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山海洞天——建筑·仪式·图像
地点:西城区复兴门外白云路东侧白云观
嘉宾:张剑葳(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博士后、讲师)等
圣山、洞天、仙岛是中国神圣空间意象中的重要概念,这些不仅是宗教概念,还延伸到文学、绘画、园林等文化中,对此各个领域均有较多讨论。本次沙龙包含四个专题研究,分别为“华北地区山顶祠庙建筑史与社会史研究”、“茅山华阳洞天的过渡空间及仪式”、“何处望瀛洲”、“岳镇海渎的图像传统”,将从宽泛的文化领域回归到宗教本身,针对圣山、洞天、仙岛的建筑、仪式及图像进行考察,也许会为理解这些空间意向的本质提供更多的思路。
北京∣财政:一个国家的核心问题
地点:海淀区花园路2号牡丹科技大厦1楼彼岸书店
嘉宾:李炜光(天津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马国川(知名财经媒体人)
我们今天聊“财政”这个话题就是希望理解财政对于一个国家的意义,探究现代财政与古代财政的异同。中国作为一个后发国家,经历了计划经济的洗礼,有自己的一套财税体系,在金融、贸易日益国际化的今天,中国如何更好地完善财税体制改革,使之既符合中国政治经济体制的要求,又能更好地适应全球化的需要,是我们今天探讨的核心问题。
北京∣大画家笔下的小人书
地点:西城区复兴门内大街49号民族文化宫六层报告厅
主讲人:任梦熊(画家)
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七八十年代,连环画风靡全国。一本本小小的连环画,除了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那精湛传神、栩栩如生的画工更是引人入胜。本次讲座有幸邀请到中国著名工笔重彩画家任率英之子任梦熊先生为我们勾勒一幅饱含真情的年代画卷,还原一代连环画大师们的德艺双馨。
北京∣从企业家精神看中国百年政商关系之嬗变
地点:朝阳区华贸中心19号会所三层字里行间书店
嘉宾:张维迎(北京大学教授)、孙立平(清华大学教授)、马勇(社科院近代史所研究员)、王学泰(文史学者)、苏小和(财经作家、诗人)、牟广丰(文史学者、诗人)、清秋子(卢作孚外孙)
作为上个世纪杰出的实业家、社会活动家和思想家,卢作孚堪称中国现代化的先驱。他以富国强民为企业的最高宗旨,并能妥善处理与当时军政界人物的关系,使民生公司在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又不至于使企业沦为权力的附庸。11月28日下午,卢作孚长外孙清秋子先生做客字里行间书店,带来了他历经十载撰写的《百年心事:卢作孚传》一书,并和众多文史学者一道,以卢作孚的一生为例,解读企业家的社会责任以及百年来中国政商关系的嬗变。
北京∣文化记忆——扬·阿斯曼讲座、遗忘的形式——阿莱达·阿斯曼讲座
地点: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798艺术区创意广场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
嘉宾:扬·阿斯曼(德国埃及学家、宗教学家、文化学者)、阿莱达·阿斯曼(德国英语学家、埃及学家、文学家、文化学家)
回忆一开始总是个人的,它们是如何变成普遍接受的呢?人们怎样对待这些回忆——人们利用它们来确立现实,促进革新还是把自己的出发点相对化?记忆在形成文化的自我身份过程中扮演什么角色?究竟有哪些记忆形式,这些记忆形式怎样运作,它们又经历了什么样的变化?回忆的媒介起何种作用;印刷术、照相术、电子存储等媒介转换对文化记忆空间的形式和质量会产生什么影响?如果储存媒介的衰败期越来越短,未来的文化记忆将会是何种形式?在扬·阿斯曼和阿莱达·阿斯曼的两部作品中文版出版之际,两位学者将通过一系列报告和讨论介绍他们在“文化记忆”、“建构过往的视界”和“记忆空间”方面的研究成果,并与观众展开讨论。
北京∣从一本书的页边距谈起
地点:朝阳区望京中环南路1号社科院研究生院尚8人文创意园D座2层单向空间
嘉宾:刘晓翔(平面设计师)、马仕睿(平面设计师)
书本诞生千年以来,一直在处理文字与纸张之间的关系,一代代的匠人们饱含温情与敬意琢磨钻研,只是为了让珠玉般的文字得到最好的呈现,只是为了让读者触目皆是温柔与体贴,只是为了让作者的语气呼吸翻开书页即扑面而来。这一次,我们就请到了两位资深的书籍设计师,从页边距开始,谈谈一本书背后你可能不会知道,但一定能觉察得到的那些细节。
地点:东城区安德路47号院甲11号经济观察报社4层多功能厅
主讲人:芮乐伟·韩森(耶鲁大学历史教授、著名汉学家)
公元1000年左右发生了一些值得注意的事件。以前没有直接接触的人群此时开始相遇:北欧海盗一路打到现在的加拿大,伊斯兰世界第一次扩大到现在的中国(和田)和印度(德里),澶渊之盟划分了北部中国与南部中国。北部中国历经辽金统治,朝向西伯利亚和现在中国的东北;南部中国在宋朝的统治下,面向东南亚开放。世界的各个地区初次发生接触,产生了深远持久的影响。
地点:西城区德胜门外大街129号孔子学院总部1层字里行间书店
嘉宾:江汀(诗人)、陈家坪(诗人、批评家、纪录片导演)、李浩(诗人)
每个时代都有着它独特的声音,我们需要凝神谛听。俄罗斯有白银时代,法国有超现实主义运动,西班牙有“二七”年代诗人……江汀是北京青年诗人中有着沉静语调的一位,而谈论这样一位写作者,就不可避免地要谈及他的“同时代人”。如意大利哲学家阿甘本所言,同时代人,正是蘸取当下的晦暗坚持书写的人们。11月29日,陈家坪、李浩、江汀,三位诗人,将与江汀的诗集《来自邻人的光》一起来到字里行间德胜门店,谈论江汀的诗歌写作,以及他与邻人之间的关系。
北京∣思想如何使一个民族升华?
地点:海淀区成府路35号华清嘉园15号楼2010(@706青年空间)
主讲人:任剑涛(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没有激情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只有激情的民族,是危险的民族。思想,才能让一个民族得以升华。那么,今日中国需要什么样的思想?需要什么样的思想界?本次讲座将纵论当代。
北京∣一神论:起源与将来
地点: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北京大学斯坦福中心(李兆基大厅及会议室)
主讲人:扬·阿斯曼(德国埃及学家、宗教学家、文化学者)
地点: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5号中国青年政治学院致学楼1205教室
嘉宾:卢跃刚(作家、《冰点周刊》前副主编)、包丽敏(《冰点周刊》前副主编)、张伟(《冰点周刊》前记者,知名公号“世相”、“新世相”创始人)、林天宏(《冰点周刊》前记者)
北京∣凯伦·史密斯《发光体3》新书发布
地点: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798艺术区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报告厅
主讲人:凯伦·史密斯(英国艺术史家、策展人)
地点: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北京大学斯坦福中心
嘉宾:阿莱达·阿斯曼(德国英语学家、埃及学家、文学家、文化学家)
德国对大屠杀的叙述成为人类处理自身历史的榜样,记忆不仅有抵抗的含义,也获得了一种伦理价值。而记忆和遗忘都是人类的特质,都是为了应付生活。记忆或遗忘本身并无对错,重要的是对其心理、社会和政治的框架条件的认识和研究,以考察记忆和遗忘是如何被建构、调动和抑制的。阿莱达·阿斯曼通过事例分析了遗忘的七种形式。
地点:朝阳区朝阳北路101号朝阳大悦城5F-42单向空间
主讲人:菲利普·托赫冬(演员)
上海∣湖湘奇珍:湖南青铜器赏析
地点:黄浦区人民大道201号上海博物馆观众活动中心
主讲人:马今洪(上海博物馆青铜部研究员)
地点:黄浦区复兴中路505号思南文学之家
嘉宾:严尔纯(作家)、陈钢(作曲家)
著名海派作家程乃珊的爱人严尔纯先生与嘉宾陈钢将以程乃珊的文学创作历程为主线,讲述程乃珊生命力旺盛且富有戏剧性的一生,以及与海派文化的不解之缘。其中还将穿插程乃珊生活中与家人和友人的点滴趣事。在对谈的后半部分,主讲人和嘉宾将着重讲述《远去的声音——程乃珊2011.12-2013.4文稿》一书的由来,以及乃珊是怎样在重病中完成近18万字的创作。
上海∣带着数字和玫瑰去旅行
地点:徐汇区淮海中路1555号季风书园(地铁10号线上海图书馆站厅层)
主讲人:蔡天新(浙江大学数学系教授、诗人、作家)
上海∣唐代山水画的形状——基于墓葬出土山水图像和传世山水画诗文的观察
地点:黄浦区人民大道201号上海博物馆学术报告厅
主讲人:李星明(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研究员)
晚唐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卷一《论画山水树石》中讲到,山水画经过魏晋的发展到盛唐时期为一关键的转捩点,发生了所谓的“山水之变”,并说李思训、李昭道、吴道子是这场“山水之变”中的关键人物。但是,现今已经没有可靠的唐代传世山水画作品对其进行验证了,于是面对张彦远的说法,我们在理解时一方面容易流于脱离特定历史情景的猜测和想象,另一方面更无法断定他的说法究竟在何种程度上揭示了盛唐“山水之变”的实际情况。考古工作的不断推进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即唐代壁画墓中的作为背景的山石树木图像和独立的山水画,使我们对盛唐“山水之变”这一问题和山水画风格的探讨有了些许实据。本讲座拟以陕西唐墓壁画中的山石树木图像、屏风式山水画和河南偃师缑氏镇唐李弘恭陵哀皇后墓陶罐山水图等为基本实物资料,结合画史、画论,特别是比照山水画诗等文献,对盛唐“山水之变”问题和山水画的状况、风格及涵义进行探讨和辨析。
上海∣上海译家谈:走近俄罗斯文学
地点:长宁区天山路356号长宁区图书馆8楼
嘉宾:杨伟民(中国资深俄语翻译家)、曹雷(著名配音演员、导演)
上海∣中国当代电影的“底层叙事”探索策略
地点:徐汇区漕溪北路595号上海电影博物馆
主讲人:程波(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教授)
程波先生将现场探讨中国当代电影的“底层叙事”探索策略,为我们从一个较新的角度讨论当代中国电影的历史、现状乃至前景提供了可能。
上海∣图书出版那些事儿
地点:普陀区中山北路3663号华东师范大学三馆(地理楼)153
主讲人:徐沪生(知乎大V)
一本书从作者到读者究竟有多远?一锅鸡汤究竟是怎么被市场之手熬出来的?本期红岸读书会,邀请已出版两本书的知乎大V徐沪生揭秘图书出版那些事儿。
地点:虹口区花园路128号运动LOFT五街区A座182室
嘉宾:帕特里克·瓦克(职业摄影师)、蒂姆·弗兰科(职业摄影师)
没有什么地方比重庆更为明显地反映中国狂热的城市化进程:拥有逾三千万的居民以及世界上增长最迅速的城市中心,重庆可以说是“中国奇迹”的一个缩影。摄影师帕特里克·瓦克和蒂姆·弗兰科生活工作于上海,他们在过去的几年中不断探索重庆,分别进行各自的摄影项目。他们的作品见证了城市的发展,也同时触及了纪实和艺术这两个场域:超现实的、支离破碎的水泥森林与如同来自科幻小说中的具有未来感的城市建筑。这些图片有力地捕捉了今日重庆的现实,也反映出城市中的巨大工业增长对这片土地及其居民所造成的影响:许多重庆市民仍然习惯于农村的生活方式。在这次对谈中,瓦克与弗兰科将分别介绍各自新近有关重庆的工作和作品,并讨论他们如何看待中国“正在消亡的世界”。
俄罗斯文学怎么样了?首都和外省,是否构成了当代俄罗斯文学的整个版图?是否是看取当下俄罗斯文坛的一个有效角度?17位俄罗斯文坛新锐携新鲜出炉的《外国文艺》俄罗斯青年文学专号,现场展示俄罗斯新锐作家的创作面貌,与俄罗斯文学爱好者面对面交流互动。
地点:徐汇区淮海中路1555号季风书园(地铁10号线上海图书馆站站厅层)
嘉宾:小河(民谣歌手、音乐制作人)、孙孟晋(乐评人、影评人、诗人)、舒浩仑(导演)
地点:黄浦区淮海中路627号3楼上海书城淮海店
嘉宾:刘楠祺(译者)、余宁(译者)、周莽(译者)等
入围2015年度傅雷翻译奖的11位译者将与读者见面,并签售他们的译作。
上海∣星星与星星的对话——中俄诗歌朗诵会
嘉宾:郑体武(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波波夫(诗人)、格拉诺夫斯基(诗人)、甫跃辉(作家)、胡桑(诗人)等
地点:黄浦区福州路401号上海古籍书店6楼多功能厅
主讲人:姜鸣(中国银河证券公司上海总部党委书记)
姜鸣到现场去踏勘,除了在现场去接收一些信息来增加他对历史的理解外,另外一个,就是代替历史人物重新回来。他说有一种设身处地站在当时人物的时空背景,设想自己会有什么反应。所以他就在人情和事理上和古人接通了。重返历史现场的旅行是非常有意义的,是一种宝贵的学术积累和人生体验。事实上,一般的游览和带有目的性的踏访也是不能截然区分开的。我们在旅行的时候,不仅要满足“到此一游”,更要多思考,犹如一个侦探,来到现场,通过观察调查,发现问题的因果关系。如果具备了一些专业知识,这种旅行会更有趣味。而且从人文的角度、历史的角度和其他众多的角度出发,我们将获得很多新的体会和发现。你们也可以感受到和古人在同一个天地,共有一片蓝天,一团空气,我记得我在故宫的时候就有这个感觉。我们的研究重返了历史现场,会有非常多的收获。
上海∣多面安福路——历久弥新的上海话剧艺术中心
主讲人:陈达明(编剧)
本次讲座,国家一级编剧陈达明将回顾和介绍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成立和发展,并浅谈剧作家和话剧的创作方法。
地点:杨浦区邯郸路220号复旦大学
主讲人:阿莱达·阿斯曼(德国英语学家、埃及学家、文学家、文化学家)
上海∣欧洲中世纪城市地理学之一——岛屿
主讲人:马里奥·尼夫(博洛尼亚大学文化遗产系教授)
中世纪晚期是欧洲城市化演进过程中至关重要的转折点。这所谓的“城市革命”(5世纪)导致了一系列不同社会层面上的改变,包括人口、统治、贸易和文化生产上的改变,它树立的模式绵延久远,直至今日还塑造着大部分历史悠久的中心城市的结构布局与美学冲撞。这一场讲座将介绍城市网络的特点:这一早期地中海地区的遗留,在罗马帝国陨落之后又重新出现,和自治联盟的政治创新有关。从某种程度上说,这对理解我们的时代也不无裨益。
上海∣文化记忆
地点:徐汇区中山西路1610号2栋8层上海社会科学院办公室
嘉宾:扬·阿斯曼(德国埃及学家、宗教学家、文化学者)、王健(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副所长)
两位学者系列讲座活动来到上海,本场由扬·阿斯曼探讨文化记忆。
地点:天河区天河路383号太古汇商场地铁上层MU35号方所
快速的城市化发展对世界意味着什么呢?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必须超越抽象的规划,不能仅仅想着建造更多的建筑。我们必须思考如何更好地利用现有的东西,并重新思考最初将人们带入城市的那些力量、梦想、愿望及挑战。11月27日,2015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策展人艾伦·贝斯奇(AaronBetsky)、刘珩、何健翔将来到方所广州店,对“城市原点”展开探讨。
嘉宾:穆罕默德·贝尼斯(诗人)、扬·米歇尔·埃斯比达列(诗人)、饮江(诗人)、尼古拉·马兹洛夫(诗人)、格列勃·舒尔比亚科夫(诗人)、王小妮(诗人)等
自古以来,诗歌总是以人类苦难为源泉,成为穿越黑暗趋向光明的驱动力。而今天,在文明、历史、宗教和语言等诸多冲突中,诗歌何为?答案或许隐藏在诗人的低吟和诗意的再创造中。宛如百年孤独的灯塔重新开放,指向开化与先进的一束光。12月1日晚,方所×香港国际诗歌之夜2015——广州站、成都站两地诗会同时举行,诗歌结合音乐、朗诵与文字的星光之夜,邀请不同的诗人和艺术家相约方所广州店,关于诗意再创造的无限可能。
地点:高新区天府大道北段1700号环球中心3楼
主讲人:王臣(畅销书作家、编剧)
地点:罗湖区华润中心万象城四层
主讲人:止庵(作家)
地点:罗湖区清水河街道红岗北路1106号越众产业园
主讲人:俞天任(专栏作家)
日本侵华战争开始于1931年9月18日,而九一八事变对日本来说则标志着“昭和军阀”的最终形成。日本陆军领导人从山县有朋经过上原勇作到田中义一还都是停留在个人层面,带有严重的个人特色。而以从陆军大学校毕业的少壮派青年参谋军官组成的小团体的出现则抹去了这些个人特色,代之以一个有共同思想和理想的集合体,这个集合体就叫做日本陆军,或者叫“昭和军阀”。本期“知而行”讲座有幸邀请到旅日专栏作家俞天任先生,为听众朋友们详细解读昭和军阀的正式诞生。
西安∣一个人的收藏——姚谦《一个人的收藏》新书发布会
地点:曲江新区雁南一路西安音乐厅
主讲人:姚谦(音乐人)
地点:鼓楼区广州路173号先锋书店
主讲人:王小帅(导演)
王小帅用《薄薄的故乡》讲述了他的人生故事,这本书中的文字、无意中幸存下来的老照片、儿时的素描、父母的家书等,装订而成的,是一个无故乡的人的精神故乡,如一部最终剪辑而成影片。乡愁与电影间的联系,全部被写进了书里。先锋书店邀请读者与王小帅一起,沿回忆路线,缓缓步入导演王小帅的世界。
嘉宾:南京老克(资深媒体人)、速泰熙(书籍装帧艺术家)等
《南唐的天空》是南京老克采写29个江南私密文化遗址的记录。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就像《南唐的天空》里所写的古人,虽然他们似乎已经灰飞烟灭,但只要你有心通过阅读和游走来寻找,用自己的个体生命去丈量,你就可以感受到这些江南的清魂——它就像朗朗的月光,观照你的内心!
地点:建设路秦岭路西元广场三楼东侧纸的时代书店
嘉宾:潘采夫(专栏作家)、李辉(《人民日报》文艺部副刊编辑)
民族迁徙的中转之地,兵荒马乱不断的中原土地上的人们,可晓得历史上的先人身处何地?未来的我们又将去往何方?听两位嘉宾怎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