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指南》正式实施(《指南》全文附正文之后)。据悉,这是第一个社会工作领域的国家级标准,也是我国青少年社会工作领域的首个标准。
《指南》明确了开展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的社会工作者应具备的三项条件;提出了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机构需要建立的四项制度;明确了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成效评估的负责单位;界定了针对特定需要的六种介入方法……
《指南》明确指出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的主要内容包括思想引导、身心健康促进、婚恋交友支持、就业创业支持、社会融入与参与支持、社会保障支持、合法权益保护、违法犯罪预防等方面。
《指南》在前言中列出了起草单位,其中有多个社工机构。具体包括:
中央团校、山东青年政治学院、上海市阳光社区青少年事务中心、中国社会工作学会、北京厚德社会工作事务所、华东理工大学、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上海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南京市爱心传递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山东女子学院、济南山青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广州市民政局、广州市团校、广州市社会工作协会、深圳市龙岗区至诚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指南》要求,开展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的社会工作者应符合三项条件:
在管理方面,《指南》要求社工机构从四方面着手:
《指南》明确提出,共青团组织负责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成效评估制度建设和业务指导,在成效评估过程中应完成的主要工作包括但不限于:
自我评估和接受第三方评估,第三方评估由具备条件的专业机构在共青团组织指导下开展;测量目标达成情况;评估服务满意度;评估服务对象及环境系统的政变。
在工作方法方面,除了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等社会工作直接方法和社会工作行政、社会政策和社会工作研究等间接方法之外,《指南》纳入了六种。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共青团中央共同提出。
本标由全国社会工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34)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央团校、山东青年政治学院、上海市阳光社区青少年事务中心、中国社会工作学会、北京厚德社会工作事务所、华东理工大学、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上海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南京市爱心传递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山东女子学院、济南山青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广州市民政局、广州市团校、广州市社会工作协会、深圳市龙岗区至诚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孙莹、张剑、许莉娅、廖焕标、赵记辉、陈元元、张佳华、马连平、彭振、费梅苹、陈树强、陆土桢、刘爱平、玊婷、王雷、郑雄、王涓巍、赵伟、李佳轩、李璐洁、黎志芬、孙鸿平、丘英文、鄢勇兵、郭名倞、王颍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3.2
3.3
3.4
4、原则
4.1主体性原则
尊重青少年主体地位,承认与接纳青少年的独特性与差异性,充分照顾青少年的特点和需要,开展有针对性的服务。
4.2发展性原则
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和理解青少年,强调青少年自身蕴含的发展潜力和成长的内在动力,重视经济社会发展对青少年福利的影响。
4.3整体性原则
重视青少年与其家庭、学校、社区、朋辈及服务机构等因素的相互作用,全面系统地识别青少年的需要,提供整合性社会工作服务。
5、内容
5.1思想引导
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5.2身心健康促进
5.3婚恋交友支持
5.4就业创业支持
5.5社会融入与参与支持
5.6社会保障支持
5.7合法权益维护
5.8违法犯罪预防
5.9其它
6、基本方法
根据青少年需要,综合运用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等社会工作直接方法和社会工作行政、社会政策和社会工作研究等间接方法。
6.1针对特定需要的介入方法
6.1.1危机介入
通过多专业合作方式协调资源,以中途之家、类家庭、收寄养等方式为不适合家庭居住的青少年提供安置服务,进行综合授助。
主要针对于可能危及青少年自身和他人生命安全的问题而实施的紧急干顸策略。
6.1.2家庭治疗
以家庭为介入单位,探索青少年问題背后的家庭结构和互动关系,促进家庭内在系统的政变,优化少年战长的家庭环境。
主要适用于改善并重建青少年和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实现家庭成员的良性互动。
6.1.3外展服务
深入青少年经常出人的场所,主动与青少年接触并发现其问题和需要;及时联系有关部门共同对处于风险状态的青少年进行保护、辅导和安置。
主要针对很少参与主流的青少年活动并容易受不良影响的青少年,走出去开展的服务。
6.1.4历奇辅导
有目的地把青少年带离安适区,进入低冒险区,通过体验性活动经历新奇,促进青少年我探索、自我觉察与自我成长。
主要适用于帮助青少年提高自信、提升自尊、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6.1.5朋辈辅导
主要适用于帮助青少年改善朋辈关系、建立朋辈支持。
6.1.6向导服务
由受过训练的成年志愿者或同龄志愿者,在社会工作者的督导下,向青少年提供“一对一”的长期陪伴,通过关爱且富有支持的积极人际关系来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与发展。
主要用于引导青少年树立正向的价值观和养成健康积极的行为习惯。
7、流程
7.1接触预估
在接触预估过程中应完成的主要工作包括但不限于:
7.2服务设计
在服务设计过程中应完成的主要工作包括但不限于:
7.3服务实施
在服务实施过程中应完成的主要工作包括但不限于:
7.4成效评估
共青团组织负责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成效评估制度建设和业务指导,在成效评估过程中应完成的主要工作包括但不限于:
8、管理
8.1制度建设
8.2质量管理
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应对本机构内的服务进行质量管理,主要任务包括但不限于:
8.3督导制度
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应建立社会工作督导制度,开展督导工作,主要工作包括但不限于:
8.4档案管理
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机应加强服务档案管理,主要工作包括但不限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