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地区少数民族的结婚习俗都是有着当地的婚俗礼节,少数民族的结婚习俗分别都有哪些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少数民族的结婚风俗礼节吧,希望可以帮到您!
不同地区少数民族的结婚风俗
1、广西少数民族婚嫁习俗
婚姻是人生的大事,广西少数民族对此十分重视,形成了种种奇情异趣的风俗.壮族男女青年除了对唱山歌、抛绣球、投果子表白恋爱之情外,还有碰红蛋、当街对望、打木槽示爱、赠鞋定情、服饰示恋、手电筒探情等多种向对方表白恋爱之意。结婚时,新郎用牛车去接新娘。桂林地区龙胜县龙脊一带壮族,结婚时有背新娘、砍梯、拆桥、对歌等独特婚俗。
新娘出嫁时,通常由一个父母健在、子女双全的男子或者由姑娘的父亲,背着出门,叫做背新娘。背时,要脱去新娘的鞋,到门外才给穿上,表示她脚印已经出门,日后一心向着夫家。也暗示姑娘离家并不情愿,是让人背走的。
2、回族结婚习俗
媒人舅舅很重要
在回族的婚俗中,有两种人很重要:一是媒人,一是男女双方的舅舅。回族有句俗语:"媳妇美不美,全凭媒婆一张嘴"。意思是有了一个好媒人,就能娶到一个聪明贤慧、勤劳善良的好媳妇,足可见媒人的重要性。经媒人多次说合,男女双方有所了解后,媒人和男方主婚人便携带简单礼品到女方家去相亲。在相亲过程中,不但由女方父母相女婿,而且要有意安排一个"偶然"机会,让男女见面,女方家若肯收下男方所赠的礼品,即表示"相中"。然后,商定订婚的日子。
主麻日定婚期
回族把定婚称为"道喜"。道喜日期以"主麻日"为佳,这天凌晨,男女双方家要过乜贴,以寄托美好的希望。定婚前,要赠给女方一定的礼物。然后由男方舅舅或媒人与女方议定婚期,一般也以主麻日为婚期,还要看是否公历、农历的双日。之后女方家长即向未来女婿回赠衣服鞋袜等礼品,等待婚期到来。
路遇水井盖红布
订婚的男女双方在结婚前一个月,新人不能见面。在结婚的前一天或当天凌晨,新郎才到女方家举行"尼卡罕"仪式。仪式后,男方即可迎娶新娘。回族称新娘为"新姐姐"。新姐姐梳洗打扮完毕,临行前要大哭一场,即使没眼泪也得挤几滴,否则,会被别人笑话。在迎娶的路上,若遇到水井,要用红布或红纸覆盖,表示新人将来不会遇到坎坷。娶亲途中,还不能与其他的娶亲队伍相遇,若不期而遇,新娘要相互交换裤带,以防"冲喜"。
仪式上,宾客们会向新人索要"喜物"。新郎于是端起早已准备好的一大盘核桃、红枣等撒去,引得男女老少争相抢拾,以求喜庆。随后主人邀请宾客入席欢宴,庆贺新婚。
注:由于回族在我国分布较分散,且受到其他民族的影响,各地的婚俗不尽相同,在此就不一一介绍。
3、苗族婚礼习俗
正大光明去“游方”
苗族的婚姻比较自由,青年男女婚前都享有充分的社交自由,父母一般不干涉,每逢节庆、赶场的日子,他们便利用聚会的时机对唱情歌、谈情说爱、互诉衷情。这种婚前恋爱的方式在贵州黔东南称为"游方"。游方是黔东南一带苗族青年男女自由恋爱的一种传统习俗。游方的地点除在每个村寨所设的固定的"游方坡"外,还可选在离村寨较远的河岸、挢头、田间或花木丛生、风景宜人的山谷去进行游方活动。但都得按照苗家的规矩,青年男女游方的地点必须在公开的地方进行。如果在隐蔽的地方进行这一活动,一旦被人发现,就会认为是不正当的行为,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
新婚当夜不同房
新婚后不落夫家
4、藏族婚礼习俗
择婚
过去西藏贵族家庭的子女,男孩到了16岁,女孩14岁至15岁时,父母们便开始考虑他们的婚姻,选定配婚对象。首先要为子女暗地选好几家与自己家族地位相当的姑娘或男子后,一般是先委派家族里的强佐(即管家)作为主人的代表,带上缎绸、藏银、食物及哈达等礼品前去已择定的某个家族提亲,并请求告知家府子女的属相和元素,如果其家族同意作候选亲事,便会很乐意地告知子女的属相和元素。如果不同意,他们就会以子女已经定好亲事或不愿过早让子女结婚等为理由来婉言谢绝。当强佐(管家)获得对方的属相和元素后,家族要请高僧占卜,看与谁结缘合适。
求婚和定婚
经高僧择定与谁结缘后,便由家族内品位最高的兄弟或舅舅带上丰盛的彩礼和清单,前往择定的家族求亲。送礼谈妥后,再请高僧占卜,择出订婚吉日。
拓展:少数民族的结婚礼仪
1、云南拉祜族:已婚女子剃光头
是中国云南双江县的拉祜族妇女一种独特的风俗习惯。她们认为光头更好看。传说,在很早以前,拉祜族人善长打猎,每次男人出去打猎,妻子也要去帮忙。为了防备在打猎中被猴、熊、虎、豹这类动物抓住头发,都把头剃得光光的。现在,拉祜族妇女已经不再和男人一起进山打猎,但她们仍觉得剃光头舒适、卫生、不妨碍劳动,同时觉得这是民族妇女美的标志。因此,姑娘们从结婚之日起就把头剃得光光的。
2、云南普米族:出嫁忌回头
在中国云南普米族的婚俗中,也有许多禁忌。在迎娶新娘时,不能当天进男家,只能在村边的一个僻静的地方留宿一夜﹙如新娘、新郎相隔很近,能在早晨太阳刚升起的时候把新娘子接到男家,可以不留宿野外),男方要先搭好木棚,留宿之夜男方家和村子里的人都可以前去游玩、作伴。入睡前由主人烧香,念上几句祝词,一般不举行什麽仪式。另外,新娘在出嫁途中不能回头张望,是一心向着夫家的象徵。新娘子不能骑骡子和穿白衣服。是出于对生育和忌白的表现。
3、满族:结婚抢吃饺子
满族的婚礼很有特色。姑娘出嫁那天,要吃完娘家包的饺子,然后才由新娘的兄弟、叔婶护送上车,这叫押车。到了婆家,便在新房举行结婚仪式。新房的外屋开始煮上了大、中、小个头不等的子孙饺子。不等饺子煮熟,前来参加婚礼的男女老少便一齐去抢饺子,气氛十分热烈。但是不论怎样抢,都会给新娘、新郎留下一碗。
4、独龙族:新人同喝同心酒
5、彝族:新娘子绝食,新婚泼水
彝族认为,清水能驱恶除邪,带来幸福。因此,彝族新婚时一定要泼水,为能经受住这个考验,在迎亲时,男家要选派未婚小伙子去接亲,既要身体强壮,招架泼水的受寒之苦;又要精明能干,完成“抢走”新娘的艰巨任务。有些地方的迎亲是通过“抢”的方式完成的。在“抢亲”的头一天晚上,姑娘们会向小伙子展开猛烈的水战。于是,聪明的小伙子便在天黑以前找到存水的地方,悄悄地倒掉一部分,以减轻“水灾”的袭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