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甘肃省环县人民政府网!今天是:
移动设备,早就已经成为了攻击者的主要目标,因此移动端诈骗攻击的活动愈加频繁也就不足为奇了。目前,有大约58%的数字交易活动是通过移动端设备发起的,而且现在的网络攻击活动中有1/3也是针对移动端设备的。在美国就更加严重了,每年全球针对移动端的诈骗攻击增长率约为24%,但美国的同类攻击增长率每年约为44%,你们说惨不惨…
越来越便捷的通讯与经济往来方式,使得这类犯罪成为一个全球化的趋势。那么,电信诈骗为何屡禁不止?究其原因可以归结为:“风险低,收益高,不与被害人发生直接的接触,追查难,判刑轻”。纵观过去接近二十年的国内电信诈骗发展路径,其轨迹可以描述为:台湾起源—>本土势力崛起–>境外扩散—>而后外籍势力渗入。
2001年前后台湾一吴姓犯罪分子便“发明”了以退税的方式进行诈骗。据称,此人从事诈骗前,曾在台湾嘉义县担任县议员,其手下有10套人马,这些人都必须受到严格的绩效考核,并实行奖惩制度。不仅以诈骗所得核定业绩,而且定期组团前往东南亚度假胜地进行检讨总结。此人曾吹嘘,最好赚的时候一周便进账8000万元(新台币)。民进党上台以后,由于缺乏执政经验,对台湾社会治理束手无策,致使电信诈骗达至疯狂。据台湾警务部门统计,1999年台湾岛内诈骗案件数4262件,2000年即增加到7000件,2005年更是猛增至4.3万件,诈骗金额也由1999年的12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185.9亿元。
电信诈骗在岛内引发天怒人怨后,台湾当局的打击力度有所加大。在台湾当局的打击下,台湾诈骗集团开始“产业外移”。
如此便形成了严密的三级诈骗手法:
二级骗子经验丰富,主要负责在有人上钩之后,出面扮演具体的角色,例如公安民警或银行主管,加深受害人的信任感和危机感;
当受害人对二级骗子深信不疑后,最资深的三级骗子就会登场,对受害人下达转移金钱的具体指令。骗本土势力崛起
台湾人在福建开设窝点既骗大陆人又骗台湾人,原本给台湾人充当打手的安溪人觉得为何不自己单干呢?于是,中国本土籍最早的电信诈骗团伙在2002年前后出现,手法完全翻版台湾。有了犯罪团伙,警方必然要打击,随着警方对安溪地区的重点整治,安溪籍诈骗团伙又逃到深圳。当时的深圳,来自全国各地的各类人鱼龙混杂。很快电信诈骗的手段像病毒一样扩散至全国,呈现明显的地域特征,如湖南娄底、福建安溪、广东电白等等,且每个地区的诈骗手法又各有特色。不过,大陆本土与台湾电信诈骗集团有者明显的区别。
首先是台湾电信诈骗的产业化程度很高,从话务组到资金组,诈骗的各个环节都有专人承担。各个组之间互不联系,打掉其中一个组对犯罪集团而言根本没关系,很快一个全新的组重新组建起来,所以打击起来非常难,往往抓到的只能是马仔。大陆本土籍诈骗集团则多是原始操作,呈现明显的家族化特征,因此往往抓到一个就能端掉一个犯罪集团。但最近几年开始,大陆本土籍犯罪集团也开始出现台湾籍犯罪集团公司运营的雏形,而且开始往境外转移窝点。
在大陆本土电信诈骗崛起期间,各种欺诈剧本轮番上演:
一.2002年前后“脑溢血”“车祸”骗术蔓延
二.2010年前“中奖”、“重金求子”利诱
2002年到2010年间,电信诈骗猖獗,但技术含量普遍不高,最寻常的诈骗方式还是画饼利诱,作案人巧妙地利用人对利欲的渴求实施诈骗。
27岁的李树芳是江西余干县石溪村人,她因从事“重金求子”诈骗被警方抓捕。“重金求子”作案人声称自己是富婆,丈夫年龄太大或无生育能力,急需找一名健康男士帮其怀孕,诱饵是成功后的重金酬谢。一旦有人“上钩”,作案人会设计“诚意费”等环节让受害人不断打钱。
三.2010年起打着“公检法”等旗号行骗
2010年以后,电信诈骗案在原有作案手法的基础上手段翻新。
四.2012年后网络诈骗频发
五.2015年起借大数据精准诈骗
根据中国公安部的粗略统计,从2011年起,大陆电信诈骗案的平均年增长率为70%以上。诈骗金额平均每年都在百亿人民币,2015年更是暴增至两百亿人民币以上,足见诈骗业之繁盛。
2009年4月,《海峡两岸共同打击犯罪及司法互助协议》签署,这才让气焰高涨的台湾诈骗集团稍微得到遏制。而国内也加大了各地电信诈骗打击力度,每年抓获大批涉案人员。
不过也正是籍着这一打击压力,逼台湾和大陆诈骗集团集体出走。他们开始在东亚和东南亚等地建立新的诈骗基地,触角遍及日本、韩国、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等国。转战东南亚,就是利用不同区域、不同国家之间的壁垒,来达到逃避打击的目的。
诈骗集团首脑初建一个海外机房,大约要四十万到五十万人民币。首脑作为出资人,会一并将三十到四十人中层、基层人员,甚至煮饭的厨师都一并带出国。这些人因签证限制,一次出动通常只能滞留三个月左右。为了安全起见,他们通常会以出国旅行方式,团进团出,一旦返台便就地解散。等过一阵子后,再组织起来,更换潜伏的国家,重新“开业”,再诈骗三个月。
近年来,大陆警方与东南亚各国合作打击犯罪的力度逐渐加强,使得诈骗集团又进一步向非洲、中东地区、和大洋洲,美洲等地扩展。凭借台湾“护照”可以在全球140多个国家或地区免签证或落地签证入境的优势,目前全球流窜的电信诈骗集团还是以台湾人为主,且专业程度往往高出大陆本土诈骗集团好几个层次。他们在日本、韩国、斯里兰卡、土耳其等亚洲国家架设机房,甚至远赴欧洲希腊、非洲埃及、肯尼亚、南非,大洋洲斐济、澳洲。就连美洲的美国、加拿大、多明尼加、尼加拉瓜、巴拿马、萨尔瓦多、巴拉圭等国也都有台湾诈骗集团在当地架设电信机房,以跳接方式躲避查缉。
总之,只要网络条件好、入出境审查不严格、生活成本低、治安混乱的国家,诈骗组织都可以说是遍地开花,如病毒般蔓延到全球六大洲。籍电信诈骗势力入
要不是因为语言障碍,西非裔的诈骗犯们可能早就“入侵”中国了。但目前在国际交友网站上,他们已经盯上了有经济实力又想“钓洋鬼子”的年轻女子,通俗点讲,就是“钓鱼者反被钓”。上海警方就曾接到过一名武汉籍女子报案,称被“阿拉伯酋长的儿子”骗光了所有钱财。从两岸联手共同打击犯罪以来,抓获的七千多名诈骗犯中有四千六百人是台湾人;全国的诈骗损失有50%落入台湾人为主的各个团伙手中;而诈骗金额在千万元以上大案更是几乎全部都是台湾犯罪集团作为。
第一:台湾诈骗历史悠久
从1990年开始,电信诈骗就在台湾出现,有“假退税”、“假中奖”、“假绑架”、“假警察”、“假银行专员”等等一系列剧本演进。而大陆的电信诈骗第一案直到2002前后年才在安溪展露头脚,整整晚了10几年,手法也是完全从山寨台湾诈术开始。
第二:台湾地区所发护照免签国比较多
电信诈骗必须要以语音通话或文字简讯的方式发送出去,因此必须要经常更换基地,以减少被追查到发信地点的可能。台湾人能免签远赴大量非洲、欧洲和大洋洲国家,对展开游击作战非常有利。
第三:诈骗业人才济济
台湾诈骗业比周边地区早发展10年,师傅一代早已传至徒子徒孙。关键技术如设置机房、转接网站、黑客读卡机等,都已酝酿为“可口可乐秘方”一般的独门绝技。师徒“教学相长”,由此才能犯下千万元以上的大案。
第四:拥有成熟发达的洗钱网络
第五:台湾当局对于诈骗犯罪的量刑轻微
按照台湾地区法律规定,诈骗罪量刑为最高五年的有期徒刑或新台币五十万以下的处罚。而大陆则按照数额,处以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最高将面临无期徒刑。因此,台湾的诈骗分子不论在哪里被抓,只要遣送回台湾,常因判罚较轻,很快就能出来重操旧业。
第六:大陆民众、银行业者对电信诈骗的防范意识不够强
台湾诈骗集团的目标跨越学生、退休老人、下岗职工等数个社会阶层。他们往往是这个社会的最弱势群体,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因此成为最容易下手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