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信牵出诈骗疑团:绿特产管理办以农业部名义到处考察农业部名义特产管理办

原标题:举报信牵出诈骗疑团:绿特产管理办以农业部名义到处考察

缘起

公促会举报有人招摇撞骗

今年3月,北京市公促会向北京市公安局朝阳分局发出一封举报信。

“我会经过调查取证发现,北京金地绿原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李振国自2013年至2016年这几年间一直在冒充绿办和青安办工作人员,利用其私设的机构和私刻的印章进行非法经营,非法获利数千万元。”举报信称,“李振国的上述行为不仅情节恶劣,更危害到了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问题,且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后果。我会认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九条关于招摇撞骗罪的规定及第二百八十条关于伪造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印章罪的规定,李振国已经触犯法律,构成违法犯罪。”

据公促会介绍,绿办是2005年经国家行业主管部门批准,并由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登记注册的事业单位,其工作职责是为促进绿色农业特产发展提供技术与咨询服务。其最初主办单位是农业部主管的中国绿色食品协会,后来划归到国资委主管的全国城市工业品贸易中心联合会。青安办是经由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牵头,由国务院十二部委联合成立的负责全国青少年儿童食品安全管理的合法组织,其工作职责是维护全国青少年儿童的食品安全和健康发展。

公促会是经北京市民政局核准注册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法人组织,是推动公民和法人诚信道德建设及国家信用体系建设的第三方机构。

调查

李振国是何许人?

根据绿办于2013年1月10日的一纸通告可以看出,李振国曾与绿办合作过。在这份名为《关于解除李振国与我中心合作的决定》的通告中,绿办称,“我中心与李振国合作期(一年)已满,解除其与中心的一切关系。免去其本中心全国绿色农业特产示范基地办公室主任职务,同时解除合作期间他以我中心名义参与的有关合作单位担任的工作职务”。

“绿办所说的有关合作单位指的就是青安办,青安办在2011年底也与绿办共同成立安全农业促进办公室,推动全国青少年儿童食品科技创新实验示范基地的建设推广工作,让广大青少年吃上放心食品,”公促会秘书长王大飞告诉记者,“绿办在解聘李振国后,其农业特产示范基地办公室也就取消了。然而,被解聘的李振国却于2013年6月开始以全国绿色农业特产示范基地名义,对外开展各种活动,绿办并没有开设官方网址,但在百度搜索绿色农业特产发展中心,弹出来的第一个网址打开显示为全国绿色农业示范基地网站(网址为www.cnlsjd.org)。”

记者注意到,在该网站发布的众多盖章的红头文件中,抬头基本上都是“全国绿色农业特产示范基地管理办公室”发布的,不过有时标注为“全国绿色农业特产示范基地”,有时又标注为“全国绿色农业特产基地管理办公室”。尽管抬头不同,但是下面盖的公章都显示“全国绿色农业特产示范基地管理办公室”。

“这个网址和绿特产管理办其实都是李振国个人开设的,但不知情的人几乎都深信不疑这就是绿办的官网。”王大飞表示。

记者再通过北京市企业信用信息网查询发现,北京金地绿原国际农业科技研究院是一家个人独资企业,投资人和法人正是“李振国”。

被指冒充绿办名义私设机构

在此消息之前,还有李振国于2015年到鸡泽考察的消息,消息中显示,李振国除了拥有绿特产管理办主任身份外,还兼任全国青少年食品安全基地安全农业办公室主任。

“在李振国开设的网站上,他们一直是冒用绿办的名义。”王大飞表示。记者打开上述网站,其首页直接这样介绍:“经国家行业主管部门批准,并由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登记注册,绿色农业特产发展中心于2005年12月7日在京正式成立”,“全国绿色农业示范基地管理办公室是绿色农业发展中心下设的工作部门,办公地点位于国家农业部北办公区”。

粗略一看,相信大多数人都会认为,该网站就是绿办开设的了。但仔细看看就能发现:明明绿办旗下的机构名称是“全国绿色农业特产示范基地办公室”,却写成“全国绿色农业示范基地管理办公室”;明明该网站对外发布的各种有红头单位名称的通知对外都是号称为“全国绿色农业特产示范基地管理办公室”,但是首页介绍却写成“全国绿色农业示范基地管理办公室”。

“上述这些细节出入不知道是故意迷惑外界还是随意而写,”王大飞表示,“但无论怎样,李振国打着绿办名义私设机构对外活动是显然的了。”

另外,该网站还设有“基地风采”栏目,栏目上挂出了6家基地的授牌牌匾,以其中一家基地为例,牌匾称“全国青少年儿童食品安全科技创新实验示范(云南昆明)基地”,颁发牌匾的是全国青少年儿童食品安全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6家基地有效期均为2011年-2014年。“这些都已过期牌匾的公示,也是为了让外界相信李振国还兼职着其对外宣称的全国青少年食品安全基地安全农业办公室主任的名头是真实的。”王大飞说。

以农业部名义到处考察认证

上文提及的《邯郸日报》报道的鸡泽县试点是绿特产管理办工作的一个“重要成果”。而通过百度搜索可以发现,从2013年开始,李振国就以绿特产管理办等机构名义,到处宣传。

记者注意到,2013年6月10日,绿特产管理办就以与“全国青少年食品安全科技创新实验示范基地安全农业办公室”联名的名义,下发通知称成立“全国绿色农业食品安全基地联盟”,并要求各企业积极加入该基地联盟。

公促会提供的调查证据中,网络公开信息有不少关于绿特产管理办主任李振国的各种消息。如2014年8月,李振国以“农业部绿特产管理办主任”的身份,“考察调研”辽宁海城黑果花楸产业;同年9月,其以同样身份出现在“天宇鹿业健康中国行”活动中。

“我们的调查发现,2014年12月,李振国还以全国绿色基地农产品精品馆管理委员会名义,向各地企事业单位公开发布关于分馆建设的暂行办法,由此展开非法经营。”王大飞告诉记者,他们要求承办单位及时交纳信誉保证金及首批进货款等。

记者在公促会提供的证据材料中发现,2015年1月5日,李振国以“全国绿色农业特产示范基地”的名义,对申报创建“全国绿色农业特产示范基地”的各地企业进行评审、审批,且对经过其评委会审核认为符合“示范基地”创建标准的企业名单进行公示。

在邯郸市人民政府官网上,2015年8月12日一条消息标题直接是“农业部李振国主任到鸡泽县实地考察名特优新农副产品发展情况”,消息中的李振国身份就是“农业部全国绿色农业特产示范基地管理办公室兼全国青少年食品安全基地安全农业办公室主任”,并于2015年8月10-11日到鸡泽进行“考察”,当地县长、副县长等陪同。

会员费展位费打入个人公司

公促会认为,李振国借助绿办名义招摇撞骗的根本目的是敛财。

2013年6月10日,绿特产管理办向各绿色农业特产示范基地等发文宣布决定成立“全国绿色农业食品安全基地联盟”,并称“将联盟章程发给你们,望积极加入基地联盟”。

在此前的2013年5月18日,全国绿色农业安全食品基地联盟章程被宣布在会员代表大会表决通过。6月5日,带有“全国绿色农业食品安全基地联盟”的红头文件下发了一条《关于收取会费的通知》,通知中称,常务副主席单位每年收取5万元会费,副主席单位每年3万,最少的个人会员也是每年500元。

此外,绿特产管理办还热衷于主办及协办博览会。公开信息显示,2015年11月2日,绿特产管理办发布的“关于举办2015年度基地创建工作总结表彰活动的通知”中称,基地管理办公室将于2015年12月在天津举办“2015年度基地创建工作总结表彰活动及全国绿色基地农业产业博览会”,博览会每个标准展位费用6800元。

2015年12月,绿特产管理办与某报社联合举办“2015全国绿色基地农业产业博览会暨首届国际绿色农业产业博览会”,对外报价每个普通展位(9平方米)收费6800元。

国际养生食品博览会对外宣称是经商务部批准,由商务部直属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主办的。2014年1月2日,“全国绿色农业特产示范基地管理办公室”、“全国青少年儿童食品安全科技创新实验示范基地安全农业办公室”发布了“关于与商务部联合举办第三届上海国际养生食品博览会的通知”。到了今年,绿特产管理办网站上的信息显示,其于5月13日对外下发了一份通知,通知中的主办单位仍然由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直接变成了“商务部”,通知名称为《关于与商务部联合举办“第五届中国国际养生食品博览会暨2016中国国际绿色农业产业博览会”的通知》。通知称,博览会上的绿色基地宣传展区面积为2000平方米,展位价格每个标准展位费用为8800元,豪华标准展位为11800元等。

上述两家企业中,前者正是上文中记者通过工商信息查询法人代表为李振国的个人独资企业;而后者法人代表仍然是李振国,工商信息显示股东除了李振国外,还有一股东名为曾令瑞。

各方说法

两机构否认与李振国有任何瓜葛

对于李振国的行为,绿办和青安办其实早就注意到了。绿办早在2013年9月6日就曾发布说明:“我中心从没有刻过全国绿色农业特产示范基地办公室印章单独对外工作”。

农业部否认有绿特产管理办

对于绿特产管理办在农业部北楼办公的事情,上述农业部工作人员表示,北楼并非农业部正式办公楼,对外出租,“谁都可以租的”。

地方政府表示要进一步核实

但是对于给该县的授牌单位绿特产管理办到底是归属谁管理的问题,鸡泽县农牧局康局长表示“了解过”。记者追问那了解到的情况是怎样,康局长没有直接说,只是表示“他们办公地点在农业部,你可以到网上查一下”。

商会一直认为绿特产管理办属于农业部

从本周五开始,第五届中国国际养生食品博览会暨2016中国国际绿色农业产业博览会就要在南京举行了,而这并非是李振国第一次与该博览会主办方合作。

另外,对于绿特产管理办打着与“商务部”共同主办博览会的旗号,杜先生表示这样说“不合适”,因为商会虽然是商务部下属单位,但是对外也只是称博览会是“经过商务部批准”。

杜先生还表示,李振国是承包了博览会一部分展位,然后他再对外进行招商,其公开招商价格与商会对外招商价格一致。

而对于李振国已经被公促会举报的事情,杜先生则表示将会调查绿特产管理办。但截至记者昨天发稿时止,博览会官网中的协办单位绿特产管理办前面仍然还有醒目的“农业部”三个字。

李振国未正面回应记者问题

记者追问:国家广电总局并非绿特产管理办的主管单位,为什么要向广电总局递交材料呢?李振国回复称:“有几家媒体归总局管,也接到类似所谓投诉,总局了解情况是必要的。”记者再次追问能否回复本报采访,截至记者昨天发稿前,他给记者发来的短信回复仍然未做任何正面回应。

最新进展

公促会举报已被受理

“像李振国这样的一个个人冒用正规机构名义在外招摇撞骗,并将生意做得如此红红火火,连正规机构都很难想象”,王大飞告诉记者,可以试想,如果李振国对外从事这些非法活动敛财是打着“北京金地绿原公司”的旗号,全国各地又怎么可能有那么多人买他的账?他的骗术又怎么可能在全国各地畅通无阻?

“近日,朝阳分局刑侦支队经过调查取证,于2016年8月8日正式受理了我们的举报,并给公促会出具了《受理通知书》”,王大飞表示,公促会只是一个非盈利的公益机构,之所以耗费人力财力调查此事,主要是李振国的冒名行为尤其是假冒国家工作人员开展非法经营活动,扰乱了正规绿色食品审核管理机制,扰乱社会管理秩序。大量没有安全保障的假绿色农产品正通过他的非法手段流向市场、走上餐桌,如不及时制止,其危害将会持续扩大。同时,李振国的行为已经严重侵害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并使许多农业企业受害受骗,更威胁到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因此,作为积极推进诚信工程建设、拉动社会公信事业发展的独立第三方机构,公促会有责任举报事件,通过打击不法分子,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尤其是少年儿童的食品安全。

THE END
1.在哪里可以投诉网络相亲平台的欺诈行为?网络平台存在欺诈行为可以投诉。造成严重危害的可以选择报警。在公共领域范畴散布不实信息,是扰乱社会秩序https://www.findlaw.cn/wenda/q_46848315.html
2.怎么投诉婚恋公司怎么投诉婚恋公司最有效综合法律您好!很高兴能为您解答,被婚恋平台骗钱怎样举报爆料最有效?法律分析:公检法机关都可以的具体。但刑事案件的管辖权由当地公安机关。确实是重大诈骗。 撑场子 2023-12-24 遇到这类情况,可以依据你与婚介公司签订的合同条款分析,假如婚介公司没依照合同条款约好的权益退款时间期限办理退款,可以向12315投诉。您投诉的商家 https://www.hezegd.com/lawnews/zh/299306.html
3.木光婚恋引诱消费,存在欺诈嫌疑,不提供服务还不退款深圳市木光科技有限公司拥有“”木光婚恋”品牌,旗下有三家公司联合起来欺诈消费者,分别是“深圳市木光科技有限公司第一分公司”(合同上的公司)“深圳市木光科技有限公司第二分公司”(营业执照上的公司)“深圳市今生今世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收款账户上的公司)。首先木光婚恋通过发传单,利用传单上的虚假宣传引诱我https://gd.tousu.sina.com.cn/complaint/view/17367958094/
4.婚介被骗要去哪里举报该公司,怎么退回我的来自鱼虞萸萍#防范诈骗##微博法律大讲堂# 2023年5.18下午6:00多,到杭州爱渡佳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公司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景县路9号西子国际中心B座11层01室)现场咨询婚恋介绍服务,一直到9点多,对方要求我办他们的26800会员,我明确表示要回去再考虑,然后他们一直不让我走,后面我想说上厕所顺便离开,他们在厕所门口堵我,https://weibo.com/5293269807/N9kz0y3Pb
5.一伴婚恋涉嫌诱导消费及虚假宣传(这个办法除了可以拿回退款,只要投诉多了,微信会延长商户的提现时间及冻结这个账号,这样可以让更多人不再被忽悠。网友的成功维权--可以在微信支付信息上操作,对订单有疑问,选诈骗,提交信息和几个操作截图,因为这个商家已经被定性为诈骗,所以很好退款,几分钟就到账了)(受害者务必这方法进行举报,每一次举报,微信就会https://www.xfb315.com/tousu/97819308
6.网络诈骗趋势研究报告安全资讯在本报告中,360 安全大脑通过对猎网平台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2020 年 1 月 24 日至 2020 年 3 月 13 日)收集的 3243 例有效举报进行了调研和分析,从疫情期间网络诈 骗数据综合分析、网络诈骗受害者画像、疫情期间高发诈骗类型分析等维度揭示了疫情防控 期间网络诈骗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https://weishi.360.cn/n/11619.html
7.恋爱诈骗如何立案进行诉讼?二、诈骗怎么报警才给立案? 对于诈骗报案的,公安机关都应当接受。在公安机关审查案件后,如果诈骗数额在三千元以上的,就可以立案追究刑事责任。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利也有义务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举报。 被害人对侵犯其人身、财产权https://mip.64365.com/zs/1423063.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