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各种类型的匿名社交方式,在许多人心里都留下了或多或少的问号与感慨。一起来看看他们对这些匿名玩法的不同理解吧。
关于popi有话说
01
为什么开提问箱?
@木马疫情期间看到大家都在玩,自己也想玩,还想收集一些别人对我的评价和问题。
@末度行吟原因就是我闲的!而且回答问题挺有意思的,别人又是匿名,所以就有种不知道会遇见什么的惊喜感吧,然后猜这个问题是谁问的也挺好玩的。
@玉米跟风加无聊,朋友圈都在流行玩这个,而且自己想找人聊聊天。
02
收到过什么问题?有印象深刻的问题吗?
@浆果大概分为文艺型、表白型、搞笑型、问跳舞的、废话型、讨论游戏的、没事找茬的。废话的还好,有时候会回,因为可能是朋友,找茬的一般会举报并禁止提问。
@末度行吟印象深刻的挺多的,我没什么底线所以没什么难回答的问题。有比较难回答的就是那种:我猜不出是谁发的,或者我猜不出是什么群体、哪个圈子的人给我发的(我混好几个圈子),所以我不知道用什么样的态度和语气去面对这个问题。比如这个我到现在也不知道是谁写的。我问了所有我觉得能写出这种话的人他们都不承认!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写手我的提问箱收到的大多数还是表白,感觉她们的文笔比我还好,彩虹屁吹得我都有点无地自容,能收到这样的信息肯定还是很令人开心的,我也觉得挺幸运的,我只不过是写些文字,可能恰好激发一些人的共鸣,然后我就收获了很多温暖。当然也有询问我三次元生活的,在可以透露的范围内我还是会尽量解答,毕竟还是想让她们了解一个更接近现实的我,而不是只是大家口中的“老师”“太太”之类的符号。
@简体中文印象深刻的就是有人来问我对政治话题的看法。(为啥要在提问箱议政啊!!)
@木马比较有趣的问题是有一个人问了我如何看待婚前同居和婚前性行为,虽然匿名才能问出口,但是着实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对性行为的态度应该大方一点。
@夜如年我觉得我自己回答的最开心的是一个问我做过印象最深刻的梦的题目。就是还挺有趣的,因为的确这个梦是我印象挺深的,然后平时也没有人去说这个东西,也没人会问你。
还有挺多问题我觉得自己回答挺机智的。比如说一开始收到一条数学题,感觉像那个竞赛数学题,反正我不会答,直接小猿搜题搜出来的。然后我就直接拐一下,拐到就是谈这个线上教育的问题上,刚好我实习做过篇稿子还顺便给我的前单位卖了个安利。
@me啊
03
开popi箱有什么收获吗?
@浆果会发现还是有人在默默关心自己就很快乐,然后会有笔友来提问讨论音乐啊感情什么的精神层面也很快乐,可以设置仅他可见就很便利。
@me啊收获主要是无聊的时候找点有意思的事干,也有人趁机表白了,但是我不知道是谁。
@末度行吟偶尔有不联系的朋友会突然来提问,也算加深了感情吧。然后就很多人平时不能跟我开口说的话可以在这个平台里说。
@玉米开始思考自己之前没思考的问题,例如对自己的生活是否满意,自己看重什么样的感情。
@木马匿名提问方式挺新奇的,看到了一些平时不常被问或者大家羞于问的问题,感觉能更剖析自己一点。我蛮喜欢别人匿名提问或对我说悄悄话的,因为有时候看这些匿名留言会自我反省,有些话当面可能不好跟我说,我有什么做得不太好的地方自己也不自知,需要匿名留言来警醒我,规范我的行为吧。
04
玩过悄悄话、空间秘密吗?和popi有何不同?
这种东西可能的确有周期,因为它既然不是一种长期社交方式,那可能就是一阵一阵的。然后我可能很久没有玩了,突然间有人发起来之后,我就也觉得很想去参加到这种玩的浪潮。popi现在就是要把用户转化到他自己的app上而不是路人。据我粗略的观察,它在努力促成一个社交平台,希望大家上面发一些原创动态,不是被动地等提问,但是我觉得它可能持续发展下去还是有点难。而且我感觉里面会稍微有点低龄化,因为从语言方式、混的圈子来看,我感觉还是初高中生比较多。就是大家会问一些比较二次元、文圈的问题。
05
你觉得popi为什么会流行?你怎么看popi?
@简体中文匿名提问可能会让大家更敢说真话或者提问一些平时不太好问的问题。具体来说有种反正不知道自己是谁的心态,更敢向平时画画好看不好勾搭的老师提问一些技巧啊,画法啊之类的问题。但我看我列表在提问箱被骂了,感觉匿名同时也保护了键盘侠,可以搞一个举报该用户吗?
@me啊有一个带动效应吧,一个人玩,会带动更多的人加入,大家会互相提问。心理层面我觉得是匿名提问,让大家敢问一些平时不敢问的问题。看一个人的popi也能看出大家普遍对你好奇的点是什么,侧面反应你在大家心目中是什么样吧。比如平时很直接的同学会有人问他怎么怼人,平时很文艺的人大家会问她喜欢什么电影,就很有意思,能反映她朋友圈大体的倾向吧。回答别人的问题有时候也会比较有成就感,尤其是复杂一点的问题。
@末度行吟popi挺好的,但我看它现在越来越向社交发展了。希望别往社交发展吧……就单纯做成提问箱多好。
@夜如年我觉得就是匿名方式社交肯定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它不可能成为一个主流的社交方式,因为人总是会对未知东西既存在好奇也存在恐惧。跟一个陌生人的对话,其实会越来越不愿意谈自己的事情。而且可能一开始大家自我披露的程度比较高,慢慢地可能大家越来越谨慎了,会觉得没有安全感。因为它本身涉及到一些敏感性的东西,所以我觉得不太可能成为一种主流社交方式。
用心表达最重要
无论是当下流行的popi提问箱,还是曾经风靡一时的qq悄悄话、空间秘密、坦白说等,这些各种各样的匿名社交产品流行的背后,都是隐身后的我们展现自我和彼此沟通的狂欢。
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需要社交中的“我”和“TA”互相了解彼此的经历、观点、兴趣、价值观念等等。在这一过程中,每一个“我”都需要向外表达,每一个“TA”都需要试探了解,当两者沟通顺畅,形成良好互动时,我们才有了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条件。
但现实的生活纷繁复杂,当我们进行社交活动时,不得不考虑条条框框,纠结各种各样的影响结果,“表达”和“了解”被强制性地让位于情面。而诸如popi提问箱的各种匿名社交途径以匿名的方式抹去了身份的存在,提问者不必碍于情面而难以开口,回答者不必严肃回答而可以轻松回复,双方卸下了实名社交带来的包袱,在提问箱中“各得其乐”,充分实现了“表达”和“了解”的社交诉求。
但是,匿名社交也有自己的缺点。你可以“肆无忌惮”地提问,我也可以“不着边际”地回答,吃瓜群众乐乐呵呵地窥屏,看起来是一片“你问我答”的欢乐景象,但有些问题未必匿名了就能随心所欲、畅所欲言,有些时候,回答者也只是玩笑似的回复,虽然大家都得到了乐趣,但对于真正了解彼此还是作用有限。
这些层出不穷的匿名社交玩法实际上体现出了我们对他人的好奇,对自我展现的渴望和对他人理解自己的向往。在popi提问箱里“热闹欢腾”一番后,我们不妨拿出一份真心、诚心和耐心和身边人打交道,以持续稳定的投入经营人际关系网络,换取他人真正的了解和关怀,而不仅仅是在匿名的隐身衣下,参加了一场终会结束的狂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