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即使模式相同,只要换个新的群体参与,它可能展现出全新的面貌。
尽管3月份下载量激增是因为TikTok的热度,但是Clapper的定位和TikTok完全不同。Clapper主要面向X、Y世代,即年龄在40岁以上的用户。
Clapper与TikTok类似之处在于,它也以短视频和直播为主要内容形式,并且主要通过内容打赏来实现变现。
根据数据显示,Clapper自上线以来,全球累计下载量不到500万。尽管2023年3月的下载量快速增长,但双端日均下载量仍然不超过4000。
Clapper的用户总量并不算多,用户增长速度也不算快,如果减去下载后未被真实用户使用造成的“损耗”,情况会更明显。
据点点数据显示,Clapper的绝大多数用户位于美国地区。从3月份开始,美国地区的Clapper月活用户数基本能够保持在60万以上。以9月份的数据为例,Clapper在美国地区的双端月活用户大约为66万,当月收入约为92万美元,因此其9月份的ARPU大约为1.4美元。
在TikTok和Clapper之间进行了一次粗略的对比。TikTok在美国区的月收入在9月份达到了7590万美元,拥有1.4亿的月活跃用户,而9月份的每用户平均收入(ARPU)大约为0.54美元。相比之下,TikTok的ARPU在9月份几乎是Clapper的两倍。
Clapper的获客能力或许一般,但用户的付费意愿似乎远超过TikTok上的Z世代和Alpha世代。这一点不得不说。
在过去的两天里,笔者观察到:
几位长途卡车司机正在进行连麦直播,其中一位正在给车加油,另一位则正在行驶途中。而发起直播的主播当天并没有上路,而是将摄像头放在驾驶座上,记录着窗外的景象。据推测,主播当时可能已经在附近的旅馆里入睡了。
在直播间,观众的头像会显示用户的等级,该等级是根据用户在直播间打赏的金币数额而定,如果打赏的金币数额越大,头像显示的等级就越高。需要注意的是,短视频打赏不会对等级产生影响。同时,累计的打赏金币数额具有有效期,仅为365天。也就是说,如果用户在Day1打赏了价值1000金币的礼物,等级有所上升,但在之后的364天内没有再次打赏,那么到了第366天,该用户在直播间的等级就会清零。这反映在头像边框的彰显等级和在观看直播时能够展示给其他观众的专属特效方面。
根据VisualCapitalist2021年发布的报告显示,美国的X世代和BabyBoomers(41-75岁人群)几乎占据了大约70%的社会财富。相较之下,Z世代被认为财富积累速度较慢,付费能力差,这一状况可能不仅受到年龄阶段的限制,也可能受到时代影响。总的来说,Z世代的财富积累速度比前几代要慢一些。不过,如果新技术得以广泛应用并带动社会迅速发展,情况可能会有所改变。
就Clapper如何吸引和保持X、Y世代用户的问题,该产品可以说是比较幸运的,能够捕捉到两次增长时机。更重要的是,它的产品设计符合用户的使用习惯。根据点点数据,Clapper在2021年3月和2023年3月两次迅速增长。尤其是在2023年3月,由于TikTok被封锁,用户转而将Clapper视为替代品,迅速涌入该应用。
用户增长的契机往往是偶然的,背后也许蕴含着一些必然的因素,这可以反映出X、Y世代人群的一些特点,比如更关心政治话题,更愿意探讨政治议题。当X、Y世代通过偶然的机会开始使用Clapper时,他们会发现这款App对他们也非常友好。Clapper提供了发布视频、发起广播直播和发起视频直播等功能。
为了让用户更轻松地参与创作,Clapper推出了“Clapback”功能,用户可以在观看他人视频后直接点击“Clapback”,录制一个反应视频并将其发布。
2017年,Lukas、Kai和Joo合作开发了一款名为Crush的手机应用程序。
Crush和大多数约会应用有很多区别。以Tinder为代表的约会应用常常通过滑动他人照片来形成双向匹配。然而,三位创始人认为,这种方式无形中让用户更加重视外貌,将外貌放在匹配标准中的优先位置,而且从线上聊天到线下见面的转化也比较困难。
于是,Crush反其道而行。它允许用户创建个人资料后,直接选择参加感兴趣的线下活动,比如一场酒局或者一次徒步。通常,日常活动的参与人数会控制在6到12人之间。
活动开始前,活动成员之间只能在现场交流。Crush的目的是鼓励用户通过实际参与线下活动来交流,因为持续的在线交流往往会导致彼此产生虚幻的期待和想象。
一开始创始人把目标人群设在18岁以上的成年男女,但随着用户进入,他们发现主要活跃的用户集中在40岁以上。因此,Crush着手调整策略,针对更年长的用户进行产品和市场推广。
用户画像和用户在App内的行为都对App定位产生影响。Crush渐渐减少对自己作为一个约会App的强调,而更多地承担起交友的功能。经过调研发现,每场活动至少需要6个人参与,这也意味着用户每次线下活动至少能结识5个新朋友。因此,2019年,Crush更名为meet5。
随着产品逐渐成熟,Meet5也将赋予用户自主组织活动的权限。用户可以申请成为特定区域的领队,或者在尚未开拓的地区组织首次活动。
meet5的模式已经走出了一般的交友应用范畴,更像是针对中老年群体的线下活动组织。通常线下活动组织更多出现在年轻人中,并且起初多在一些大城市如北京、上海等发起,然后延伸至各省会城市,甚至一些非省会城市,尤其是年轻人聚集的。
一开始团队通常会派有经验的策划到各城市举办活动,并渐渐发展出当地的主理人。各地团队一般都是出于热爱而参与,而非以赚钱为目的。这也是Z世代线下交友的一个特点,并非以盈利为首要目标。然而,这种模式在海外甚至市场需求验证的层面都存在问题。以前由软银投资的年轻人线下活动交友AppIRL(InRealLife的缩写)一度估值超过10亿美元,拥有千万月活跃用户,但最后爆出95%的数据是伪造的。
通过meet5,人们会发现线下活动交友的模式在中老年群体中也很流行。
一些中老年人已经退休,他们可能在社交上感到孤立,或者无法找到能给予成就感的事情。这些挑战在年轻人身上可能会少一些,但对中老年人来说却更为明显。Meet5无意中解决了这类中老年群体的困境。
Meet5不再收取单场活动的费用,而是引入了订阅制度。会员可以选择Club会员和Premium会员两个不同的等级。Club会员每月费用为4.99欧元,而Premium会员每月费用为12.49欧元。Club会员可以享有优先报名活动和按类别搜索活动的特权,而Premium会员则可以在App内享有更多特权,比如查看其他用户状态、打开幽灵模式等。
我们过去已经推出了不少面向小众人群的产品或品牌,比如LGBTQ社交App、宗教社交App、为医护人员设计的服装品牌以及术后患者的内衣品牌等等。通过这些产品的推出,我们发现所谓的小众人群所创造的市场空间可能比我们之前想象的要大得多。而老年人群体也是一个具有强烈需求的“小众群体”,同时拥有典型的高ARPU值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