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人人都会有一定的压力。每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同,所以一件事带给任何一个人的压力也不一样。大家每天都会宠溺我们的小情人—手机,想必一定见过一些心理测试图片吧。现在带大家一起来看看一些有趣又神奇的压力测试图片,看看你的心理压力究竟有多大。
上面的四幅图原本都是静态图片,但想必大家都看到了图片的波动,这说明我们都有着一定的压力,压力大小也由我们所看到的图片波动幅度决定。这就是日常生活中所说的看图测心理。
接下来,我们进一步来解析看图测心理……
这些图不可能测试心理压力,图的动态效果来自于视觉错觉,与心理压力无关。这些图之所以会动,是一种周边漂移错觉,是一种能够用边缘视觉观察的异常运动错觉。
周边漂移错觉(PDI,peripheraldriftillusion),是一种能够用边缘视觉(Peripheralvision)观察的异常运动错觉。心理学家Faubert和Herber在1999年首次提出周边漂移错觉的概念。
2013年9月,作为周边漂移错觉的优化个例,北冈利用静态的重复不对称图案(RAPs,repeatedasymmetricpatterns)设计了“旋蛇”。这幅引人注目的作品让他名声大噪,并激起了人们研究周边漂移错觉的兴趣。研究表明,不能察觉周边漂移错觉的情况在人群中的比例只有5%——因此,看到“群蛇狂舞”其实是很正常的现象,并不意味着你的心理压力有多大或心灵有多脆弱。
随着心理学和生物学领域对周边漂移错觉研究的深入,影响周边漂移错觉效果的因素以及感知错觉的神经生物学基础都逐渐被揭晓。
不难发现,当你盯着众多点中的其中一个点看时,那个点就是白色。而每当你视线转移时,点就开始变成黑色。当频繁眨眼或是视线持续转移时,周边漂移错觉的效果尤其明显。这表明刷新图像对视网膜的刺激,对于感受周边漂移错觉是非常重要的。
在这些研究的推动下,周边漂移错觉图片的设计也越发精致而多样化。尽管周边漂移错觉的样式逐渐多元,其本质仍然是普通的视觉假象。
2、舒尔特方格
(本部分由心理部准备)
以7~12岁年龄组为例,能达到26秒以上为优秀,42秒属于中等水平。以12~14岁年龄组为例,能到达16秒为优良,26秒属于中等水平。18岁及以上成年人最好可到达8秒的程度,20秒为中等程度。
“舒尔特方格”不但可以简单测量注意力水平,而且是很好的训练方法,同时也是是心理咨询师进行心理治疗时常用的基本方法。心理学上用此表来研究和发展心理感知的速度,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可以利用舒尔特表通过动态的练习锻炼视神经末梢,培养注意力集中、分配、控制能力,拓展视幅,加快视频,提高视觉的稳定性、辨别力、定向搜索能力。
为了避免反复用相同的表产生记忆,同学们也可以可以自己动手制作不同难度、不同排序的舒尔特表,规格大致为边长20厘米的正方形。每看完一个表,眼睛稍做休息,或闭目,或做眼保健操,不要过分疲劳。
3、考尔伯格道德实验
(本部分内容同样节选自2019年四月心理论坛,为机类827班心理委员段怡然同学主讲内容)
考尔伯格找了72个分别为十岁、十三岁、十六岁的男性少年儿童,每个年龄组有一半来自中上层家庭,另一半来自中下层家庭。这些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只是看孩子们怎么回答。他们是这样回答这些问题的:
丹尼,十岁,回答问题1——我想乔告发他哥哥是对的,不然他爸爸要生气打他。但是不说也可能是对的,因为说了他哥哥要揍他。
唐,十三岁,回答问题2——那确实是药剂师的不对。他那样做是不公平的,想要高价,看着别人死。那丈夫想要救他的妻子才那样做的,任何人都会这么做。我想法官不会把他关进监狱,法官会全面考虑,而看到那药剂师是要价太高了。
安迪,十三岁,回答问题1——如果我不说哥哥的事,我爸爸以后发现了,他就不会信任我了。但我说了,我哥哥就不信任我了。但我情愿哥哥不信任我。
乔治,十六岁,回答问题2——我不认为那丈夫应该那样做,如果那药剂师有权定药价的话。我不能说那丈夫所做的是对的,尽管我想人人会为他妻子那样做。看来他情愿为救他妻子进监狱了。在我看来他这么做是有正当的理由,但在法律看来他是错的。我只能说这么多了。
考尔伯格认为儿童的道德观的形成是儿童和他周围的文化、社会环境相作用的结果。儿童并不只是被动的接受道德教育,而是会进行一番自己的“构造”。在道德观的形成中只有通过较低级的阶段才能达到高级阶段,不能跳跃。
4、罗夏墨迹测验
(本部分由心理部准备,除网上资料外参考了《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中的内容)
由于每个人的知觉都受心理因素的影响,因此从云的形状里看出来的不同物体或许代表观察者人格的某些方面。换句话说,就是你和你的朋友把自己心里的某些东西投射到了天空中的这些形状上。这就是赫尔曼·罗夏(HermannRorschach)构建其“图形解释测验”的理论基础,也叫“墨迹测验”,它是投射技术这种心理测验工具的最早版本之一。
(部分图片,全套10张可在网上查到)
罗夏发现被试通常对10个图形共给出15到30个反应。含有消极情绪的被试一般给出的答案较少,快乐的被试给出的答案较多。关于被试实际上在墨迹中看到了什么,最常见的回答为动物类和昆虫类。回答中涉及动物的反应比例占25%到50%。
科学研究显示,从整体上讲,罗夏墨迹测验作为一种人格测验或诊断工具,其准确性并不令人满意。尽管如此,该测验在临床心理学家和心理治疗师中仍应用甚广。这种明显的矛盾可以这样解释:罗夏墨迹测验技术确实常在临床中应用,但它并不作为正式测验使用,而只是作为治疗过程中,治疗师增加对当事人的了解以及打开话题开始交流的一种手段。其实质是延伸了治疗师和当事人之间的言语交流。测验中对反应的用途较少受严格限制,一些治疗师认为这为有效的心理治疗提供了有帮助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