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地球的公转,这颗蔚蓝星球也呈现出非常鲜明的“体表特征”,即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相对应地,生活在地球上的生物们也会根据季节变化展现出一系列有规律的特征或状态。
这个生物过程也被称为“近年周期生物节律”。最早由德国鸟类学家埃伯哈德·格温纳(EberhardGwinner)和加拿大生物学家泰德·彭格利(TedPengelley)发现。
众所周知,内分泌系统是哺乳动物体内一个非常重要的自我调节手段,诸如繁殖、迁徙、冬眠、月经以及蜕皮或毛发生长都被这个系统所管控着。
追光者
在那一刻,它仿佛变成了光
最为经典的案例,随着光照周期的变化,许多动物的生殖器官也会发生变化。在春季,雄性的生殖腺将开始生长(并非所有动物都会在春季发情),以便应对之后的交配期。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发春”,也叫作发情期。
当然,除了光照影响外,气候条件和食物资源也控制着动物的繁殖,毕竟谁也不想孩子刚一出生就饿死了。
因此我们常说的某种动物“发情期到了”,从生物学上来看,说明它们体内的雌/雄性激素(荷尔蒙)分泌提高,是时候大干一场了。但实际上于动物自身而言,心里可能只是在想“趁着现在光线足,食物多,赶紧生,好养活”。
人类也“追光”
长期以来,科学家已经知道动物体内激素会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并且不同的季节还对应不同的激素类型。
而在人类这边,以前由于缺乏足够多的数据集来研究所有激素,因此对于有没有季节性尚不明确。不过如今已经2021年了,来自以色列魏茨曼科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分析了以色列4600万人15年来的体检记录,此外还包括数百万次的血液激素检查,结果发现许多人体激素也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
源头则来自激素大佬——垂体,其中由垂体本体分泌的调节性垂体激素通常在夏季末会达到顶峰,这些激素主要控制生殖、新陈代谢、泌乳和压力。
下丘脑——垂体轴激素的季节性变化
另外由垂体控制的下游器官如甲状腺、睾丸、卵巢等分泌的效应激素(甲状腺激素、雌二醇、促生长因子IGF1等)则在冬季和春季达到顶峰状态。
大多数垂体激素在夏季达到峰值,而效应激素在冬春季达到峰值
正如这项研究作者所说的:“结合在冬春季节研究人类生长发育的历史,与其他动物类似,人类也可能具有基本生物学功能的生理高峰期”。
当太阳光照射在皮肤上后,隐藏在下方的神经末梢与中枢开启了“加密通话”: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再转化成化学信号。
看完总觉得这剧情有点熟悉啊,早期人类接收阳光变身奥特曼内部流程或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