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南京
收稿日期:2022年11月7日;录用日期:2022年11月27日;发布日期:2022年12月12日
摘要
儒家家庭伦理在传统的中国社会影响十分深远,它将家庭与个体紧密地联系起来,重视亲情,可调节家庭关系,缓和家庭矛盾。“父慈子孝”“夫义妻顺”“兄友弟悌”是儒家家庭伦理的基本内容,它们共同调节着家庭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虽然有的内容具有局限性,但是对当今社会的家庭关系、人际关系都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
儒家,家庭伦理,当代价值
ConfucianFamilyEthicsandItsContemporaryValue
QianyuLin
SchoolofMarxism,NanjingUniversityofPostsandTelecommunications,NanjingJiangsu
Received:Nov.7th,2022;accepted:Nov.27th,2022;published:Dec.12th,2022
ABSTRACT
ConfucianfamilyethicshasaprofoundinfluenceintraditionalChinesesociety.Itconnectsfamilyandindividualclosely,attachesimportancetokinship,adjustsfamilyrelationsandeasesfamilycontradictions.“Fatheriskindtochildrenandfilialpiety”,“husbandisrighteousandwifeisobedient”,“friendlinessandrespectbetweenbrothers”arethebasiccontentsofConfucianfamilyethics,whichjointlyregulatetherelationshipbetweenpeopleinthefamily.Althoughsomecontentshavelimitations,theyareofpracticalsignificancetothefamilyandinterpersonalrelationsintoday’ssociety.
Keywords:Confucianism,FamilyEthic,ContemporaryValue
ThisworkislicensedundertheCreativeCommonsAttributionInternationalLicense(CCBY4.0).
1.引言
自古以来,家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尤其重要。中国古代“家国天下”并举,儒家对于人的基本要求也是从妥善处理家庭关系开始的。在儒家传统家国一体同构的伦理结构中,家是缩小了的国,国是扩大了的家;家庭是一个小社会,社会就是一个大家庭,亲爱、孝悌、信任、和睦的家庭共同体美德历来备受推崇,形成了一套中国特有的“家哲学”和“家文化”[1]。《中庸》说:“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仁就是爱人,爱自己的家庭才是最大仁,只有将以爱为名的父慈子孝、夫义妇顺、兄友弟悌的家庭伦理观取其精华,便能在时代的进步中,构建好养老观、婚恋观,并在家庭的浓厚氛围中,给予子女天然的成长环境,促使他们全面健康发展。
2.儒家家庭伦理的基本范畴
2.1.家庭伦理
对于家庭伦理的定义,许多学者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中说:“家庭是由婚姻的缔结、财产地产的占有和子女的教育三个方面组建起来的一种伦理实体”。他所说认为的家庭伦理,是婚姻、财产、子女教育共同作用的伦理实体。我国学者林建初认为,家庭伦理是指为了调节家庭成员之间的各种关系,从而形成的一套行为规范和准则[2]。有的学者认为,婚姻伦理是家庭伦理的重要内容,男女关系是维系家庭关系的核心。从这个意义上,“规范两性关系的伦理,是家庭伦理乃至社会伦理的最基本的内容”。“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后,婚姻就成了两性结合缔结的必要形式。婚姻与作为实体的家庭不一样,不过实体的形成有赖于婚姻关系的建立,而且,依不同的婚姻关系建立的家庭,其实体性的内容也是不一样的,有什么样的形式要件,就会构成什么样的家庭实体[3]。”概括来说,家庭伦理就是以婚姻为前提,建立在亲情血缘关系的基础上调节家庭关系、缓和家庭矛盾以促进家庭融洽发展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2.2.儒家家庭伦理
儒家家庭伦理相比于家庭伦理,所涉及的内容体系更广,不仅要处理好家庭内部的关系,还要对与家庭有密切关系的外部成员进行协调。中国传统“五伦”中,除夫妇、父子、长幼三种伦理关系之外,还有兄弟、朋友般义气存在,都是家庭伦理中人与人道德关系的体现。《礼记礼运》提到儒家家庭伦理的阐述:“父慈、子孝、夫义、妻信、兄友、弟恭。”所体现的是家庭内部父子、夫妻、兄弟所有的权利和义务。孔子在《论语里仁》中提到:“子曰:德不孤,必有邻。”以及《论语公冶长》中:“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所体现和强调的是邻里观以及“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所强调的家国观,都是儒家家庭伦理所强调的伦理观。
3.儒家家庭伦理的基本内容
3.1.父子关系——父慈子孝
在儒家的观念里,所倡导的社会是父权制社会,弘扬父子之道,并把父子之伦放在人伦规范的首要位置。“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大学》)人皆是父母所生,“子孝”即生为子女,理应孝敬回报父母,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也是做人的根本;“父慈”即生为父母,要有仁慈之心,关心爱护自己的子女,教育他们成长成才,也是尽父母之义。“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三字经》)孟子母亲为了孩子有个好的环境,曾三次搬家。孟子之所以能够成为著名的儒家代表人物之一,也是和他母亲所提供的良好生活环境以及严格的教育分不开的,这也为后来的父母教育儿女树立了很好的模范。
3.2.夫妻关系——夫义妻顺
3.3.兄弟关系——兄友弟悌
4.儒家家庭伦理的当代价值
4.1.传承孝悌:家庭责任观的构建
儒家所强调的“父慈子孝”在当代社会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父慈”体现在“养子”、“育子”,首先要生而养之,其次要教而育之。父母赋予孩子生命,就有义务抚养他们成长成才。但是现实社会,已出现了两种极端现象:一种是父母过度关爱孩子,造成过度溺爱或过度严格的现象,过度行使了父母的权利,漠视了孩子的道德伦理教育以及身心健康,失去了他们孩童时代该有的“自由”。另一种是毫不关心孩子,造成生而不养、养而不教的现象,都与父母对子女关爱的缺失、管教的失责有关,这与儒家所倡导的“父慈”是完全相背离的。尊重孩子的意愿、懂得设身处地为孩子着想,而不是用所谓的爱去绑架、去离别;不是仅仅金钱的支持,还需要爱的陪伴、精神上的呵护,真正搭构与子女沟通的桥梁,这才是每个家庭应该构建的家庭责任观,是儒家家庭伦理适应到现实社会中发挥的价值所在,需要当代社会的继续传承和发扬,更需要每一代家庭的持续学习。
“子孝”就要报答父母养育之恩,是子女该承担的家庭责任。在外,尽忠于国家,在内,孝忠于父母。自古以来,我国就提倡孝老爱亲,尽管现在人们的社会价值观念在不断发展,部分儒家孝文化已不适用于现实社会的发展需要,但是传承下来的优秀孝文化已在人们心中扎下了根,成为了人们骨子里的文化。随着老龄化发展,仍存在一些啃老、弃老、虐老的现象,因此,就要充分发挥儒家优秀家庭伦理的价值,取其优秀道德因子,找到孝的人道本源,启迪我们用爱来滋养,用敬来尽孝。基于爱的孝文化,要求子女发自内心的敬爱父母,是纯净无暇的爱,无功利的爱,保持尽孝的自觉性,形成正确的孝道观并将其付出实际行动,从爱出发,用爱践行。敬,也是子女与父母相处时需要秉持的原则,对待父母时刻敬之,在生活中,不仅要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更多的是要满足精神上的慰藉。可以不是时时刻刻的陪伴,但也不要缺少每日的悉心问候、嘘寒问暖,通过自己的爱与敬,让父母感受到温暖,得到心灵的寄托,安度晚年。“父母在不远游”虽已经不适合现在年轻人的发展理念,但即便世间言语万千,也不如一句“常回家看看”。
4.2.家庭美满:正确婚恋观的形成
4.3.家庭教育:子女价值观的引领
儒家十分重视子女的家庭教育,极其强调子女的诚信与道德教育,对于现在子女价值观的正确引领有着重要价值意义。“家庭是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开端或首个驿站,而优良家风就是核心价值观在这个‘开端’之地化而为情、育而成德的真切体现[4]。”我们现在所进行的子女教育,除了学校教育之外,还是应该将辅助重心回归到家庭这个原生教育的环境中去。
父母就要在子女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要发挥榜样作用,提高自身道德修养的同时,将诚信、善良、与人的交际行为贯穿到生活的各方面,尽显出来。儒家所倡导的“兄友弟悌”,就要发挥父母的示范作用,与兄友之间相互关爱、相互理解包容的行为在日常交际中以无形中对子女进行心灵上的教导,能够养成宽容谦让、乐于助人的品格。当然,父母还有掌握正确的教育理念,松紧有度,根据子女的自身条件以及性格特点进行教育,因材施教,才能将教育发挥最大功效。在家庭责任观的建立,在父母婚姻美满的条件下,家庭和谐环境构成了,责任清晰明确,仁爱氛围浓厚,在这样美满幸福的家庭中,子女正确价值观的确立,道德素质的提升,就能更自然的适用到社会人际关系中去,也就从家庭扩展到自己的同学朋友,“四海之内,皆是兄弟也”。这种人际关系的处理就体现在了邻居朋友、同学和同事等同辈群体上,促进自身全面发展的同时,也能进一步带动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5.总结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组成单位,家庭的稳定关系到社会的和谐。“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无论经济社会如何发展,对一个社会来说,家庭的生活依托都不可替代,家庭的社会功能都不可替代,家庭的文明作用都不可替代。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绝大多数人都生活在家庭之中[5]。”家庭是道德培育养成的起始点,是子女价值观形成、道德观养成的温床,只有对家庭责任观的正确构建,对婚恋观的正确确立,对家庭道德规范的良好践行,才有利于培育子女全面发展,并将会为其在社会的人际交往中提供道德上的指导价值。虽然在社会的转型发展中,家庭伦理关系出现了新的情况,但在挖掘儒家家庭伦理的当代价值中,家庭的功能并没有转变,其本质都是为了构建和谐幸福的家庭,只有以家庭伦理为基础,才能实现社会幸福、国家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