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我这种长期单身、社交圈过分狭窄,且挖掘过身边朋友的朋友,还没有合适发展对象的人,似乎只能通过交友软件才能偶尔拥有一场约会。
还记得往年春天一到,我这颗想恋爱的心就会蠢蠢欲动,然后小手就会不自觉地点开软件,右滑匹配到一些心动对象。
可是到了今年,我感觉自己变成了一尊无欲无求的石像,点开了软件压根没有右滑的想法,心里想着是不是我太久没打开了,遇不到什么人,甚至还花重金买了一个月的会员。
可是当神秘的面纱揭开,当那些右滑过我的对象一股脑的全都摆在了我面前,那一刻,我突然产生了一丝厌恶感。
这种厌恶感不是觉得那些异性不好,只是,我好像彻底失去了恋爱的欲望。
前几天我在小红书刷到一个女生写的dating日记,标题的那句“社交软件是件自讨苦吃的探索”一下子就戳中了我的现状。
今年是我下载交友软件的第三年,用过软件的人都知道,你会在这里以一种极其高频且浓缩的形式见识约会文化的多样性。
所以出于自我保护机制,简介里写着fwb或者短期关系的我不划、动不动豪车美景的我没兴趣划,看起来还是学生模样年纪很小的我不敢划,最后剩下来的人已经寥寥无几。
即便如此,那些刚打招呼就图谋不轨的人还是太多了。甚至还有一次,我刚觉得对方有礼貌且风趣幽默,结果他突然自爆自己有女友,然后一边觉得对不起女友和我忏悔,一边问我有没有兴趣文爱。
对我而言,光是右滑到一个有眼缘,没有乱七八糟的事,且能正常交流的人都好像变成了一种难事。
不能说我的体验是完全糟糕的,其实我也和还不错的人约会过。
之前我曾见过一个金牛座的男生,我是出于简介里他写着喜欢盲盒右滑的他,第一次我们约在了烤肉店,相互交换故事,讲述自己在交友软件上的奇妙经历。没过几天,我们又去看了一场电影,他和我爱看的类型很重叠。
在接下来的日子,还打卡了咖啡店,去看了艺术展,只不过我们几乎没有透露太多个人信息,可以说我们礼貌且克制的成为了相互排解寂寞的饭搭子。直到疫情,我们也就慢慢断了联系。
还有一次是一个策展人,那天我下班赶到餐厅,刚坐定没多久,我感觉我还没能好好观察他,就直接问我:“想不想当我女朋友?”。在惊诧之余,我其实更好奇他怎么就有了这个想法,结果一问才知道他上个月刚分手。
那天晚上,他很坦诚地和我揭露了自己的难过,和服务员点了三瓶啤酒边说边喝,最后说到眼睛泛红,才停止了话题。或许他是个深情的人,但对于我这个旁观者而言,他不过是个为了脱单而脱单的人,他的喜欢和好感好像来得很随便。
我忘不掉的还是那个刚刚从上海辞职回北京的产品经理。他很健谈,从刚匹配成功到见面,好像我们总是有着聊不完的话题,但是他太“会”了,说的每一句话都有一个明确的目的,让我为他赶快心动。
他清楚地知道我想听到哪些话,能随时给到回应,能无时无刻说出对我的夸奖,也会在每一次见面时认真观察我的变化,主动和我倾诉近期他生活的变化和烦恼。
我承认我挺喜欢他的,甚至开始产生了恋爱的期待。可是即便我们见过好几面,我还是不了解他,他总给我一种疏离感。即便他曾和我表达过心意,但更多的是那种没有成本的试探,没有过明确的态度。
可能我们都是害怕受伤的人,都在等着对方先递出橄榄枝,也可能我只不过是一个猎物,他在等着我上钩。故事的结局就是还没等我琢磨明白答案,他就在某一天把我删了,仿佛我们从没见过面交过心。
很多人都说不要试图在交友软件上期待着爱情,这无非是个能够给你机会认识陌生人的地方,我很清楚这个至上原则。
可即便如此,在我见识了各种人,经历了几场约会后,我真的疲惫于再通过“划一划”的方式找到一丝丝爱情的可能性。
好像我在这里总能遇到不对的人,然后开启一场不间断的精神内耗。他们浮躁地看待爱情,也并不期待和善于经营长期关系。
我开始逐渐变得麻木,因为人和人之间的联系就是一顿饭的时长,每个第一次接触都会是最后一次,吸光我所有精力,把我本就不多的平和拿走,越排解寂寞反而越寂寞。
然后我开始慢慢失去了爱人的能力,不想再去费劲挑选一个心仪的对象,因为接触下来的结果都一样。也不想在见面后透露自己的故事,大家都在说着半真半假的话,直到有一个方先跌入陷阱。哪怕当我遇见一个真诚的人,我也会阴暗地看待对方,觉得他在骗我。
我不否认有些人在这里掌握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幸运,遇到了自己的另一半。可这种概率太小了,小到我要经历各种折磨才能遇到那么一个。也可能这种幸运随处可见,但是并不会发生在我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