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公安电信诈骗案件侦办平台为依托,中心多途径、全方位开展人工应急处理,对涉案账户开展紧急止付、快速冻结和快速查询工作。入驻中心的银行金融机构发挥集中办公、专人专线优势,共发起工单查询2026起、身份信息关联查询8820个、涉案账户查询3771个,在保护群众资金安全的同时,为多起案件查证工作提供了信息支撑。中心共成功止付涉案账户5156个、止付金额4106.65万元,成功冻结涉案账户3659个、冻结金额10631.38万元。与此同时,中心与银行金融机构研究制定规则,依法、及时地将24起案件冻结的被骗资金310.67万元返还给受骗群众,收到良好的社会反响。
资源整合精准研判
侦破案件能力大提升
推动反诈骗中心入驻成员单位信息资源“大合成”,有效弥补以前侦破新型犯罪在技术和信息方面的短板,不断完善审批手续,开辟绿色通道,通过对案件进行梳理、串并、研判,形成行动性线索,按照公安部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新机制要求,组织专案侦查打击,先后成功侦破了电信网络诈骗案件138起,抓获涉案人员234名,同比上年破案上升375.86%,抓获人数上升409.52%;全市共立电信网络诈骗案件6081起,同比下降3.27%,被骗金额同比下降22.93%,全市反电诈工作“两升两降”目标如期实现。突出的有:侦破了“11·18”禄劝县诈骗精准扶贫户专案、富民县“酒托女”网络诈骗案,在官渡区打掉“10·27”电信网络诈骗窝点。特别是在精准研判的基础上,在省公安厅刑侦总队的对口指导和协调组织下,先后组织开展了“清源1号”“清源2号”行动,大规模用警开展突袭式集群战役,摧毁境外电信网络诈骗窝点20余个,抓获嫌疑人150余人,缴获一大批电脑、手机、SIM卡、银行卡、汽车等作案工具。
为从源头上遏制电信诈骗违法犯罪,公安机关实施全链条打击治理,与无线电管理、民航、广电部门携手工作,开展“伪基站”“黑广播”集中清查整治行动,及时捣毁昆明区域内“伪基站”33个,“黑广播”窝点37个,掐断“灰色”产业链。中心还组织开展了“无诈校园”“无诈宾馆”主题宣传活动,通过反电诈宣传展板、标语横幅、海报,开展宣传讲座、发放反电诈防范手册等方式,提高人民群众的反电诈意识和能力。
典型案例
避免受害人损失318万元
赌博网站跨国作案
多地联动止付冻结600余万元
反诈骗中心入驻成员单位信息资源的“大合成”,有效弥补了以前侦破新型犯罪在技术和信息方面的短板,同时,不断完善审批手续,开辟绿色通道,通过对案件进行梳理、串并、研判,形成行动性情报线索,组织专案经营和侦查打击,取得了突出的成效。
2017年以来,西双版纳州公安机关发现边境地区有不法分子利用非法网上赌博网站,对国内群众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组织网上赌博犯罪。“这群不法分子就是利用大家想要赢钱的心理,伪造通过这个网站赌博赢钱的图片,吸引受害人充值参与赌博。”参加了抓捕任务的刑侦民警杨沛介绍,受害人一旦赢钱数超过一定的数目将会被拉黑,无法再联系上对方。同时,他们也非常狡猾,将客服人员、网站基站等都设立在不同的地方,且地域相对较广,给办案民警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经过严密的策划,民警最终分别在西双版纳州勐腊县、红河州河口县、上海市等地共抓获犯罪嫌疑人82名,捣毁犯罪窝点7个,冻结涉案账户资金559万余元、止付100余万元。查获用于作案的电脑154台、手机254部、SIM卡247张、银行卡622张、U盾568个及一大批电脑用于犯罪的作案工具,现所有犯罪嫌疑人已刑拘,案件已移送起诉。
公安部公布10种高发诈骗类型
1假冒公检法诈骗
犯罪分子假冒“警官”“检察官”“法官”等角色,谎称受害人涉嫌洗钱、贩毒等严重犯罪,诱导受害人将资金转入实为骗子持有的所谓“安全账户”,此类诈骗造成损失金额最大。
2冒充熟人诈骗
犯罪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得受害人熟悉的亲友的手机号码、社交账号密码,并掌握受害人的社会关系,从而骗取受害人信任,进而编造“发生意外急需用钱”“资金周转”“代缴话费”等理由,诱使受害人转账。
公安机关提醒:凡是亲友间涉及借款、汇款等问题,一定要通过拨打对方常用号码或者视频聊天等方式,核实对方身份后再做决定。
3利用伪基站发送木马链接实施诈骗
4兼职诈骗
犯罪分子许诺在各种网络平台刷得消费记录后,将返还本金并支付佣金。受害人在完成前几单任务后都会很快收到回报,而当做更多的任务时,骗子就会切断与受害人的联系,就此消失。
5考试诈骗
犯罪分子通过非法手段获得考生信息,并有针对性地发送短信或邮件,声称“提供考题”“改分”“办假证”等,引诱考生汇款。
公安机关提醒:漏题、改分、改档案、伪造资格证等行为本身就是非法的,请坚持用自己的实力说话。
6校园贷诈骗
校园贷诈骗的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用“免抵押、低利息”为诱饵诱导学生贷款,并要求缴纳贷款手续费、管理费、保证金等费用;二是声称能通过培训提高综合技能,夸大培训效果,签订培训合同,诱导学生贷款支付学费;三是与兼职诈骗结合,要求学生贷款购买手机等产品做“销售代理”。这些贷款的利息和滞纳金很高,学生如不能如期还款,将迅速背上难以承受的债务压力。
公安机关提醒:学生在申请借款或分期购物时,要衡量自己是否具备还款能力。对于关乎自身信息、财产安全的事,要多方求证,不要轻易相信他人的一面之词,轻易透露个人信息,甚至将身份证借与他人使用。发现危险,及时报警。
7民族资产解冻骗局
犯罪分子先编造一个民族资产秘密流落海外的故事,然后声称受国家委托对这些海外资产进行解冻,号召受害人缴纳手续费或资料费,称成功后每人可以拿到高额善款补助。除了“民族资产解冻”,犯罪分子还会编造所谓“养老”“扶贫”等噱头来吸引投资实施诈骗。
公安机关提醒:此类诈骗的受害人多为中老年人,他们远离社会舆论,缺乏辨别诈骗的能力,年轻人要多关爱长辈,及时传达安全防范知识。此外,留意父母长辈的网络支付使用情况,保障财产安全,及时止损。
8投资返利诈骗
此类骗局通常标榜具有海外背景,从事的行业能赚取巨额利润,投资者将会获得高额投资回报。投资初期,犯罪分子会按时返利,让投资者尝到甜头,继续追加投资后,将会血本无归。
公安机关提醒:投资理财前,要对所投资的项目进行了解,多咨询评估,做到深思熟虑,谨慎对待。特别要警惕网络上各类标榜“低投入、高收益、无风险”的投资理财项目,切勿盲目追求高息回报,谨防被骗。
9保健品购物诈骗
犯罪团伙假扮医疗机构的顾问、专家、教授等,以为老年人“问诊”为名夸大病情,再以会员登记、免费体验、国家补贴、中奖等噱头诱骗客户购买各类保健品。而这些“保健品”基本上都粗制滥造,成本低廉却以高价出售。
公安机关提醒:经常给家中老人说一些老人被诈骗的例子,让他们不要相信保健品推销,一旦发现受骗要立即报警。
10引诱裸聊敲诈勒索
犯罪分子非法获得被害人信息后,通过社交软件建立联系,步步引诱受害人进行“裸聊”,从而获取受害人不雅照片、视频,以此敲诈受害人。
公安机关提醒:应远离网络不良行为,不向陌生人泄露身份和家庭情况等敏感信息。
小贴士
防范诈骗须做到“四要四不要”
无论犯罪分子如何巧立名目、花言巧语,只要守住下列安全底线,就可以让犯罪分子无计可施。
四要
2.手机和电脑要安装安全软件;
4.网上聊天时要留意系统弹出的防诈骗提醒。
四不要
1.不要连接陌生WIFI,有些WIFI容易导致支付账号密码被盗;
2.不要向他人透露短信验证码;
4.不要将身份证等个人身份信息保存在手机里。
六个一律
1.只要一谈到银行卡,一律挂掉;
2.只要一谈到中奖了一律挂掉;
4.所有短信,让点击链接的,一律删掉;
6.一提到“安全账户”的一律是诈骗
如何保护自己的信息不被泄露?
1.网络购物要谨防钓鱼网站
2.妥善处置快递单、车票等含个人信息的单据
对于已经废弃的包含个人信息的资料,一定要妥善处理好。
目前,有快递公司已推出“隐私面单”,但多数快递公司仍未做到。
3.身份证复印件上要写明用途
在提供身份证复印件时,要在含有身份信息区域注明“本复印件仅供XX用于XX用途,他用无效”和日期。复印完成后要清除复印机缓存。
4.简历只提供必要信息
一般情况下,简历中不要过于详细填写本人具体信息,尤其是家庭住址、身份证号等。
5.不在微博、群聊中透露个人信息
7.慎重参加网上调查活动
参与此类活动前,要选择信誉可靠的网站认真核验对方的真实情况,不要贸然填写导致个人信息泄露。
8.免费WiFi易泄露隐私
遇到电信诈骗怎么办?
如何甄别真假通缉令?
云南省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在近期工作中发现,仿冒公检法诈骗高发,严重扰乱了社会秩序,损坏了公检法国家司法机关的形象。现发布“教程”详解如何识破冒充“公检法”机关骗局,内容如下:
2.拘捕令会传真给你,网上看得见?
公安机关:错!刑事诉讼法准确称之为逮捕证,是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实施逮捕的文件,一般由检察机关批准,不会通过传真形式发放,因涉及个人信息更不会在网上查到。
3.需要你往某个公安账户打钱?
公安机关:错!公安机关是不会让人到银行汇款到安全账户的,就算是交警部门,也实行“罚缴分离”,需按照正规程序在窗口单位办理。
云南省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提示
主办单位:昆明市人民政府
运维单位:昆明信息港0871-65390101昆明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0871-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