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现代诗研究;张枣;情感特征;内在节奏
一、内在节奏的生成
二、场景与意象的乐感叠加
向深秋再走几日/我就会接受她震悚的背影/她开口说江南如一棵树/我眼前的景色便开始结果/开始迢递;呵,她所说的那种季候/仿佛正对着逆流而上的某个人/开花,并穿越信誓的拱桥
落下一片叶/就知道是甲子年/我身边的老人们/般升腾、坠地/情人们的地方蚕食其他的地方/她便说江南如她的发型/没有雨天,纸片就叠成了乳燕
而我渐渐登上了晴朗的梯子/诗行中有栏杆,我眼前的地图/开始凋零,收敛/我用手指清理着落花/一遍又一遍地叨念自己的名字,仿佛
那有着许多小石桥的江南/我哪天会经过,正如同/经过她寂静的耳畔/她的袖口藏着皎美的气候/而整个那地方/也会在她的脸上张望/也许我们不会惊动那些老人们/他们般升腾坠地/清晰并且芬芳
三、元诗与声音的实验
“写诗的人写诗,首先是因为,诗的写作是意识、思维和对世界的感受的巨大加速器。一个人若有一次体验到这种加速,他就不再会拒绝重复这种体验,他就会落入对这一过程的依赖,就像落进对麻醉剂或烈酒的依赖一样。一个处在对语言的这种依赖状态的人,我认为,就称之为诗人。”[4]布罗茨基的表述,对于大部分诗人而言都适用,但张枣在语言上的依赖,已经远远超出个体的生命承受。书写,且不断地修改,寻找那个最恰当的词,来完成节奏上的平衡,已成为他创作的一种惯性。与其他诗人相比,张枣无疑是一位将诗歌作为技艺的诗人。他对于文字的锤炼度,远远超出其他诗人。正如柏桦所云,“他谈的最多的是诗歌中的场景(情景交融),戏剧化(故事化),语言的锤炼,一首诗微妙的底蕴以及一首诗普遍的真理性。”[3]114就是这样,诗人张枣,从未摆脱对于词语本身的依赖,他始终将个体的生活世界,与词发生关联,无限地去发明汉语诗歌的词世界。
关于这一点,无法规避的是张枣的元诗观念。可以说,这一理念,一直贯穿于他的诗歌创作中。在复杂的汉诗语境中,张枣想要捕捉的是回归诗歌本身。他的诗论《朝向语言风景的危险旅行,当代中国诗歌的元诗结构和写者姿态》中着重强调了这一诗学命题。他说,“当代中西诗歌写作的关键特征是对语言本体的沉浸,也就是在诗歌的程序中让语言的物质实体获得具体的空间感并将其自身作为富于诗意的质量来确立。如此在诗歌方法论上就势必出现一种新的自我所指和抒情客观性――对写本身的觉悟会导向将抒情动作本身当做主题而这就会最直接展示诗的诗意性。这就使得诗歌变成了一种元诗歌’,或者说‘诗歌的形而上学’,即诗是关于诗本身的,诗的过程可以读作是显露写作者姿态,他的写作焦虑和他的方法论反思与辩解的过程。因而元诗常常首先追问如何能发明一种言说,并用它来打破萦绕人类的宇宙沉寂。”[5]诗歌回到诗歌自身,在张枣看来,是第三代诗人的诗文本特质,而这种特质无疑会通向在语言上的自律。
“诗歌的每一个言词似乎都在脱颖而出,它们本身在说话、在呼吸、在走动、在命令我的眼睛,我必须遵循这诗的律令、运筹和布局,多么不可思议的诗意啊,无限的心理的曲折、诡谲、简洁、练达,突然贯穿了、释然了,一年又一年,一地又一地,形象终于在某一刻进入了另一个幻美的形象的血肉之躯。”[3]116在元诗的统摄下,张枣在诗歌声音上所遵循的语言自律感,越来越强烈,在呼吸中聆听词的节奏感,是张枣在语言上做的最大的努力。就这点而言,从他的组诗当中,可以窥见一二。如其代表作《卡夫卡致菲利斯》:
我奇怪的肺朝向您的手,
像孔雀开屏,乞求着赞美。
您的影在钢琴架上颤抖,
朝向您的夜,我奇怪的肺。
诗歌开篇处,“M.B并非完全指马克斯勃罗德,而是一个先于时代惟一认识卡夫卡价值的鉴赏者,一个先驱者后期效果的阐释者和证明人,新文学的传教士,生活中的知音。张枣通过卡夫卡所要寻找的便是这知音。”[6]75,“奇怪的肺”,两次出现,是卡夫卡命定的一影面相。“肺”的出现,不免令人想到布鲁姆的一句话,即“诗歌是想象性文学的桂冠,因为它是一种预言性的形式。”[7]卡夫卡与张枣之间,几乎形成了一种身体上的自然衔接。诗篇中,“我”成了卡夫卡的化身,痛感,在血腥的诗行中多了一重甜的味道。“肺”,这个字眼,统领了十四行组诗。
像圣人一刻都离不开神,
我时刻惦着我的孔雀肺。
我替它打开血腥的笼子,
去啊,我说,去贴近那颗心:
“我可否将您比作红玫瑰?”
屋里浮满枝叶,屏息注视。
伤心的样子,人们都想走近他,
摸他。但是,谁这样想,谁就失去
了他。剧烈的狗吠打开了灌木。
在张枣的诗歌中,有统领的意象,亦有统领句子的节奏。如果说柏桦的诗歌,更平缓、节制。那么,张枣则明显与之不同,他的句子,都极为短促,标点的变幻,也极为丰富。在他诗歌中,一行句子,出现多个标点,不断地打断叙述话语,使词与词的间距变小,这无疑在节奏上推进了跳跃感在语言层上的速度。卡夫卡伤心的肺,所折射的是呼吸困难的情境,也因而,在表达上,诗人也希望将这一身体上的节奏性,通过语言的音乐感表述出来。
天色如晦。你,无法驾驶的否定。
可大地仍是宇宙娇娆而失手的镜子。
拉近某一点,他会应照你形骸的
三叶草,和同一道路中的另一条。
从来没有地方,没有风,只有变迁
栖居空间。没有手啊,只有余温。
因为《空白练习曲》,情绪的流动更为激烈,所以,相对难以把握。然而,不难看出,那镜子依然是“娇娆”的形态,诗人仍渴求寻找言说的契合点。将“我”幻化成了“你”,顺而又在“我”的独白中,走进“你”。全诗的基调,由上引的诗句而定。“天色如晦”,极为简洁的词,便昭示着内心的灰色与悲哀。“你”,一个停顿,将诗歌的声音抛离出文本,拉近了与对象之间的距离。“拉近某一点”,短暂而急切的表述,再次通过言语腾空了抒情主体的情绪。“从来没有地方,没有风,只有变迁”,两个“没有”,不断抵进空白的思绪,“只有变迁”,终于表露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无奈,而“栖居空间”,以封闭的姿态包裹着心情,“没有手啊,只有余温”,又一个“没有……,只有……”句式,将内里的情结无限的放大、蔓延,呈现出一幅空寂的图景,“以纯粹声音之滑美构成形式力量来搏击意义的虚空。”[8]
四、结语
参考文献
[1]奥斯普曼德尔施塔姆.曼德尔施塔姆随笔集[M].黄灿然,译.广州:花城出版社,2010:105.
[2]张枣,颜炼军.“甜”――与诗人张枣一席谈[J].名作欣赏,2010(10):63.
[3]柏桦.左边――时代的抒情诗人[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9.
[4]布罗茨基.文明的孩子[M].刘文飞,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40.
[5]张枣.朝向语言风景的危险旅行,当代中国诗歌的元诗结构和写者姿态[J].上海文学,2001(1):75.
[7]哈罗德布鲁姆.如何读,为什么读[M],黄灿然,译.广州:花城出版社,2011:59.
“调光大师”的系列作品结合传统工艺和现代科技的精华,将灯具的艺术装饰性与功能实用性完美呈现。
夕阳渐渐把黄昏的影子拉长。厅堂里弥漫着轻音乐制造的浪漫,空气中飘散着淡淡的茉莉花茶的香气,柔柔的灯光透出朦胧的诗意。这里虽然听不到桨声,却在斑驳交错的灯影中感受到昔日秦淮河的古韵,灯光把浪漫融入了历史的目光,悠悠古韵透过纸纱灯光仿佛在向我们倾诉千年的沧桑,文化的景深渐渐从这派灯光中清晰起来。
这是“调光大师”对一款“月笼纱”纸艺灯的介绍,在设计师和工艺师的手中,是灯也是画,每一盏灯都有故事。
一盏灯一首诗
在“调光大师”高管们的手机上,时不时会冒出一段董事长发来的“宋词”,在他们的办公桌上,也时常冷不丁地出现一本古董级的线装书。陈俊村,这位隐身创业的台商,热爱烟花三月的扬州,钟情行云流水的书法,他在百忙中研修北大历史系,还拥有着自己的苏绣博物馆。他的这种古典气质,也深深影响着企业:电梯旁有小桥流水,走廊边摆满木艺石雕;公司藏书很多,每个员工人手一个借书证;甚至每一盏灯,都烙上了他的影子,带有浓浓的中国味。比如影院灯叫“永遇乐”,卖场灯叫“日夜明”,婚庆灯叫“念奴娇”,麻将灯叫“战方城”,床头灯叫“花罗帐”……
在为每个特色灯具命名的时候,“调光大师”董事长陈俊村与董事总经理杨俊松就像给自己的孩子取名字,他们深度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把最具中国特色的古诗古词等文化元素融入到灯具中。当他们给一款灯具取出了一个既贴合产品本身又带有浓厚文化韵味的名字时,会兴奋很久,那种喜悦的心情,只有做过父亲的人才能懂得。
每一盏灯,都是一首诗。比如“月笼纱”纸艺灯,就取自唐朝诗人杜牧的《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其它产品的名字也取自词牌名与曲牌名,例如“永遇乐”影院灯,既说出了人们在使用这盏灯时的愉悦心情,又以永遇乐的古词牌名体现出产品深厚的文化韵味。
他们不仅赋予了灯美好的名字,还给了每一盏灯一个生动的场景。在描绘“藕香榭”厅堂灯时,是夕阳西下,妻子为晚归的丈夫准备好拖鞋,泡好茶水的情景,家的暖辉,为归来的人洗尽一身尘埃!在描绘“女儿红”卧室灯时,是“女儿红,女儿爱红妆,满室红光灯艳艳,画眉为谁,深浅相宜否”的画面,让人仿佛看到了“满堂烛影摇红”的良辰美景。
灯如其名,那种充满着情趣的意韵,如暖暖的灯光,在悠悠岁月里洋溢着优雅,闲适和安享。
“我做的是照明艺术”
“调光大师”掌门人陈俊村是土生土长的台湾人。家道中落,发奋读书,1976年陈俊村考入台湾大学电机系,毕业后服完兵役,做过工程师,办过技术咨询公司。一次酒过三巡,一家照明企业的老总对陈俊村说:“你看这地球每天不停地自转,只要有太阳落山我就有钱赚!”这句话深深地触动了他的神经。
上世纪80年代末,大陆的家庭照明尚未起步,国有灯泡厂平庸无奇,差距意味着机会,陈俊村显然把眼光放得更远。他决心到大陆从事照明业。这个原本为别人牵线搭桥的咨询红娘,却无心插柳地为自己赢得了先机。
接下来的二十年,他创造了无数个照明行业的第一。他承接了宜家在中国的第一张灯具订单,他打破了节能灯取代白炽灯的最大壁垒,他第一次让节能灯实现自由调光,他第一回让灯具走进苏宁、好又多、家乐福、乐购……
有一次,陈俊村陪客户一同赴美考察。客户的一位朋友对陈俊村似曾相识,他问:“你就是那个做灯管的”陈俊村突然感到这话有点刺耳,他回答道:“是的,可是我做的是照明艺术。”
20年来,“调光大师”将艺术和科技完美地结合于一身,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品质和特色。市面上目前有很多特色灯具,但通常都是灯与灯具分开来卖,很多都是只卖灯具不卖灯,而且即使有成套灯具卖也都是普通的节能灯,而“调光大师”灯具则是把节能灯调光技术与艺术灯具相结合,它不仅是科技上的“大师”:集智能、绿能、美能于一体,通过节能调光,实现了情绪照明,给人们理想的光环境;同时也是艺术上的“大师”:外观上博采众长,匠心独运,各式各样的艺术灯具,让人眼前一亮,既方便实用,又具有很好的观赏收藏价值。
让冷冷的光变暖
如今,“调光大师”是一个节能灯制造商,但对工艺灯的研有独钟。
在国内工艺行业有一个现象,一方面是有工艺没设计,出来的产品题材传统,造型老旧,远离生活,没有市场;另一方面是有设计没工艺,出来的产品工艺低下,缺乏美感,档次不高,同样没有市场。只有将二者完美地融合,才能做大做强。
“调光大师”的设计师团队来自国内同行业资深顶级设计师,不仅在众多大赛中获得大奖,更重要的是认同“实施绿色照明,节约能源、美观环保”的理念,并为此不断提高自身艺术造诣。他们设计出来的产品品种众多,生产工艺复杂,不同的产品有不同的特殊要求,每道工序必须有工艺技术人员指导、监督、控制,才能生产出质量合格的产品,正是因为工艺技术人员和设计师的相得益彰,才有了今天的“调光大师”。
随着生活品质的提高,人们对居家灯光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比如,寒冷的冬天,我们需要点上一盏温馨暖黄色的灯;炎炎夏日,我们需要一盏清爽柔和的日光色灯;看书、听音乐、睡觉、心情变化,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心情我们需要不同的灯光。可见,目前普通的节能灯已经远远满足不了人们情绪照明的需要,可调光的节能灯进入普通家庭已成为时展的迫切需求。
“手工美化生活”,工艺灯的研发就是为了满足大众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在现代生活中,人们对灯具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美观,还要有风格,有内涵,能与个人品位及室内装修相匹配,更需要灯具的类型要多元化,系列化。为了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调光大师”研发出24个系列,1200多款产品,供消费者选择,有亦灯亦画的纸艺灯、古朴优雅的木艺灯、玲珑剔透的薄胎瓷艺灯、精致灵巧的竹艺灯、简约时尚的欧风灯、小巧可爱的娃娃灯等。
“陶艺灯艺融一统,遍寻诗句赞神工。中华千古传奇巧,华光质润玉玲珑。”陶瓷灯凭借独特的艺术效果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青睐。晚上,瓷艺灯孔中流出来的柔光迷离,一卷书、一盏灯、几只青花瓷茶杯,红袖添香夜读书的古典浪漫仿佛又回到了眼前。白天,调朱和素、华光质润的陶艺灯,立刻化身为居室内皎然夺目的艺术装饰品,时时彰显出居室内的文化气息与主人高雅脱俗的审美品位。
一、“譬喻大半泛浮”?
“浮泛”,《新华词典》中的解释是“肤浅,不深入”。余先生认为《荷塘月色》中的比喻含义肤浅,主要的原因是喻体浅显,过于普通,没有韵味。笔者认为应该从比喻修辞的作用谈起。比喻就是用某些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的某一事物,以便表达得更加生动鲜明。它的主要作用就是用浅显的或人们熟悉的事物对深奥难懂的的事物进行描绘或渲染,使事物生动具体,给人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比如文中把叶子比作“的裙”,不仅很形象地表现了荷叶的宽大,而且还可以表现荷叶在微风中飘舞的动感,十分形象生动。仅仅是因为“裙”是常见的,就能说这“浮泛”?又如把“白花”比成“明珠”、“星星”,不但形象地展现了荷花的闪闪发光、晶莹剔透的特征,而且也表现了月光的淡雅及作者内心的纯净。一处比喻不仅形象地表现本体,还暗蕴特定的意境。仅仅因为“明珠”、“星星”太俗滥,就“浮泛”?显然不能这样说。
二、“譬喻轻易”?
三、“譬喻阴柔”?
四、“隐喻偏少,且不精警,不美”?
同时,文中的隐喻也不止一处。如“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这也是隐喻,“酣眠”,是酣畅的睡眠,睡得很香,喻满月的“朗照”。“小睡”即打个盹,喻淡云遮蔽的月色。这句话说明满月的朗照与“酣眠”一样让人舒心,必不可少,而淡淡的月色与“小睡”一样也别有情趣。淡淡的月色中,一切都显得朦胧而柔和,反而“恰是到了好处”。
即使是余先生指出的以睡眼状灯光的隐喻,也是很精彩的,不仅表现了路灯在树枝遮蔽下发出的昏黄的灯光,无精打采,与周围的静谧景色相衬,而且也烘托了作者此时的心境很暗淡。此比喻真乃天语,怎不精美?
冬天要吃厚味,那“生发”的早春,我们该怎么吃才能养“生”?让我们来看看国家高级公共营养师陈允斌老师的早春饮食妙招吧。陈老师因长期致力推广健康饮食生活方式,出版多部养生著作,受益者众多,被媒体誉为“中国简易食疗推广第一人”。她的早春食方,非常家常,但吃法有独特之处,所选食材遵循时令,正如白居易的诗句,“二日立春人七日,盘蔬饼饵逐时新”,既美味又养生。
立春时节,警惕病毒苏醒
“立”,即开始。公历2月4号前后为立春,意味着春天到来了。二月初,北方的朋友也许还感觉不到春天的气息,冰雪未融,地没长草,树无新芽。但这只是表面现象,天地之气已经在悄悄启动了。这时节,即便下雪,也是春雪了,大片大片的雪花,水气很足。而天晴时,阳光晒在身上就有暖意。所以一到立春,我们就要开始按照春天的规律来保养身体。
春饼与春盘
在这冬天刚结束,春天刚开始的时候,冬眠的动物逐渐苏醒。同样的,各种各样的病毒也复苏了。因此我们饮食的重点,不再是进补,而是抗病毒。怎样抗病毒呢?老祖宗早就帮我们选好了该吃的食物。南宋陆游有一首立春时写的诗很应景:
蓼芽蔬甲簇青红,盘箸纷纷笑语中。
一饼不分空恨望,暮年知有几春风?
诗中讲了古人立春要吃的两样东西:一是春饼,一是春盘。
立春吃春饼有什么好处呢?春饼里包的都是适合春天吃的菜,比如绿豆芽、韭菜等,把它们放到春饼里面卷到一起来吃,为的是补充人体的生发之气。豆芽是发芽的东西,而在春天,凡是发芽的东西,都能好好提升我们身体的生发之气。
为什么春饼不用黄豆芽,而用绿豆芽呢?因为绿豆芽排肝毒的效果好。绿豆芽是清热解毒的好东西,又没有绿豆那么寒凉,正适合初春天气尚未暖和时来吃。
春饼我们现在也在吃,而春盘,很多人已经弄不清是什么东西了。
春盘,其实就是一盘子青菜――春天新长出来的各种蔬菜,而且必须是辛味的,能帮我们排毒抗毒。辛味的作用是发散。因为经过一个冬天,我们的五脏内积存了许多浊气,需要借助辛味来排出去,而辛味同时又能提升人体阳气,防止春困,帮助我们精神抖擞地迎接春天。
春盘中,古人最初是放蒜苗、头叶子、韭菜、油菜苔、香菜这五种辛味菜,所以又叫“五辛盘”。后来变化出各种不同的搭配,还要放上春饼,用来卷菜吃,再配上青萝卜来消食,就称为春盘了。
不论怎么搭配,春盘讲究的是要选择带有辛香味道的绿色蔬菜。我们现在配春盘,除了上面说的五种,还可以选择:芹菜、荠菜、萝卜缨。
如果你想要在立春这天,学古人食用五辛盘,允斌老师推荐的搭配是:芹菜、韭菜、香菜、荠菜、萝卜缨。它们对于初春养生,既有共同的作用――排毒抗毒,又各有所长――芹菜去风气,韭菜行血气,香菜通阳气,荠菜利肝气,萝卜缨消食气。
初春养生,讲究的就是一个“气”。冬天养生重在封藏,到了初春,我们就要打开自己,就像把窗户打开透气,让气血通畅地流动,祛除浊气,生发阳气。人体气血通和,自然百病不生。
荠菜是野菜,市场上不多见,买得到最好,如果买不到又想配齐五种蔬菜,就加一个油菜苔或者蒜苗。油菜苔也能利肝气。而北方的朋友,如果住的地方在立春后依然寒冷,甚至是下雪天,用蒜苗就很合适。蒜苗有醒脾气的作用,也就是激发身体的运化功能。
吃对芹菜,降压排毒
芹菜是一种不怕冷的蔬菜,天太热了反而长不好。我们在初春吃到的芹菜,是头一年秋天就种下的,为四季芹菜中生长期最长的一茬,因而药性也相对最好。
常吃的芹菜有三种:西芹、旱芹(药芹、土芹菜)、水芹(香芹)。配春盘用的是旱芹。西芹虽然吃起来脆嫩,但保健功效比旱芹和水芹就差了很多。旱芹,也就是市场上普通常见的那种芹菜,它的药性最强。人们常说芹菜降血压,其实旱芹降压的效果才好,水芹是偏于降血糖的。水芹主入肺经,可以调理咳嗽。旱芹主入肝经,在春天吃帮助肝脏排毒,又能降血压。
吃旱芹要吃叶子,降血压的效果好。鲜嫩的芹菜叶,可以不用下锅,洗干净垫在汤碗里,把刚烧开的汤倒进去,一烫就熟了,整碗汤都是芹菜的香味。做鱼的时候也同样,嫩芹菜叶垫在碗底,然后把做好的鱼连同鱼汁儿一起浇上去,连鱼腥味也除干净了。
芹菜药性最强的部分除了叶子,就是根部和靠近根部的老杆。根部和老杆能帮助肾脏排湿毒。可选鲜嫩的芹菜根,用盐腌十多分钟,凉拌来吃。老杆怎么吃呢?切碎了炒酸豆角,或者炒肉末,都别有风味。
鲜嫩香菜,暖心“醒”脾
早春吃香菜(又称为芫荽),有两样特别的功效:
一是暖心,提高心肺系统的抗病能力。香菜是心脏的保健菜。允斌老师推荐了一个预防心血管病的小偏方,香菜炒鹅蛋。此方四季皆可用,坚持每个月吃两三次,可以预防老年中风。特别是心阳虚的人,经常感觉胸闷、心悸的人,可以多吃。
二是“醒”脾,激发脾的功能。脾就像人体的后勤部,我们消化吸收之后的营养,要怎么样分配到全身各处?这个是脾的工作。如果脾的工作做得不好,我们全身营养供应和代谢就不均衡,比如皮肤很干,而体内却湿气重,或者是该丰满的地方没有肉,而不该胖的地方却赘肉横生。
香菜有醒脾的功效。这个“醒”字,古人用得很妙。很多人的脾胃一直都处于昏睡状态,而香菜可以说是闹铃,就像是按了一个开关,瞬间激活脾的功能。举个例子,牛羊肉是很难消化的肉,所以我们吃之前,一般会在这上面撒一点香菜沫。当我们一闻到香菜的香味,就有胃口大开的感觉,这个香味就是在提醒我们的脾胃:你要开足马力工作了,因为我要吃硬菜了。
怎样吃香菜才能达到上面说暖心、醒脾的效果呢?光是把香菜当调料吃是不够的,要把它当主菜来吃,并且要吃生的。
选一把早春新上市的香菜,三寸多长那种,短短的。这种香菜很嫩,可以连根一起吃,对抗心肺病毒的作用才好。在盆里加点面粉,仔细泡洗,洗干净根上的泥。沥干水分,放盘子里。不需要焯熟,我们要吃生的香菜,而且是现拌现吃。
现在调一个三油汁:酱油、香油、花椒油混合在一起,加少许糖,再放少许凉开水调稀一点。这就是生拌香菜的蘸水了。吃的时候将香菜在蘸水里蘸一下马上吃,这样香菜里的鲜嫩汁液不会流失,抗病毒的效果更好。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吃香菜。胃热重、爱出汗,出汗后有浓重体味的人宜少吃。.香菜是发物,对其过敏的人禁吃。另外刚做完手术的人也不应吃香菜,避免形成疤痕增生。
哪些人适合吃香菜呢?消化不良,特别是肉食积滞的人;寒性体质,特别是胃怕寒的人;胃寒、胃痛的人;咳嗽痰多、痰色白的人。
“天然钙片”萝卜缨
萝卜缨是萝卜的茎和叶。它既有萝卜的功效,又有两点不同:一是萝卜缨称得上“天然钙片”,每100克大约含有150到350毫克左右的钙,含钙量在蔬菜中名列前茅,也超过了牛奶和黄豆;二是萝卜性凉,而萝卜缨性温,这使萝卜缨在绿叶蔬菜中显得十分可贵,温性的绿叶蔬菜原本不多,温性又不上火的蔬菜更是难得,而且它还有降血压的功效。
早春萝卜缨的特点,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秉冬气而得春阳”。萝卜的根部,在冬天的时候积攒了能量,这是得自于冬气。春天的阳光一来,萝卜就长出叶子来,这是得春阳。所以,早春的萝卜缨是一种很有能量的食物,阴阳并济。中医用萝卜缨入药,也讲究要采摘早春的萝卜缨。
开春要抗病毒,萝卜缨能帮我们对抗呼吸系统的病毒,还能化解肠胃的浊气。立春前后通常是春节或寒假假期,大家吃得比较丰盛,肠胃容易积滞。加上天气乍暖还寒,容易引发感冒咳嗽,尤其是孩子。对付这类感冒咳嗽,吃点萝卜缨效果很好。
春天来了,我们还要把脾胃功能打开。前面说了用香菜来醒脾,现在再说说用萝卜缨来开胃。萝卜缨是开胃消食的,积食、肚子胀、经常反酸、打嗝、拉肚子的人,吃了都有好处。
专治感冒后胃口不开的食方:炝炒萝卜缨。
买来的白萝卜有时会带着老萝卜缨,就是一把粗粗的绿杆。这种老杆可以切碎,用盐腌10分钟,锅里放少许油,把两三个切碎的干辣椒和花椒放进去炝一下锅,然后放切碎的萝卜缨进去快速翻炒两分钟起锅,就是一道美味的佐餐小菜。它能发散风寒,感冒后如果感觉前额痛、胃口不开,吃这道小菜就有效果。
专治伤食咳嗽的食方:凉拌萝卜缨。
有一种樱桃小萝卜,带着长长的缨子来卖。这个缨子就是叶子,有人觉得这叶子吃口比较粗,把下面的小萝卜蘸酱吃了,叶子就揪下来扔了,很可惜。萝卜虽好,却偏凉性,所以大自然让萝卜缨长成温性来平衡。吃萝卜不吃缨,就放弃了一半的营养。
如果觉得萝卜叶子生吃不大好吃,可以在开水锅里快速焯一下,然后切点姜末,加点糖、醋、盐一拌,味道就好多了。这道菜还有化痰止咳的功效,特别是对年轻人和小孩子的伤食咳嗽效果很好。年轻人暴饮暴食后,一着凉很容易感冒咳嗽,这种咳嗽一到晚上就加重,感觉痰多,就可以吃这道菜,多加点姜末,效果更好。
雨水时节,当心春寒料峭
雨水,一般在2月19日前后。雨水的“雨”字,在这里不是名词而是动词,是“下雨”的意思。“雨”水,是说从这个节气开始,天上下的不是雪,而是水(雨水)了。北方人都知道,下雪不冷化雪冷,为什么?初中物理就学了,雪融化时会吸收热量。雨水节气,冰雪消融,北方的冷空气与南方来的暖风展开拉锯战,常常伴有寒潮,这就是人们所形容的“春寒料峭”。这个时节要谨记老人们“春捂秋冻”的叮嘱。“春捂”应该怎么捂法呢?允斌老师总结了五个字:“捂下不捂上”。二月下旬气温时高时低,当晴天升温时,还穿个厚棉袄捂出一身汗是不合时宜的,觉得热了可以脱掉外套,但是下半身不着急减,因为这时土地还没有晒热。
夜雨剪春韭
为了防御地气的寒凉,雨水时节,我们可以吃一样专门温暖下半身,能够给人体下焦的肾系统增加阳气的蔬菜:韭菜。在民间,韭菜有一个别名叫壮阳草,因为它可以补肾阳。这个肾阳让很多人误解了,把它的作用仅仅理解为针对生殖功能,这就太窄了。甚至有人由此产生了小孩能不能吃韭菜的疑虑,更是一场误会。
其实肾阳是我们全身阳气的源头,男女老少都需要,因此韭菜不仅仅是男性独享的,而是对全家人都有好处。韭菜又补肾阳又能通气血,属于蔬菜中的“补药”。
什么时候吃韭菜最补呢?就是在初春的时候。韭菜是宿根植物,可以长很多年。冬天营养回流根部,在北方的冻土里深埋一冬,一开春就顶着残雪长出苗来。头一茬韭菜在越冬时得到了地气的充分滋养,初春时又最早接受到天气的温煦,所以很补人,还不易上火。
古人把韭菜称为“百菜之王”,特别强调“春三月食之,苛疾不昌,筋骨益强”,认为春天多吃韭菜,使人百病不生,筋骨强健,还可以祛除面部的皱纹,使人心情开朗,目光炯炯有神。
南北朝时期,有一位名士叫周J(yóng)。《南齐书》专门为他立传,说他“音辞辩丽,出言不穷,宫商朱紫,发口成句,泛涉百家,长于佛理”。这位博学多才的先生身居高位,却清心寡欲,住在山中,整天吃蔬菜。有一次,太子问他:“菜食何味最佳?”他毫不犹豫地回答:“春初早韭,秋末晚菘。”就是说初春的第一茬韭菜,晚秋最后收获的白菜是最好吃的菜。这句对答一时传为佳话,引得后世的文人雅士纷纷效仿。
周J真是深懂蔬菜之味的人。早春的韭菜不仅补人,还特别鲜嫩。夏天长的韭菜就不值钱了。“夏韭臭死狗”,味道既不好,还特别热性,热毒重,所以会吃菜的人是不吃夏韭的。而讲究养生的人,过了清明以后吃韭菜就很慎重了。杜甫诗《赠卫八处士》里有名句: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这首诗写他登门寻访二十年不见的老友,老友设家宴款待。烛光中,两位经历战乱、鬓发早白的中年人举杯痛饮,感慨着难得的相聚时光。一盘碧绿的春韭,配着黄白相间的黄粱米饭,隔了千年读起来依然感觉唇齿生香。
凉拌青韭芽
春天第一场雨落下后,韭菜长得水灵灵的,又香又嫩。这头茬的新韭水分很足,做馅儿可惜了,最好直接吃,水分不流失,营养才能保全。
怎么吃呢?不要复杂的烹调,也不要过多的配料,简单的做法才能凸显春韭的真味。要是拿来炒肉就辜负了它的清香,只有新发的绿豆芽适合与之相配。
初春吃韭菜,加少许绿豆芽,还可防上火。取这两样早春食材,可做一道适合雨水节气的时令菜:凉拌青韭芽。这道菜少油少盐,清爽、鲜嫩,就像春天雨水的味道。
原料除去嫩韭菜、绿豆芽,还需一味白芝麻。备生姜、芝麻油、盐、糖、米醋做调料。
芝麻放炒锅里用小火稍炒一下,炒出香味就起锅,用擀面杖擀碎。生姜连皮一起切碎末。用少许盐、糖、米醋、芝麻油拌成调味汁。韭菜洗干净备用,不要切。锅里多加些水烧开,把调好的调味汁倒三分之一进去(留三分之二备用),保持大火,放入韭菜快速地焯烫一下,马上捞出来,用凉水冲淋一遍,切成一寸长的段。接下来把豆芽放锅里焯熟,大约一分钟左右,捞出过一下凉水。把韭菜和豆芽放在碗里,倒入姜末和调味汁,拌匀,放进一个小碗里压实,然后倒扣在盘子中,洒上芝麻碎即可。
这道小菜可通气血、消除疲劳、清肠排毒。焯韭菜时,水里放入少许油、盐、醋、糖调和的调味汁,能使韭菜保持脆嫩的口感,颜色保持碧绿,也能避免营养素损失。
哪类人群不宜多吃韭菜呢?春天的早韭比较适合多数人吃。稍晚一点的韭菜,就比较发了,容易使人发老病。还有的人吃了会烧心,特别是胃热重的人。晚上睡觉感觉手脚心很热的人,不应多吃。发高烧后十天内也不要吃韭菜,吃了会感觉疲倦。另外皮肤长痘痘的时候,如果在红肿期不要吃,吃了以后痘痘更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