有及时发现他的异常,他可能就得送命,至少胳膊腿儿的可能就得冻坏了。
这里是能达到零下三十多度的高原,冻坏了可不仅仅是受伤那么简单,冻掉脚指头也不是一句玩笑话。
祁发宝爱国爱兵,在阿里他的威信极高。
可以说,当兵不仅仅是他的事业,更是他的生命,保家卫国在他这里不仅仅是移居空话,他每天都在践行着这句话。
人无完人,事有不如意,虽说有国才有家,但是祁发宝的家却历经波折。
在阿里当兵,感到自卑
三十多岁了,祁发宝还没有成家,家里人急眼,部队领导也着急。可是他的感情之路就是这么的不顺利。
当兵就要去阿里,好男儿志在边疆。他一直为这句话自豪,然而,因为一件事,他却为在阿里当兵,第一次感到了自卑。
祁发宝的驻地有很多,像他这样驻守边疆十几年的老兵,跟他不一样的是,他们很多人都结了婚,有了孩子,把家安在了这里。
这件事的起因,就源于一次他替战友去开家长会。
当时,受同事所托,他要去帮忙开一个孩子的家长会,他从来没去过,但是他觉得,当兵光荣,到哪里都受人尊重,不就是开个家长会吗,没什么难的。
他大大方方的就去了,然而,老师在台上的一段话,让他感到了羞愧。
老师说到,他们学校里有很多“单亲家庭”的孩子,可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单亲,但是,父亲常年的缺位,导致,在孩子身上就跟单亲家庭没什么两样。
“尤其是那些,家长在阿里当兵的家庭。”老师一说这句话,祁发宝精神一震,这不就是说的他吗。
老师再次强调,这些父亲缺位的孩子,他们的心思,更加的敏感细腻,需要家长给与更多的关爱。
听到这里,他突然涌上一股强大的自卑感,原来,在世人眼中,在阿里当兵,就跟“单亲家庭”划等号了。
就在不久之后,祁发宝遇到了更大的打击。
从他二十多多岁的时候,就有人陆续不断的给他介绍女朋友,然而那个时候,他正忙于自己的工作,一心扑在部队。
没想到,这一拖就到了三十多岁。常年生活在高原,风吹日晒的,皮肤黝黑的祁发宝,显得比实际年龄要大很多,三十多的人却看起来四十好几了。
这个时候,他觉得是得成个家了,于是接受了大家的建议,开始同意相亲。
然而,每次他见面聊的很好,对方也对他比较满意的时候,一提到他在阿里当兵,就直接没有下文了。
本来以为就是个别人有偏见呢,可是他一连相亲六次,都因为同样的原因被拒绝了。
这个时候,祁发宝的内心产生了深深的自卑。
几个月后,事情却又峰回路转了,这一次,仿佛幸运之神降临,他遇到了他的妻子纪艳。
纪艳从小就有一个军人梦,可是她自己却没有成功,于是一心想找一个军人当丈夫。
正巧,经人介绍,她认识了祁发宝。
这个男人,老实憨厚,没有花言巧语,朴质真诚,第一印象还不错,纪艳同意继续交往。
这一次的相亲对象,居然没有拒绝他,祁发宝高兴坏了,于是对纪艳特别的好。虽然条件有限,但他的真诚打动了纪艳。
不久之后,两人顺利结婚,祁发宝的自卑也抛之脑后了。
然而,结婚容易,过日子却艰难。祁发宝假期非常少,两人也像牛郎织女一样,每次都是数着日子的盼望团聚。
好在,纪艳真是一位不错的女人,她自己一个人就把家照顾的很好。
2009年7月的时候,祁发宝的父亲因病去世了。而祁发宝却在部队里回不去,于是,纪艳一个人从乌鲁木齐赶回甘肃老家替丈夫尽孝。
村里人不理解,就会有闲话,纪艳都默默的承受了下来。
然而,这样的事情,在过日子的点点滴滴中却常有发生,祁发宝作为丈夫,在这个家里却像一个隐形人一样。
妻子纪艳,一人之力撑起了这个家。既要照顾老人,又要照顾孩子,虽然辛苦,但是却明白,作为军嫂,这就是她的选择。
虽然不能经常见面,但是至少能够偶尔通信,听到丈夫的声音,纪艳知道他是安全的,心里就踏实了。
就在2014年的时候,祁发宝被提升为边防营的营长,这营长的办公室还不知道在哪里呢。
一个命令,祁发宝就被直升机送到了阿里最西端的支普齐哨所。这里海拔达到了五千多米,距离主部队驻守地一百五十公里。
这里是乌鲁木齐驻军最远的执勤哨所。
在这个,祁发宝一待就是半年多,在这期间,对外没有任何通讯。而他来这里之前也没有跟妻子有任何的交代。
联系不上丈夫,她心里禁不住的就会胡思乱想,孩子还那么小,要是丈夫发生意外,他们的日子该怎么过。
祁发宝只听到了妻子,止不住的哭。
好男儿志在四方,家国不能两全,这些大道理,纪艳都懂,可她就是忍不住。
驻守边防多年,考虑到祁发宝的实际情况,上级领导也多次考虑要把祁发宝调回去。
但是,祁发宝放不下自己手下的兵,他常说,他们都是那么好的年轻人,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来到这里,来到最艰苦的地方,就为了守卫边防。他要带着他们,照顾好他们。
祁发宝放弃了多次能够调走的机会。
战士忠诚卫国土
这一守又是好几年,直到2020年6月,印度单方面违反双方协定,悍然有组织的、有预谋的对我方发动挑衅。
当时,祁发宝已经是边防军13团的团长,他已经在这里守卫了二十三年。
面对印军的挑衅,祁发宝毫不犹豫的站了出来,以身体充当界碑。
战士们,争先恐后,以无比英勇的气势,把印军赶出了中国,守卫了我们的国土。
“宁将鲜血流尽,不失国土一寸”是每一个边防战士,放在心理的呐喊。
就在这场冲突中,我军的营长陈红军,战士陈祥榕、肖思远、王焯,他们把宝贵的生命留在了祖国的边防,祁发宝头部受了重伤。
最终,祁发宝被紧急送到了医院,出院之后,他就想要回到边防,但是他头部受伤太严重,已经不能继续适应边防恶劣的环境。
于是,组织上考虑之后,2021年2月,调祁发宝担任我乌鲁木齐警备区副司令。
我们岁月静好,只是因为有人在负重前行。
巍巍喀喇昆仑,座座雪峰耸峙。
千里热血边关,遍地英雄屹立。
这是边防战士,最真实的写照。他们是普通人,他们也是我们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