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文通过内容分析法和文本分析法,对带有官方色彩的“人民日报”客户端与商业色彩浓重的“搜狐新闻”客户端进行了对比分析,针对当下新闻类客户端同质化严重的现象,研究传统媒体推出的客户端与大型新闻类门户网站推出新闻类客户端的同质化问题,分析传统媒体推出的新闻类客户端应当如何在当下同质化情况严重的情况下进行突围,并实现盈利。
关键字:新闻客户端;人民日报;搜狐新闻;同质化
一、引言
据第36次CNNIC《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6月,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94亿,手机网络新闻用户规模为4.60亿,增长率为10.6%。网络新闻作为信息获取类的重要应用,使用率仅次于即时通信,排在第二位[1]。
同时,根据艾媒咨询近期发布的《2014年中国手机新闻客户端用户研究报告》显示,手机网民移动端咨询获取的首选方式上,手机新闻客户端最受青睐,占比为35.8%[2]。可见,随着阅读习惯的改变,传统的新闻获取渠道已经无法满足手机网民多样化的需求,而手机新闻客户端凭借其在移动端的良好表现,得到了用户的认可。
在门户网站、搜索引擎公司瞄准手机新闻阅读市场的同时,传统的纸媒也已经开始推出自己的新闻客户端产品,试图利用自身内容优势在移动新闻阅读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然而,在众多手机新闻客户端软件激烈争夺市场的同时,也因内容栏目的大同小异、产品模式趋同等问题受到用户的不满,用户很难在客户端上找到个性化的内容,用户黏性也难以保证。
针对手机新闻软件的同质化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将权威性较高的人民日报客户端与市场占有率较高的搜狐新闻客户端相比较,研究传统媒体推出的新闻客户端与大型新闻类门户网站推出新闻类客户端在内容选择上的异同,分析传统媒体推出的新闻类客户端应当如何在当下同质化情况严重的情况下进行突围,并实现盈利。
二、研究对象选择
由艾媒咨询在2014年12月发布的《2014年中国手机新闻客户端分类》中,根据客户端主体将我国目前的手机新闻客户端分为了三大类:第一类是互联网门户新闻客户端,以搜狐、网易为代表;第二类是聚合类新闻客户端,以今日头条为代表;第三类是传统媒体推出的新闻客户端产品[3],本文中的人民日报客户端便是其典型代表。
人民日报新闻客户端是《人民日报》为了与移动互联网融合所推出的重要举措,于2014年6月12日上线。人民日报客户端以“一流内容、一流的用户体验”为目标,努力向用户提供权威、准确、丰富、多样的新闻信息。在此之前,其主办网站人民网于2011年便推出了客户端“人民新闻”,但随着人民日报客户端的推出,人民新闻也完成了其历史使命,开始向人民日报客户端导流,并且在AppStore疑似下架。
人民日报客户端自发布以来用户量持续攀升,上线一年来,自主下载量突破4500万,活跃度维持在较高水平,累计下载量已进入国内新闻类客户端前十位[4]。
搜狐新闻是搜狐公司出品的一款为智能手机用户量身打造的“订阅平台+实时新闻”阅读应用,是全国首个提出个性化阅读服务的新闻客户端。通过将优质媒体资源聚合成适合方寸之间阅读的图文报纸并定时推送,让智能手机用户随时随地“搜狐新闻先知道”。
搜狐新闻于2010年4月上线,根据比达咨询2015年7月发布的数据,在2015年第二季度国内手机新闻客户端累计用户市场份额,搜狐新闻以25.7%位居首位[5]。
三、研究方法
最后,基于笔者对新闻类客户端的用户体验及资料阅读,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一:关于客户端所呈现的新闻内容。
假设二:关于客户端的版块功能设计及外观设计
四、新闻客户端内容分析
1、推送新闻数量
2、推送新闻类型分析
下表(表3)为在二个客户端中各类新闻的占比情况:
为了更直观的了解二者差异,将数据转换为直方图展示(图1):
这是因为,人民日报客户端的母体《人民日报》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是中央发布政令和信息的重要渠道。这种政治资源是其他任何媒体都不具有的,其客户端产品也理应顺应其母体在内容上的权威性。因此,时事政治类新闻也就成了其最重要的一个新闻类型。而社会新闻由于和受众联系紧密且本身数量就比较大,也会在所发布的新闻中占有一定比例。
但由于搜狐新闻客户端的商业性质,对于具有软新闻特征的娱乐、体育、科技新闻也会给予相当大的报道空间。主要是由于这类新闻虽然与时事无关,但门槛低、能够为用户提供谈资、点击率较高,能够收到用户的普遍喜爱。推送这类新闻,有助于保证用户黏性,提高用户对APP的打开次数。
3、对同一新闻主题的横向分析
二者的新闻报道紧紧围绕“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的主题,选取多种报道角度,力图向读者全方位展现事实。但是从上述表格中仍然可以发现二者在报道模式上的差异。
3.1从报道风格看
搜狐新闻作为商业门户网站旗下的手机新闻产品,不免打上了运营商的烙印。搜狐新闻有选择地使用了其他媒体的报道内容,呈现出一种轻松随意的风格。例如《屠呦呦获诺贝尔奖引发的旋风》一文,全文都在使用调侃的语气说明屠呦呦获奖会在哪些领域造成影响,如“在新一次大学排行榜上,北京大学拉开清华大学二十五名”等。
而人民日报客户端作为官方媒体从标题到内容的选取都显得严肃许多。在消息的选择上也是多选择权威媒体报道,通过“刮目”、“自信”等词展现出事件的积极意义。同时不仅仅简单报道事实,还对事件进行反思,注重事件的积极意义以及对未来的影响。与商业性客户端带有煽动性色彩的标题不同,其标题较为平实。
3.2从报道角度上看
五、新闻客户端界面设计分析
界面设计,是指对软件的人机交互、操作逻辑、界面美观的整体设计[7]。作为产品最先被用户认知的部分,界面设计应当向用户表达自己产品的风格个性以形成用户对产品形象的认知。但是手机客户端的界面设计应当在保持产品风格的同时便于用户操作。用户的体验是检验产品好坏的重要标准,检验产品设计界面的三大标准是:置界面于用户的控制之下;减少用户的记忆负担;保持界面的一致性[8]。
两者在设计上都采用了扁平化的设计,去除冗余的装饰效果,让“信息”本身作为核心被凸显出来,在设计元素上强调抽象、极简、符号化。应用在手机上市,扁平化的设计可以更加简单直接地将信息呈现出来,减少认知障碍的产生[9]。
同时在首页,二者均采用标签式主界面,这些标签通过不同的显示方式,使得用户可以清楚的知道自己当前所处的位置,并直接进入自己感兴趣的区域。但需要注意的是,当标签过多时,应通过模糊或其他方式让用户注意到继续滑动可以获得其他标签。在这一点上,搜狐对细节更加注重。而人民日报客户端则没有设置明显提示,很容易让人误以为只有6个标签。
六、结论
在界面设计方面,二者虽然在细节上有细微的不同之处,但对总体外观影响较小,风格并没有明显区别。这是因为,在设计过程中,难免会借鉴相对成熟的产品,对自身形象会产生影响。同时要在手机有限的屏幕内承载尽可能多的信息,但又要不牺牲用户体验。这使众多新闻客户端会选择使用相近的模式,给用户造成了页面大同小异的感觉。
通过以上分析,要在众多手机新闻客户端中脱颖而出并实现盈利,同时提高用户黏性,传统媒体客户端可以从以下几点考虑:
1、坚持内容为王,明确产品功能定位
具有权威性、新闻原创且有一定深度是传统媒体区别于其他形式媒体最大的优势,即使是在新媒体的客户端上,能够提供高质量的内容也是传统媒体客户端对用户的吸引点之一。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客户端上,传统媒体需要转换思维,选择更加亲民的语态与用户对话。
也就是说,传统媒体新闻客户端既要突出内容的原创性、独家性、深刻性,又要把握住用户的取向。要求传统媒体从用户的需求出发进行议程设置,不仅要抢重大新闻的速度,也要把握住舆论热点并引领舆论。同时,也要求传统媒体尽量贴近用户的生活,在选题和表达上尽量从日常生活切入,与用户在生活中的实际感受相结合。
2、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注重与用户的互动
多数客户端的编辑推荐的阅读方式越来越满足现代用户的阅读需求。除了现在多数客户端提供的让用户定制感兴趣的新闻主题外,传统媒体客户端也需要注重受众分析,利用大数据分析用户的行为特征,针对用户的浏览习惯、兴趣爱好、阅读偏好、地理位置等更加精准地进行新闻推送。
同时,用户在阅读界面、字体、排版等方面设置的自主性更强,手机新闻客户端应该让用户有更多途径去管理自己的客户端。
3、利用传统媒体的平台优势为用户服务的同时实现盈利
根据艾媒咨询的调查,目前有91.2%的用户不能接受手机客户端的付费阅读[10]。在这种状况下不具有通过推广付费阅读企图实现盈利的土壤。
但是,传统媒体具有其他新媒体所不具有的种种资源优势。以《人民日报》为例,它具有中共中央机关报的政治资源优势,同时也具有人民网所积累的平台资源优势。体现在其客户端上,就是通过政务发布厅沟通政府与民众,入驻的机构可以通过人民日报客户端面相全国发布政务信息,而用户也可以通过这一平台向政府提出自己的问题,有效解决问政难的问题。
除此之外,客户端的平台化还可以更加贴近用户生活。因为不是每个用户都有问政的需求,但是每个身为人的用户都有衣食住行的需求,传统媒体可以通过其所积累的各种资源,利用客户端开展各类便民服务。在积累了海量用户行为数据后,手机新闻客户端切入本地O2O活动成为可能,手机新闻客户端主体也可以通过提供本地化的服务获得收入,同时由于足够贴近用户生活,也会增强用户黏性,提高用户忠诚度。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
[2][3][11]艾媒咨询.《2014年中国手机新闻客户端用户研究报告》[EB/OL].
[4]人民日报.《人民日报客户端上线一年下载量突破四千五百万》[EB/OL].
[5]比达咨询.《2015年第二季度中国手机新闻客户端产品市场研究报告》[EB/OL],.
[6]刘海贵.《新闻采访写作新编》[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7]石梦云.《基于视觉文化的用户界面设计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2
[8]李卓.杨君顺.《便捷式GPS导航系统的人机界面设计[J].艺术与设计,2009(1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