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时代即将到来,物联网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物联卡作为物联网技术的核心,被广泛应用于智慧城市、自动售卖机、移动支付、智慧垃圾分类等需要无线联网的智能终端设备。
与此同时,由于物联卡与普通手机SIM卡十分相似,市场上出现了真假难辨的“流量卡”。“无需实名认证”的特殊性,更让物联卡成为网络诈骗新工具。对此,记者进行了采访。
“无限流量卡”是骗局
运营商控制“流量池”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与王民有相似遭遇的人不少。
另一个“流量卡”买家告诉记者:“我之前买的一张卡,还有97G流量没用,有效期还剩24天,但已经无法联网了。我找卖卡的商家和客服人员反映,他们一拖再拖,最后对方同意给我换一张新卡。不过拿到这张卡的时候,就只剩20天有效期,原本的流量只剩下不到80G了。”
据了解,这些令人一头雾水的“手机卡”“无限流量卡”,就是物联卡。物联卡原本是由三大运营商为物流网服务企业提供的用于智能终端设备联网的,仅仅面向企业发售。从外观上看,物联卡和普通的手机SIM卡没有差别。在功能上,两者均可以实现无线联网、收发短信息等功能。但物联卡无法进行语音通话。
“物联卡一般没有月租费,而是按照流量计费,流量费比一般的手机卡低很多。”李嘉(化名)做了近4年的物联卡销售,他认为:“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无限流量,这都是商家用于营销的一种手段,基本上都是骗局。”
记者了解到,物联卡的运营需要通过统一的网络,一般运营商在将物联卡发售给企业法人后,为每个企业开通一个“流量池”,企业所拥有的物联卡在使用过程中消耗的是“流量池”中的流量。运营商可以通过后台管理、控制,甚至定位物联卡。一旦“流量池”中的流量耗尽,而企业又没有及时续费,那么运营商就会通过后台管理使物联卡无法联网。
面对鱼龙混杂的“流量卡”,李嘉认为,商家通过虚假宣传信息诈骗购买者、售后出现“跑路”的情况,是物联卡的最大问题。
获取渠道多门槛较低
物联卡成犯罪新工具
记者在采访中进一步了解到,目前,物联卡刚开始盛行,由三大运营商发行,仅面对企业用户进行批量销售,现阶段广泛用于共享单车、移动支付、智能城市、自动售卖机等领域,不面向个人用户。针对物联卡的发行、销售和购买,虽已对企业用户进行实名验证,但不少网络诈骗分子依然在市面上购得了大量“无需实名认证”的物联卡,使其成为网络犯罪的新工具。
据媒体公开报道,在当前多起投资理财诈骗、网络贷款、兼职刷单、洗钱转账等涉网络犯罪中,犯罪团伙大量使用了物联卡。多地公安民警提出,目前,物联卡市场快速发展,但管控明显滞后,给诈骗分子可乘之机,也给网络安全带来较大风险隐患。
资费便宜胜过手机卡
“羊毛党”生财有新门道
大量流通于市面的物联卡不仅让非企业用户比较容易使用,让不法分子有可乘之机,还让一些游走于灰色地带的“羊毛党”发现了新机遇。
记者在一个物联卡交流群里注意到,其中一家名叫“某某科技生活”的公司称,可以提供包括“实名的大王卡、各地语音卡(六个月起租,黑卡)、各地注册卡、各种手机卡代实名业务、各种物联卡批发”在内的十余项业务。
魏刚所说的“薅羊毛”,是指通过大量参与商家开展的促销优惠、新人返利等活动,获得一定的金钱收入,集中在金融行业、网约车、外卖送餐、话费充值、网络购物等领域。
记者了解到,“羊毛党”不需要只有手机SIM卡所具备的语音通话功能,仅依赖于物联卡接收短信息和上网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