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何时起,媒人渐渐被称为“媒骗”,她们骗吃坑钱的各种手法在市井间广为流传,并且一次次刷新人们的认识。媒骗多不多?几个不同乡镇的大龄未婚男青年不约而同地说:“大把”、“只要是未婚男青年,谁没经历过几个媒骗?”
以为是亲戚热心张罗,结果成了媒骗“工具”
相亲时,按照风俗,男青年都会给媒人一个红包,红包丰俭由人,聊表谢意。可如今,在媒人的种种“神操作”下,这种风俗早已变味。
小雅妈妈托亲戚朋友四处“搜寻”适龄男青年,那次相亲经历,让小雅恍然发现,自己居然成了媒骗的“工具”。
(资料图片,图文无关)
介绍人住在陆川马坡镇,是小雅堂嫂的妈妈,小雅一开始以为对方是受妈妈所托,热心张罗。相亲那天,按介绍人要求,她和妈妈特意从玉林去到马坡镇。
见到相亲对象时,小雅才知道,对方也是特意从玉林赶来。“既然大家都在玉林,为何还大费周章把人叫来马坡见面?”吃完饭后,小雅的心中的疑团瞬间解开。
分别时,相亲对象给在座的每个人都发了一个红包。回程路上,小雅妈妈不由感叹,原来堂嫂的妈妈是“专职”媒人。
红包个数打破想象,她们让人“大开眼界”
相亲给媒人红包是不少地方的习俗,33岁“被相亲”无数次的李好曾试过“一次给了10个红包。”
“男女双方各一个媒人,封顶就两个,怎么给了10个红包?”面对记者的不解,李好数出自己经历过的媒骗“索钱手法”:
“媒人对红包多少是否设限?”
李好笑出了声,“媒婆会提前有意无意地说明红包的底数,少则一百,多则几百。还会当场拆红包,她们不要脸面,你总不能不要尊严吧?”
李好直言,我有个朋友在媒婆的介绍下去相亲,对女方的第一印象很好,于是又请吃饭又请唱歌,花了几千元。可过后也没成,探究之下才发现,女方已有男朋友,只是不满意,想找个条件更好的。
为得媒人红包,她们不顾实际想要“拉郎配”
60岁的陈阿姨是兴业县城隍镇人,媒骗成了他们村最近议论最多的关键词。陈阿姨说,“我们村有户人家的女儿从小瘫痪,一直养在家里。有一天,媒婆上门,跟这姑娘的妈妈说,邻村有个男青年,四肢健全,只是走路有些一瘸一拐,年龄相当,家庭条件也好,若你家姑娘能嫁过去,后半辈子就有个依靠。姑娘的妈妈一听,马上就同意。”
让大伙意想不到的是,说是经过5个媒人才相互认识、联系上男女双方,所以相亲那天,来了5个媒人。姑娘的妈妈嫁女心切,给每个媒人都封了500元红包。最后,男方的妈妈见到女方后很不满意,媒人红包、饭钱全都拒付。
陈阿姨说,村里大伙都对这事议论纷纷,女方不仅花了两三千元,还被男方数落,很失面子。归根结底,都怪媒骗一味图钱。
(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关于我们
图文采集:记者庞献
原标题:《奇葩!玉林男子去相亲,花了几千元后竟发现女方有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