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横空出世,并迅速成为信托乃至整个财富管理市场翘楚的家庭服务信托发展情况究竟如何?智信研究公司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年底,已有近三分之一的信托公司推出了自己的家庭信托品牌,全市场保有规模最大的公司刚刚突破10亿元,第二梯队的规模在3亿元—5亿元。
“我们对家庭服务信托未来的发展持谨慎乐观态度。乐观是基于需求客观存在,服务客群规模大,万亿市场规模值得期待。谨慎是距离产能爆发,信托公司除了需要提供低波动稳定保值增值的资管产品外,还需要零售服务的技术系统与审批流程重塑、信托公司运营人员配置、估值核算电子化程度及频率等多方面基础设施的完善。”上述人士表示。
规模:先快后慢再加速
2023年3月,《关于规范信托公司信托业务分类的通知》(以下简称“三分类新规”)正式落地。家庭服务信托业务被明确列入“资产服务信托”的第一大子类别“财富管理服务信托”项下,初始设立时实收信托要求不低于100万元,期限不低于5年。
相较于门槛较高的家族信托,家庭服务信托显著降低了设立门槛,但同样具有家族信托具备的财富隔离、传承、规划、分配等各类功能,极大地拓宽了其能够服务到的客户群体。
实际上,在三分类新规征求意见阶段,信托公司已开始纷纷布局家庭服务信托,三分类新规落地之后,该业务更是受到信托行业乃至整个财富管理市场的热捧。
“家庭服务信托业务在渠道端能够实现批量落地。家庭信托是信托制度普惠和信托账户普及优良工具,中产家庭通过信托账户可以实现照顾家人、风险隔离、金融资产专业化管理等方面的需求。另外,各类财富管理机构均有业务转型的迫切需求,即站稳客户立场,从销售产品到配置产品。短期落地困难主要在于客户和服务人员对信托知识的掌握、资本市场标品的投资表现等因素。”上述中信信托私行客户服务部负责人向记者表示。
服务:从多方面优化提升
随着家庭服务信托规模增长,信托公司也在不断拓展提升其服务的场景功能。
对于家庭服务信托下一步优化提升的方向,上述中信信托私行客户服务部负责人认为,一是进一步打磨标准化客户服务模式,提升服务供给效率和客户体验;优化营销推广方式,让更多普通中产家庭了解信托账户的功能和价值。二是打通消费支付场景,与受益人的多种消费场景结合,为家庭成员提供资金保管和支付结算等多场景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目前行业内对于家庭信托账户功能的优化提升主要包括四个方向,包括多元资产装入、分配中的代理支付、灵活高效的投资管理以及特色化的增值服务。”孙阳在上述研报中提到。
收益:不能以牺牲盈利为代价
记者也注意到,某财富公司在宣传家庭服务信托时提到“坚持信托无设立费,修改受益人和分配方式不限次数且免费”。
此前,五矿信托财富管理中心总经理何飞也曾对外表示,目前家庭服务信托尚未形成成熟的盈利模式,而且市场竞争激烈,出现服务和报酬不匹配的情况,甚至出现零报酬展业。“实际上,该类业务需要强大的科技系统、受托管理能力以及优质的增值服务体系支持,不收费的模式显然不可持续。在长周期的信托存续期间,如果信托公司为受益人提供优质的受托管理服务是免费的,此种商业模式将难以为继。”
实际上,盈利困境是财富管理服务信托普遍面临的痛点。以家族信托为例,毕马威在《2023年信托业报告》中提及,家族信托从整体导向上,规模是各家信托公司现阶段的最大诉求,甚至是唯一诉求。“跑马圈地”策略和配套的考核导向固然有助于各家信托公司抢占快速扩容的市场并在排名中占有一席之地,然而以牺牲盈利为代价,不利于业务模式的升级和能力的打造,容易陷入低水平竞争,从长远看可持续性不甚明朗。
保险金信托也面临同样的问题。据记者此前了解,信托公司开展保险金信托业务目前主要收取设立费跟管理费两项费用。其中,设立费多数按单计费,一单业务一般不超过3万元;管理费则是在保单成功赔付,资金进入信托账户之后才开始,费率多在5‰以下,有的信托公司收取的管理费甚至低至1‰。
“家庭服务信托的推广过程是非线性的,需要有足够的耐性和战略定力,这是一个先有资源投入,但未必能很快看到产出的发展过程。”中建投信托方面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