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人物】刘李冰反传销咨询网、山西反传销联盟负责人。受访者供图
新京报记者在采访多个传销家庭寻人经历时发现,大多家庭对于如何发现亲人陷入传销、如何寻人、如何解救等情况并不了解,走了很多弯路,也有家庭因不知道去哪里找,暂时放弃寻人。
记者就此采访了两位反传权威人士,回应这些家庭在寻人中遇到的困惑,并就如何寻人、有哪些方法寻人等进行支招。
“手机不接+各种要钱”可能已陷入传销
新京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很多家庭意识到孩子陷入传销已经是好几个月之后了,一般来看,怎么判断一个人是否陷入传销组织?会有何反常表现?
如果孩子的表现满足这三点,有可能就是陷入传销了,这时家属就必须要引起注意。
新京报:一些受骗者因为求职、应聘、见女友等名义前往一个城市最终误入传销组织,应该如何分辨并及时脱逃?
最近我曾劝说几个网友,效果不理想,很多网友都是冲着爱情去的,往往女孩子都会说,你留下来吧,咱们能做一些共同的事情,以后就可以生活在一起。有些男人为了爱情,觉得花几千块钱无所谓,但是他不会想到这个女孩子是利用他的感情在做传销,发展他为下线。
李旭:首先网上应聘要分辨虚假信息,避免上当,从源头上防止被骗。已经去了外地应聘,则要注意接站时,是否是一男一女,带着你不是去写字楼等工作地点,而是去城中村、城乡接合部、老旧小区,这时就需要警惕了。
如果是去见网友或女友,需要前期从外围求证女友的信息,比如说的公司是否存在,到了外地随时跟朋友家人报告位置行踪,一旦有情况,可及时通知。
传销家庭寻人应及时去当地报案
新京报:一旦确认亲人陷入传销,如何确定寻找方向和所在城市?
新京报:家庭去寻人需要做什么准备?
去寻人的时候建议开车过去,一同去两到三个人,也可以保障自己的人身安全。
新京报:有些家庭寻人时不愿意求助警方,也不愿意媒体曝光,认为事情闹大后传销组织会对孩子不利,危及孩子的安全。
刘李冰:我认为越曝光越好。家属的担忧也可以理解,不过曝光之后反而对传销头目也是一种震慑,会把人放出来,因为造成了舆论。
李旭:传销组织本质上并不是一个暴力组织,也怕家属找过来,更怕警方去查。所以不管是报警还是媒体曝光,都会让传销组织知道家属已经知道了,会引起很大影响,此时传销组织觉得这个人没有利用价值,反而会放回去。
可跟踪传销人员摸清窝点
新京报:如果家属决定去当地解救陷入传销的亲人,有哪些方法和途径?
刘李冰:如能锁定大概的辖区,求助当地警方和工商是一种方法。
当然,家属去寻人可以按照一些套路,首先,向当地居民打听附近哪里有传销窝点,第二,可以跟踪一些传销人员,跟着去一些窝点,掌握位置后再联系警方去查处窝点,看窝点里有没有自己的亲人。不断捣毁窝点的同时,传销头子也会放走一部分受害者,这得看运气。
新京报:如何在人群中判断哪些人是做传销的?
刘李冰:北派传销有一些特征,可以注意头发和鞋。年轻人群居,大早上脸也不洗,鞋子很脏,步行速度比一般人快,一天行走好几公里,或者聚众聊天,可以初步判断为传销人员。
另外可以和当地人打听一下,根据提供的信息,也可以找到窝点蹲守。
李旭:城乡接合部卖馒头的地方可以盯一下,如果有年轻人一大早来买几十个馒头的,就有可疑。还有那种三三两两的男女,又黑又瘦,营养不良的样子,但是眼睛有神,因为传销灌输的发财梦很大。
新京报:去解救时,亲人被洗脑了不肯跟着回家怎么办?
刘李冰:可以找身边懂传销的人去规劝,被洗脑了还是要强行带回来,最主要是找到人。不想回家的话,建议先把人带到当地派出所。让派出所协调,如果真的劝不了的话,就强行带回家,再给其反洗脑做思想工作。
李旭:可以寻求警方的帮助,脱离传销环境很重要,不能仁慈,需要强行带回家,也要防止他们做出一些过激行为,比如跳车等。
传销受骗者回家后不应责备歧视
新京报:对解救回来的人如何进行反洗脑?
刘李冰:传销受害者回到家以后,一般是独自关在房间里,每天都是吃了睡,不和家属接触。家属必须找他的好朋友、熟悉的人带着他走出阴影,让他能够说出来如何被骗,怎么被洗脑,传销怎么骗人的,这是一种压力和心理的释放。
新京报:如何帮助他们重回社会,过正常的生活?
刘李冰:首先家里不要老拿传销这个事情去说他,去排斥他,更不能说这么大个人出去还能被传销给骗了,也不要拿传销去教育他,这对他本身就是一种打击。家属要用以前的态度去对待他。
李旭:对传销受害者来说,梦想破灭了,甚至亏了很多钱,不仅自身压力大,对精神上打击也很大,家人不要去责备,给一些帮扶。刚从传销出来的人很自闭,每天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心理创伤很大。很多人跟社会已经脱节了,既没有技能也没有资金,这时就要给他找些事做,让他忙起来、充实起来,特别注意不要去歧视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