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一些高智商、高学历、有能力的美女姐姐!”“内娱可以照她这个标准卷吗?”前几天,刚在浪姐舞台“毕业”的90后女歌手刘恋,登上一档脱口秀节目的舞台,在里面讲起个人经历。
在刘恋身上各种闪耀标签的加持下,“智性恋”三个字随着这段精彩的脱口秀,一起上了热搜。
“这就是智性恋的天堂吧”“刘恋绝对是智性恋天菜!”
这让“智性恋”,这个有些陌生的词语,进入了大众的视野。
也看得一部分网友一头雾水:“智性恋是什么?是恋爱的一种吗?“
“智性恋”的天菜是刘恋?
聊智性恋之前,先来看看把它推上热搜的“始作俑者”刘恋。
刘恋是北大毕业的,从小到大的学霸。她的高中成都七中,也是成都top3级别的中学,被称为“状元的摇篮”。
所以刘恋会在节目中调侃,要给大家讲讲“成都七中鲜为人知的故事”。
高三那年,她本已通过了清华大学的自主招生考试,有20分的加分。
但是一个高中的师兄告诉她,北大的文科比清华好,刘恋才去了北大。
高考时,她的数学考了满分,总分687分,和当年成都市文科状元只差两分。
在舞台上,她前一秒还在说“最讨厌把名校学历挂在嘴边的人”;
下一秒,就一边从口袋里掏出自己的北大毕业证,一边说:
“自从我用北大毕业证找到了工作之后,我就再也没提过。
这次去浪姐,他们也没找我要毕业证,我都带过去了,他们也没看。”
我没挂在嘴边,我只是带在身上
这一画面成了当天节目中的名场面。
刘恋还顺便做了一回北大校训的“辟谣者”,告诉大家网传的北大校训“博学审问、慎思明辨”是假的:
“其实北大是没有校训的,只有上过北大的人才知道。现在你们也知道了。”
网友:四舍五入我也上过北大了
这样的刘恋,不但没有引起反感,反而让不少观众觉得她很有魅力。
大学时,刘恋加入了六七个社团;她参加校园十佳歌手的比赛,一下子拿到第一名。
比赛中,她认识了担任评委的杜凯,后来和他组建了爵士组合Mr.Miss,经常演出。
丰富的业余活动并未影响刘恋的学习。本科毕业时,她又以专业绩点第一的成绩,拿到北大考古系的唯一一个保研名额,可以去北大在深圳的研究生院继续深造。
但是为了能继续做音乐,刘恋选择留在北京工作。
面对台下观众的惊呼,“凡尔赛恋”轻松地说:“没什么,这都很司空见惯。”
其实你才是凡学鼻祖吧
学生时代优异的成绩,让很多网友对刘恋“狠狠心动”,好像“被戳中了心巴”。
而这些被刘恋吸引的人中,有的就称自己是“智性恋”。
他们说,自己不是爱上了刘恋的脸,而是爱上了她的高智商和聪明大脑。
2017年,她和杜凯的组合Mr.Miss,获得了台湾金曲奖最佳组合奖。
今年参加《乘风破浪的姐姐》,刘恋说自己是唯一一个“带薪参赛”的姐姐。
在节目中,她还担任着那英组的军师,总能正确预判对手的选择,被那英认证为“神算子”。
一路开挂的刘恋,在不少“智性恋”看来,完全是在自己的审美点上蹦迪。
你的脑子,我的“春药”
明白了“智性恋”和刘恋之间的化学反应,智性恋的概念就不难理解了:它指代那些对高智商人群表现出爱慕、容易被他人的智力所吸引的人。
再说的直白一点就是——会对高智商的人产生好感。
识别“智性恋”的方法很简单。
在某个平台上,当听到别人介绍身高190、有8块腹肌的大帅哥时频频摇头;
但在说到对方比自己聪明,愿意探讨学术、宇宙、思想之后,马上露出一脸上头的表情。
TA可能就是“智性恋”群体的一员。
智力,是他们眼中最大的“性吸引力”
刘恋的北大校友李雪琴,就曾在节目中说自己是“智性恋”:“喜欢智商高的人,谢尔顿我一定可以。”
李雪琴口中的谢尔顿,是“智性恋”们公认的天菜之一。
作为美剧《生活大爆炸》的主角,他被评价为“社交技能为零,生活技能为负,不仅情商低、不合群,还毫无情趣可言”。
与外部世界形成鲜明反差
当然,这位一心只搞学术的科学家,最终也遇到了属于自己的真爱——
世界上的另一个谢尔顿,艾米。
在普通人在用“你是我唯一”向心仪对象告白时,谢尔顿心中最浪漫的话却是:
“你是比暗物质更美好的存在。”
两个被精密公式充满的大脑,在确认过彼此的大脑之后,决定像其他人一样恋爱、步入婚姻。
果然聪明的头脑,还是容易被聪明的头脑吸引。不少网友说,自己正是因为看《生活大爆炸》,爱上了谢耳朵和艾米这对情侣,才发现自己也爱聪明的大脑,想遇到这样的另一半。
“希望TA有与众不同的兴趣爱好,有对学术的严谨态度,有丰富的内心世界。
即使在没有朋友的日子里,也可以和自己很好地相处。”
就像《生活大爆炸》海报上写的那句:“Smartisthenewsexy(聪明是一种新的性感)。”
《神探夏洛克》的主角夏洛克,是另一个让“智性恋”集体沉迷的对象。
有人说卷福的脸太长、不够帅、不完美,但他们压根儿看不到这些。
他们被男主角的大脑完全吸引了,并且认同那句台词“Brainyisthenewsexy(智慧是一种新性感)。”
国内的许多影视剧作品中,也有“智性恋”的梦中情人。有人说,豆瓣评分高达9.7的国产剧《毛骗》,就是对“智性恋”的精准捕获。
主角们把骗人当成了一次次行为艺术,通过一场场精妙的计算和设计实现。
其中的一个片段,被剧迷们封了神。为了套出制药地点,邵庄一边快速缩小地名范围、一边观察对方的微表情;在一连串小区、街道、门牌号的问询之后,直接锁定了目标地点。
听上去有些不可思议,但这就是智商碾压带给人们的快感。
不仅仅停留在影视作品中,生活中的“智性恋”,也会把“智力”放在择偶标准的首位。
豆瓣上有一个“智性恋”小组,聚集了2800多名成员。
小组里,常常有人表示自己对“卖弄学识”的异性毫无抵抗力:
“当男友和我讲双缝干涉实验的时候,我瞬间从抑郁状态中进入粉红模式眼冒星星。”
一般人看起来很无聊的专业知识,在小组成员眼中都是加分项。可能对方没有惊艳四座的外貌,不会左右逢源的甜言蜜语,但一颗聪明灵活的大脑,就足够让人心动了。
交友之前,让我看看你的脑子
其实,“智性恋”这个概念,有着严格的定义和标准,学术界也存在争议。
但大部分人调侃自己是“智性恋”时,想强调的无非是对方的内在,对自己有着莫大的吸引力。
换句话说,智力、聪明,是个人魅力的加分项。
曾经被诟病的985相亲群,群里的人找对象只看教育背景和学历,就像婚恋市场上的“刺客”。
有人觉得不公平、不合理,因为恋爱结婚不是考试,不能仅仅靠学历来衡量。
但也有人表示理解,毕竟谈恋爱,也是希望遇到那个和自己同频共振的人。
去年,在金星的一档相亲节目《你好,另一半》中,里面一水儿高学历的参加者,也把“智性恋”卷到了白热化。
其中一个北大本科、耶鲁硕士的女孩,择偶标准的第一条,就是名校毕业。
金星给她安排的对象,也是一位清华毕业的“智商控”。
不过,两个“智性恋”在一起,很容易变成学术竞赛不只是恋爱,交友、追星等场合也一样。
“智性恋”们不仅仅会爱上一颗性感的大脑,也更愿意和有思想的人做朋友;更愿意把一个有学识、在自己领域做出成就的人看作自己的偶像。
就连一起放松玩耍,年轻人们也喜欢剧本杀、狼人杀、密室逃脱等需要动脑子的娱乐方式,并在这些场合交朋友。
虽然靓丽的外表很吸引人,但是“大脑性感”也是真的性感。
从张文宏医生、罗翔老师、文化人许知远、大V无穷小亮的圈粉无数;到b站、知乎知识区大批认证硕士、博士、院士的走红……
“聪明大脑”越来越多地被大众看见并且爱上。
这似乎也在说明,年轻的一代更在乎思想上的交流、“灵魂”层面的契合,更喜欢和有智识的人交朋友。
他们更加好强,也更加“慕强”了。
或许,崇拜和爱上优秀的人,是一种激励自己变优秀的方法。又或许是,现在年轻人的迷茫和焦虑,让他们更想抓住能抓住的东西:
朋友也好,恋人也好,崇拜的对象也罢,借此来抵抗飘摇的当下。
如果下一次,一位刚刚认识的朋友们,对你和你的专业领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