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充满机会与挑战的网络时代,婚恋社交App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交友平台。然而,随着这些应用的普及,诈骗行为也随之而来。本文将深入剖析婚恋社交App中的诈骗现象,探讨其背后的法律问题和社会责任;并通过案例分析,揭示诈骗行为的常见手段和法律后果,提出有效的合规策略。
一
婚恋社交App的诈骗方式
由于婚恋社交App存在信息不对称和账号注册审核不严等问题,衍生出了会员账号买卖等“黑灰产”,不法分子之所以能在婚恋社交App上诈骗巨大金额,是由于其抓住了这类用户的心理:用户希望通过聊天寻求情感发展。不法分子借此设定充值付费的消费需求,伪装身份实施诈骗,且诈骗手段多样,最常见的方式为:
1、编造虚假身份:将自己包装成“金融白领”“商业精英”“军官”“医生”“律师”“公务员”等相较于更容易被接受的身份。
3、编造各种理由借钱或诱导投资:建立信任关系后,以生病、家人出事、资金周转等原因提出转账或投资需求。
4、诱导下载刷单软件:通过婚恋App诱导受害人下载其他刷单软件,以完成任务可获取高额返利为由,骗取受害人的钱财。
5、达成目标,拉黑失联:通过采取小额多次诈骗金额或精心布局后,采取一次性大额诈骗,达到预期目标后,他们就会迅速“人间蒸发”。
二
婚恋社交App涉嫌诈骗的案件及裁判
陈某通过交友软件搭识被害人徐某,以谈恋爱为名骗取徐某信任后,谎称母亲病重需借钱救治,骗得被害人徐某钱款1万元。而后陈某通过交友软件搭识另一被害人马某,同样以谈恋爱、结婚为名骗取马某信任后,谎称母亲病重、购买车辆作为网约车等理由,骗得马某钱款共计158,196元,后归还33,388元。最终,陈某因重大作案嫌疑被抓获,其到案后供认了部分犯罪事实。
平台虽未实施诈骗行为,但实施的部分行为与被害人的财产损失之间存在一定因果关系,且存在一定过错,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三
婚恋社交App涉嫌诈骗风险的合规策略
婚恋社交App是用户获得情绪发展的社交载体,其本身是以促成婚恋为目的而存在的社交产品,所以对登记信息必须具有一定的审核要求,对于部分向用户提供高级会员等收费功能的社交产品,一旦疏于审核导致婚恋诈骗发生,平台需要承担一定责任,因此需要就婚恋社交App的涉诈风险考虑以下合规策略:
3、引入反欺诈技术和工具: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提升信息审核和反欺诈能力,如自动检测工具、风险评估系统等,以识别和预防诈骗行为;建立用户举报机制,鼓励用户积极举报可疑账号和诈骗行为,并及时响应和处理。
团队介绍
上海市百汇律师事务所苏扬律师团队,致力于为客户提供高水准的法律服务。团队成员毕业于华东政法大学、复旦大学、伦敦大学国王学院、康奈尔大学、范德堡大学等国内外知名大学,拥有丰富的商业法律服务经验,尤其擅长投融资交易、企业合规和商事争议解决,也为诸多知名企业提供常年法律服务。
苏扬律师个人简介
苏扬专职律师
本科毕业于华东政法大学,硕士毕业于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现为上海市青联委员。曾于2020年荣获“Legalband2020年度中国律师俊杰榜30强”,于2024年荣膺《商法》“TheA-List法律精英律师新星”。
苏扬律师长期为多家知名的创新企业提供法律服务,所服务客户的行业范围涵盖TMT、生物医药、先进制造及新消费等,并曾为多家行业领先的投资机构和明星创业公司的投融资交易提供法律服务。尤为难得的是,苏扬律师在诉讼与非诉法律服务领域均有出色表现,曾代表客户处理诸多涉及公司股权、对赌、担保及不正当竞争领域的复杂争议案件,取得了令客户满意的效果。
添加作者信息交流
手机|13564172048
汉楠律师个人简介
汉楠实习律师
毕业于上海海事大学,法律硕士学位,入职前在某大型地产子公司担任法务负责人,现在上海市百汇律师事务所实习,协助办理民商事诉讼及企业日常法律顾问咨询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