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种:吵架冲突型家庭土壤婚姻丽莎恋爱父母

在家庭的舞台上,当谈及吵架,往往夫妻之间的争吵最为常见。许多夫妻甚至毫不避讳孩子,就在孩子面前激烈争吵。除此之外,与老人的争吵也时有发生,诸如婆媳大战,或者与自己父母的矛盾冲突,甚至采取冷暴力手段来处理家庭关系。

案例:全职妈妈丽莎的童年便是在这样充满硝烟的家庭环境中度过的。她的母亲常常伴随着哭泣、悲愤,对父亲的责骂声不绝于耳。原来,丽莎的爸爸生长在一个奶奶强势、爷爷弱势的家庭,妈妈自嫁入这个家后就饱受奶奶的无端欺负,而爸爸却选择沉默以对,不敢言语。

这使得妈妈极度愤怒,一度闹到要离婚的地步。当看到两岁的丽莎时,妈妈出于不忍孩子失去母亲才勉强留下来,而这却成为了日后她愤怒的根源。

每当回忆起被奶奶欺负时爸爸的软弱,妈妈对爸爸的抱怨、指责和谩骂便如潮水般涌来。爸爸大多时候选择不理会,实在忍无可忍时才会回几句难听的话。妈妈无法接受,愈发觉得委屈,又无人倾诉,便拉着年幼的丽莎哭诉:“你知不知道我都是为了你,才继续留在这个讨厌的家。”一边哭泣一边咒骂,情绪完全失控。

可怜的丽莎,年幼的她既不知如何安抚妈妈,也不知道该如何应对,唯一能做的就是陪着妈妈一起哭。那充满无力感的画面,至今仍深深印刻在她的脑海中。

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丽莎逐渐养成了一些特殊的性格特质。她开始体谅妈妈的辛苦,努力让自己变得乖巧懂事。为了不让妈妈操心,她不敢轻易表达自己的需求,无论是对亲密还是依恋的渴望。从小到大,她对妈妈总是报喜不报忧。她深知妈妈为了自己留在这个家中受尽委屈,所以一定要努力争气,让妈妈觉得留下是值得的。

她做事总是力求完美,尽力做好每一件事以让妈妈放心。为了与妈妈站在同一阵线,她还会有意无意地疏远爸爸。

然而,这些童年养成的习惯在她成年后,却在工作与婚姻中给她带来了诸多困扰。在工作方面,儿时通过对妈妈察言观色而养成的“要懂事”的习惯,致使她成年后在工作中难以拒绝他人,不敢轻易表达自己的生气与愤怒。

儿时追求乖巧、懂事、凡事做到最好的心态,让她成年后在工作中事事追求完美,做不到完美宁可不做,做事畏首畏尾,害怕失败,害怕他人鄙视的眼神和负面评价,在很多机会面前不敢主动承担,除非被逼无奈。

她时常无法真实地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日子久了,委屈和压抑的情绪便如影随形。每当两人发生争执,她除了沉默便是逃离,因为她缺乏处理矛盾冲突的能力。童年没有从父母那里习得处理冲突的模式,长大后面对冲突依然无助。

在婚姻的前十年,爱人因工作需要经常喝酒,且喝醉后常胡言乱语,劝说无效的她只能选择拿上钥匙出门躲避。直到进入母亲大学学习后她才明白,这其实是自己掩饰无力感的一种方式。

神奇的是,当她在讲师班通过郝老师的解析,开始理解并接纳爱人喝酒这件事后,爱人喝酒的次数和量反而逐渐减少。经过三年多的学习,父母带给她童年的那些执念才慢慢松动,让她多年被束缚的心灵逐渐感受到自由与绽放。

那么,吵架型的父母会留意孩子的尊严与感受吗?显然不会,若他们留意,便不会当着孩子的面争吵。其本质是根本没有将孩子视为独立的个体来尊重。而在这样吵架冲突型的家庭土壤中成长的孩子,又会呈现出哪些特性呢?

其一,孩子身体感知不灵敏,情感麻木,对一切漠不关心。长期处于冲突环境中的孩子,会用麻木来代替痛觉,正如常言所说“痛轻麻重”,当陷入情感麻木状态时,问题已相当严重。

其二,会以争吵冲突的方式与他人相处。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下,孩子难以学会求同存异,一旦他人与自己观点不一致,便习惯性地采用争吵冲突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其四,安全感缺失。家庭的动荡不安使孩子内心缺乏稳定的安全感,如同在风雨中飘摇的小船。

其五,成年后无法处在争执的状态里,不自信,宁愿妥协、逃避,都不愿意跟别人冲突,害怕冲突,极易产生无力感,面对权威时不自在,取得成功时无法坦然接受他人的肯定与赞美。

孩子为了适应父母的争吵,不得不让自己变得情感麻木、无所谓和冷漠,对冲突和矛盾充满恐惧。这种家庭土壤在不知不觉中对孩子的整个生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那么,如何从这种困境中解脱呢?

无论是忙碌冷漠型还是吵架冲突型家庭,都会让孩子内心孤独,渴望被爱却又害怕接纳,渴望改变却又无从下手。

首先,一个人要有全局眼光,追本溯源,回顾过去发生的一切,客观认知。要明白自己也曾是孩子,也曾在那样的环境中成长,当时的自己无从选择。

此外,要学会释怀。成年后的种种表现,如早恋、孤独、害怕、自卑等,并非是因为自己不够优秀,而是为了适应当时父母构建的家庭环境。不必自责,要理解自己当时的麻木、冷漠以及向外寻找能量来自我完满的行为。

意识到此的父母又该如何自救呢?要原谅自己,感谢当时自己的一些应对方式,比如逃跑,虽可能难以争取到自身权益,但也保护了自己,让自己不至于太过辛苦。明白这种特性后,便可增加自身的选择性,拓展更多可能性。

除了原谅自己、努力学习成长外,最为关键的是要接纳自己的父母,原谅他们曾经的忙碌与争吵。给予自己和父母化解矛盾、彼此靠近的机会,这样会发现自身能量缓缓流通,内心更有力量,也不再害怕。因为那是自己来时的路,虽无法改变过去,

但在未来的时光里,我们可以选择为自己编写幸福的剧本,为当下的孩子构建健康的家庭土壤。

THE END
1.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婚姻与家庭心理学)在职研究生招生介绍我校是我国唯一一所国家创办的综合性心理学研究机构,也是我国重点支持的创新单位,早在多年成为我国第一批被批准博士学科授予点单位,现在就请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在职研究生的老师介绍下相关情况。 婚姻家庭关系健康和谐,不仅关系到国家发展和社会的和谐,也关系到人民大众的福祉及下一代儿童发育成长。中科院心理所特设婚姻https://www.zhikaodi.com/showinfo-890-637303-0.html
2.熊攸平主页家庭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顾问国学导师深圳市智慧父母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深圳宝龙国学堂创办人家庭教育指导师沙盘游戏指导师易经五行能量分析师世界自然医学大学心理学院家庭与婚姻心理学硕士研究生深圳市社会https://m.houxue.com/sz/laoshi-100690.html
3.原创分享学习笔记——社会心理学第11课:爱情婚姻与家庭3、 平等合作与分工型 4、 建设型 5、 惰性型 6、 失望型 7、 一体型 第三单元 离婚 *定义:依法解除婚姻关系 *夫妻心理冲突的因素: (一)需求不满 1、自我价值、自尊 2、性要求 3、正当的感情需要,温存和体贴 4、家庭经济需求 5、在休闲、爱好等方面需要与兴趣差别 https://www.jianshu.com/p/bab6fc3cbf35
4.《家庭心理学:婚姻与家庭林昆辉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正版保证当当古韵图书专营店在线销售正版《家庭心理学:婚姻与家庭 林昆辉 主编 人民军医出版社,【正版保证】》。最新《家庭心理学:婚姻与家庭 林昆辉 主编 人民军医出版社,【正版保证】》简介、书评、试读、价格、图片等相关信息,尽在DangDang.com,网购《家庭心理学:婚姻与家庭 http://product.dangdang.com/11704088046.html
5.“李子勋老师手把手带你探索中国式婚姻与家庭”课堂笔记(全是干货你不会比你的个案更了解他们的婚姻,你不能用你的婚姻经历去解释别人的婚姻家庭。你是因为引入了观察才看到了这个问题,但不代表这个问题本身。但不同的治疗师针对同一个家庭的工作都是不同的,这就是“罗生门”,你不能决定说去解决这些问题这个家庭就会好。我们不确定,但是我们不能不作为,我用心理学的方法试图去https://www.xinli001.com/info/100412192
6.婚姻家庭女人心理学爱情情感共鸣婚姻与家庭脱单涨知识00:00/00:00 婚外情最容易采的4种坑。情感 婚姻 家庭 女人 心理学 爱情 情感共鸣 婚姻与家庭 脱单 涨知识 拳击那点事发布于:江西省2022.12.14 00:00 分享到https://roll.sohu.com/a/616981488_100114195
7.社会心理学第八节爱情婚姻与家庭PPT课件经社会心理学第八节--爱情、婚姻与家庭PPT课件 https://bbs.pinggu.org/thread-12553970-1-1.html
8.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2020年(春季)“心理学高级研修班”招生简章普通心理学(心理学与生活)、社会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人际关系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婚姻与家庭心理学、管理心理学、职业健康心理学共计9门课程。 结业 学习课程修满,考勤、课程作业等考核通过后,颁发“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高级研修班结业证”,并成为华南师范大学校友(颁发华南师范大学校友证)、心理https://mobile.scnu.edu.cn/psypc/11164/110
9.第十六届中国心理学家大会工商管理博士,海南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心理学会决策咨询专家团成员,中国社区发展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 傅嘉祺 咨商心理师,台湾婚姻与家庭辅导学会理事,台湾东吴大学课程通识讲师。 郭勇 原国家三甲医院心理学专业创始人、心理科主任,北京市社会心理工作联合会副会长;我国心理咨询职业化发展的主要推动者之一。http://www.psychforum.org/h5/conference/2022
10.婚姻与家庭播单视频列表 默认排列 36:00 心理学 婚姻与家庭第一讲:绪论 上传者:小宇工作 1:02:59 心理学 婚姻与家庭第二讲:人论 上传者:小宇工作 1:18:42 心理学 婚姻与家庭第三讲:男女有别 上传者:小宇工作 播单创建者 小宇工作 小小心理咨询师 订阅 播放 39.4万 粉丝 643 视频 0关于https://list.youku.com/albumlist/show/id_5284375.html
11.婚姻与家庭心理思维导图模板婚姻与家庭心理,出自《社会心理学》 爱情心理 婚姻家庭 幸福婚姻 夫妻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心理学与生活》 《社会心理学》第十九章 婚姻与家庭心理 参考资料 你会越来越喜欢临近你的人 曝光效应 人们往往会喜欢他们能近距离接近的人——因为他们生活或工作离你很近,所以能见到他们,与他们相识 https://www.processon.com/view/63bf7e8f954e7d5c0d195373
12.婚姻与家庭(婚姻情感版)期刊创刊时间: 1985年 曾用名: 婚姻与家庭(社会纪实)(上) 热门主题: 家庭生活心理学心理咨询心理咨询师亲子关系电视剧亲密关系婚姻关系婚姻家庭大学毕业家庭教育心理专家共同财产中华民族学习成绩大学生维生素离婚率婆媳矛盾婚姻法 收录汇总 栏目浏览 期刊详情 收录汇总 期刊详情 全息分析 2024https://cqvip.com/journal/24513/24513/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