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诈骗套路深,老年人用钱要谨慎

新民晚报报讯(通讯员王丹记者袁玮)投资理财诈骗、保健养生诈骗、婚恋骗局……养老诈骗手段层出不穷,看似各不相同,但套路却有迹。梳理虹口区法院审理的几起典型案件,总结一些诈骗套路,希望老年人提高警惕,守住自己的钱袋子。

保健品诈骗

2017年起,被告人季某为销售“寿叶堂”保健产品,招募多名业务员,由业务员使用话术骗取多名老年客户上门听课,再安排沈某冒充中医夸大病情,骗取老年人信任,借机推销公司保健品,夸大产品疗效、虚构治愈率,欺骗其购买公司的高价保健产品。被害人被骗金额达数千元至数万元不等。

法官提醒:不要轻信所谓的保健品“包治百病、专治疑难杂症”的说法,如有需要,请去正规医院诊断治疗,谨遵医嘱,如需购买保健品也请到正规药店购买。

“投资理财”诈骗

这些所谓的内幕股、强势股实际上都是在股票软件中随机选取的,高学历“专家”也是公司虚构出来的。这些客户在“专家”指导下操作股票,无论股票涨、跌,业务员都会有相应的话术以稳住客户,而一旦发现被骗,要联系客服时,就会被拉黑、再也联系不上。2014年7月至2017年6月,被告人汪某经营期间诈骗金额达4900余万元。

法官提醒:投资必须选择合法正规的平台和机构,不在来历不明的网络平台及App上投资及炒股,不相信所谓的“专家”“内幕消息”;不加入未经核实的投资炒股群,这些群十有八九是为你“量身定制”的骗局。

保险骗局

被告人张某是某瀛保保险经济公司负责人,为开展虚假业务,从他人处非法购买了多家正规保险公司的老年客户名单,由话务员冒充该保险公司业务员,以分红补贴、赠送利息等理由将其邀至公司,再以旧的保险合同不合算为由骗其退保,并与瀛保公司签订新的保险合同并支付保费。

古董收藏品诈骗

温情婚恋诈骗

法官提醒:一些不法分子将婚介诈骗当成“生财之道”,打着为老年人服务的旗号,编话术、扮角色,成立有婚托、有红娘、有运营者的“婚介公司”,精心设计婚介诈骗陷阱。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xinmin.cn2024AllrightsreservedTech-vm-2-11

THE END
1.我被婚恋公司套路了俗话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因单身多年,去年7月F先生想通过婚恋公司的网站寻找到自己的另一半,但在交了一万多元的会员费后,该婚恋公司安排的几次相亲都让他很不满意,他想退回费用也被拒绝。近日,F先生通过96339热线讲述了他通过婚恋公司找对象被套路的经历。 https://szb.qzwb.com/qzwb/pad/cons/202402/05/content_67372.html
2.23000字,讲清信息流广告数据分析。(二)常用的爆款套路 七、数据分析 (一)广告分析的指标 (二)数据分析的基本思路 (三)信息流广告的规律 (四)信息流广告数据的特点 (五)账户调整”三板斧“ 八、 推荐资料和工具 (一)资料 (二)广告学习的平台 (三)查看数据的平台 一、信息流广告基本介绍 https://blog.csdn.net/junhongzhang/article/details/119157037
3.婚恋平台套路深,爱情骗局不保真!套路分析 第一步:寻找目标 诈骗分子一般选择的诈骗目标都是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单身青年,利用他们渴望爱情的心理,进行主动搭讪,同时按照不同剧本打造“完美恋人”人设。 目标为女性时,人设就是:“精英才俊”,高学历、高收入、大公司高管,为人风趣幽默、温柔体贴,因为工作繁忙或感情不顺耽误了婚姻;目标是男性时,人设就是http://gaj.jz.gov.cn/info/1083/20861.htm
4.广东检察机关发布微信诈骗犯罪案例分析套路二:虚构身份获取被害人信任进而骗取财物。不法分子以婚恋交友为幌子,利用微信“摇一摇 “附近的人”、“漂流瓶”等功能结识被害人,虚构身份并获取其信任,在建立恋爱关系后进而骗取财物;或冒充领导、生意伙伴加好友后实施诈骗,不法分子利用微信难以查证身份的特点,在窃取或通过其他途径获取微信用户个人信息后,冒充领导http://m.cnr.cn/news/20170512/t20170512_523752003_tt.html
5.婚恋平台6大套路,婚恋平台不靠谱主要是人不靠谱其实,这种“高匹配度”的说法多半是建立在算法的基础上,而算法的背后,是对你个人资料的“表面”分析,像是兴趣爱好、年龄、地域等等,却忽略了你心底的需求与感情。这种浅层次的匹配,根本无法确保你和对方的情感契合,更别提什么“真正的灵魂共鸣”了。 #套路三:高价收费“恋爱顾问”你注册某个婚恋平台后,忽然有一http://www.aichao521.com/hunl/272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