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问起:请介绍一位你了解的心理学家?
你首先想到的是谁?
是的,大多数我们迅速提及的还是这些推动心理学发展的男性心理学家。
但是,女性在心理学领域的影响很容易被忽视,她们甚至在求学和工作中受到不公正的对待。事实上,推动心理学的发展历史进程中,从来都不缺女性心理学家的身影,她们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发光发热。
愿每一位学习心理学的女神,秉持心理学科学严谨又不失温暖的态度,以独特的视角探索世界、认识自己。
美国心理学协会第一位女性主席
1892-1895年间,除了授课之外,她在哈佛大学接受教育,并且完成了所有博士课程及论文的要求,但却被当时的哈佛校长以她是女性为由而拒绝授予博士学位。在哈佛大学时,她曾在H.闵斯特伯格的实验室里工作了3年。
1905年她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18年当选为美国哲学学会主席,在1903年美国50位著名心理家中排名第25位,1908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中排名第12位,她还被排列在《美国科学人才》第一版中出现的第二批10位心理学家的名单中。
第一位获得心理学博士学位的女性
她毕业于康奈尔大学,成为历史上第一位获得心理学博士学位的女性。之后她在自己的努力下成为了美国心理学协会的第二位女性领导者。她是入选美国国家科学院的第一位女性心理学家、第二位女性科学家。
她撰写的《动物心理学》(TheAnimalMind)是一部很有影响力的对动物心理探究的早期教科书,书中提出了肌动理论(motortheory),总结了各种动物物种中关于感觉、学习和记忆的研究。她认为,所有动物的身体运动都由思想而来,意识在一个动作的运动倾向开始部分抑制另一个动作的运动倾向时产生。
她提出的肌动理论在其撰写的《运动与心理意象》(MovementandMentalImagery:OutlinesofaMotorTheoryoftheComplexerMentalProcesses)中进行了详细介绍。
20世纪100位最杰出的心理学家之一
如今我们心理学中常用的“合理化”“升华”“投射”“自居”等概念都在她的努力中有了更加丰富的意义和作用。
家庭治疗先驱
萨提亚是美国最具影响力的首席心理治疗大师,一生致力于探索人与人之间,以及人类本质上的各种问题。
萨提亚起初从事教育工作,20岁时已是一位小学校长,后来她在芝加哥大学修读社会工作,取得硕士学位。毕业后成为精神科社会工作员,她最初所受的训练深受当时流行的心理分析学派影响,但她在工作中逐渐发现这种方法的局限性甚大,例如一些已康复的精神病人,在回到原来的家庭后短期内又旧病复发,于是她决心另寻新的治疗方法。
1951年,她开始私人执业,并且摒弃了传统个别治疗的方法,转而尝试家庭治疗,发现效果十分理想。四年后,她加入伊利诺州精神病学院(IllinoisStatePsychiatricInstitute),教授“家庭动力学”(FamilyDynamics)。
维吉尼亚·萨提亚著作有《联合家庭治疗》、《萨提亚治疗实录》、《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新家庭如何塑造人》。
她设计了“陌生情境测验”,用于研究婴儿与母亲之间的依恋关系,此后,这个设计成为依恋研究的主要标准。在“陌生情境测验”中,研究人员为婴儿创造了一些熟悉和不熟悉的情境,并分别让母亲与陌生人进入、离开测试场地。
安斯沃斯的主要著作有《儿童照料与爱的成长》(ChildCareandtheGrowthofLove)、《乌干达的婴幼儿》(InfancyinUganda)、《依恋类型》(PatternsofAttachment)。
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儿童精神分析研究的先驱。她被尊称为“客体关系之母”,提出了许多具有深远意义的理解,开拓了理解最早期的心理历程的途径,被誉为继弗洛伊德后,对精神分析理论发展最具贡献的领导人物之一。
克莱恩的主要著作已被国内出版社引进,有《儿童分析的故事》(NarrativeofaChildAnalysis)、《羡慕与感恩》(EnvyandGratitude)、《儿童精神分析》(ThePsychoanalysisofChildren)、《爱、罪疚与修复》(Love,GuiltandReparation:AndOtherWorks1921–1945)等。
关怀道德的提出者
美国心理学家、女权主义者和伦理学家,曾任哈佛大学、纽约大学教授,研究方向为女性发展、青少年研究、道德发展、冲突解决等。1984年,吉利根被女性杂志选为“年度女性”,1992年,获得Grawemeyer奖(教育界的诺贝尔奖),1996年,被《时代周刊》评为“美国最有影响力的二十五人”之一,1997年,获得Heinz奖。
吉利根最著名的贡献是从女性角度提出了“关怀道德”,为道德发展研究提供了不同的视角,是对男性视角研究的挑战。在吉利根看来存在两种道德声音:男性的逻辑和个体化声音,强调道德决策和判断;女性的关怀视角,注重人际关系和关怀他人。
吉利根的著作有《不同的声音》(InaDifferentVoice),《描绘道德的版图》(MappingtheMoralDomain)、《在有声与无声之间》(BetweenVoiceandSilence)、《在十字路口相会》(MeetingattheCrossroad)以及《建立联系》(MakingConnection)等。
获美国国家科学奖的五个心理学家之一
吉布森和她的丈夫詹姆斯·吉布森(JamesJ.Gibson)提出了吉布森生态发展理论(Gibsonianecologicaltheoryofdevelopment),强调感知的重要性。
吉布森的著作有《知觉学习原则与发展》(Principlesofperceptuallearninganddevelopment)、《知觉学习与发展》(Perceptuallearninganddevelopment:Anecologicalapproachtoperceptuallearninganddevelopment)等。
担任斯坦福心理学系主任第一位的女性
麦考比毕业于密歇根大学,而后在斯坦福大学担任心理学系教授。后来她到斯坦福大学工作,并成为担任斯坦福心理学系主任的第一位女性(1973-1976)。
她被美国心理学协会评为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100位心理学家之一,并以其名字设立了发展心理学领域内的麦考比图书奖,授予那些对心理学和心理学研究产生重要影响的图书作者。
麦考比的研究方向为儿童和家庭心理学,她一直在研究发展心理学,尤其是性别差异、性别发展、亲子关系等。
麦考比著有《两性差异心理学》(ThePsychologyofSexDifferences)、《两种性别》(TheTwoSexes:GrowingUpApart,ComingTogether)等论著。
中国心理学第一人
张厚粲,心理学家、教育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22年12月24日病逝,全国心理学人的悲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