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你们,让我能按时探望孩子。”不久前,一起因离婚后探视子女引发的家事纠纷成功化解,当事人王女士感激不已。
纠纷的化解得益于天津市西青区张家窝镇探索的婚恋家庭纠纷“发现+化解+预防”全周期管理工作法。张家窝镇党委副书记、政法委员张德旭介绍,近年来,该镇针对婚恋家庭纠纷隐蔽性、反复性、突发性等特点,创新推出上述工作方法,全力破解“家事难断”“私事难理”难题。
数据显示,张家窝镇三年来累计化解处置各类婚恋家庭纠纷220余件,接待处理妇女诉求210余件次,延伸开展心理疏导730余人次,有效维护了镇域安全稳定。
纠纷发现在早
张家窝镇有15.7万常住人口、4.7万户家庭,其中近七成是外来人口。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平房变楼房、村民变居民,镇域内还迁居民、外地来津落户人员、租住户等各类人群混居,导致辖区内婚恋家庭纠纷呈现种类多样化、数量大幅上升趋势。
基于此,张家窝镇建立“警格+网格+妇联+N”的排查模式,组织社区民警、网格员、妇联执委等开展“敲家门、叩心门”行动,将掌握的第一手风险隐患及时上报镇综治中心,综治中心每月定期进行动态分析,并逐一落实化解举措。
同时,162名村居专职网格员,810名由居民代表、楼门栋长、社区党员、居民志愿者、快递员等组成的微网格员队伍发挥着“前哨”作用,让基层治理工作的触角直达千家万户。
为解开二人的“疙瘩”,民警、网格员、调解员等多次登门调解,试图让二人重归于好。但每次调解过后几天,周大娘与张大爷又怒气冲冲地来到社区寻求帮助。
“在调解过程中,我们发现周大娘与张大爷的婚姻关系很难修复。”张家窝镇综治办负责人袁媛告诉记者,对于夫妻感情破裂、矛盾难以调和的家庭,离婚或许也是一种解脱。最终经过调解,周大娘与张大爷自愿达成离婚共识,并通过诉讼手段处置了财产归属问题。去年年末,在张家窝镇多部门的努力下,周大娘与张大爷达成一致意见,同意离婚。
调解全线推动
“区分风险等级、条线联动调解”是张家窝镇化解婚恋家庭纠纷的“妙招”。
2023年7月,张家窝镇下辖社区网格员在入户走访时了解到,冯大妈和陈大爷两位老人独自居住,常因生活琐事吵架,后矛盾升级,陈大爷多次在酒后对冯大妈使用暴力。
得知情况后,社区网格员及时上报镇综治中心,综治中心通过信息共享机制将该线索同步至派出所、妇联、司法所等部门,开展联调联处。
经过多次调解,陈大爷向冯大妈道歉并承诺以后不再施暴,冯大妈也通过倾诉宣泄了情绪,二人最终达成和解。
袁媛介绍,张家窝镇按照村居排查上报、镇定级管理的流程,综合两地分居、家庭暴力、离婚等14项风险因素,将婚恋家庭纠纷由高到低确定一、二、三类风险等级,分别由区、镇、村居三级处置,做到“一案一分析、一案一定级、一案一对策”。
此外,张家窝镇以妇联执委、治保主任、巾帼志愿者、律师和心理咨询师为主体,成立324人婚恋家庭纠纷调解志愿队伍,活跃在镇域内的各个村居。依托镇、村居两级调解组织和妇女儿童维权站形成多方联动,多元化解的工作合力。
防线关口前移
以家庭“小和谐”促进社会“大和谐”。张家窝镇采取多种形式,推进婚恋家庭纠纷预防在前。
2021年以来,张家窝镇以“民法典宣传月”“国际反家暴日”等重要节点为契机,累计开展集中宣传100余场,受众达4万余人次。依托区级巾帼普法讲师团资源,实现群众“按需点单”,妇联“送法上门”,组织普法讲座60余场。常态化开展家教家风宣传月活动,组织社区家庭教育培训近900场。目前,该镇获评全国、市级、区级“最美家庭”达79户。
张家窝镇还针对妇女权益维护、儿童教育等社区治理热点问题,邀请辖区女党员、巾帼志愿者等定期召开妇女议事会,通过“议集体事、议身边事、议家庭事”,让妇女群众参与问题解决过程,共享基层治理成果。
张家窝镇党委书记苗洪生表示,将持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进一步完善婚恋家庭纠纷“发现+化解+预防”全周期管理工作法,做到早预测、早排查、早发现、早介入、早调处,将风险隐患化解在萌芽状态。
原标题:《法治网刊文|“发现+化解+预防”全周期管理工作法天津西青张家窝镇推动婚恋家庭纠纷多元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