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做筛选,不做教育”的社交潜规则是近些年流行的一种说法,指的是——把合适的人从人群中筛选出来,而不是把不合适的人教育好。具体到恋爱中,就是“选择另一半时,一旦发觉对方与自己‘志不同道不合’,就立即止损、放弃,转而寻找新的恋人。”
这一“新说法”,对很多中老年夫妻而言,是“颠覆性”的。在婚后生活中,夫妻不可避免地均会面临诸多家庭矛盾,这是生活的常态。面对矛盾,难道“一言不合就分手”?还是学习经营,慢慢磨合,在柴米油盐的日子里与另一半共同进步?近日,记者采访了两对夫妇,听听他们是什么看法。
我用“忍耐”化解婚姻矛盾
家住青岛市南区台湾路的方先生与妻子结婚快50年了。说起这几十年来的婚姻生活,方先生直言,“谁家没有矛盾?两个人过日子,如果再有了孩子,会不断遇到各种矛盾,买房钱不够怎么凑、孩子学习不好怎么寻个出路、婆媳矛盾怎么解决……我的解决办法就是——沟通,沟通不了的就忍耐。”妻子在一旁接话说,“老方遇到事都会和我商量,我俩大多数时候是能够通过沟通达成一致意见的。遇到就是不一致时,他就不吭声了。”
说话间,方先生拿出了一本藏书《名人名言录》,其中一页他有划线,“婚姻生活中最重要的事就是忍耐”。“这是俄国作家契诃夫的名言。我很认可。这里的忍耐,并不是逆来顺受,而是提高自己,从自己做起,纠正自己身上负面的东西,如此才能使双方相处弱化矛盾。久而久之,两人的关系才会趋于稳固和恩爱。”方先生进一步谈到,“提高自己,取长补短的做法,正如法国作家莫洛亚·安德鲁所说‘成功的婚姻是一座必须天天重建的大厦’。这种重建,不是推平重建,而是修理、修复、修缮……”
“‘只做筛选,不做教育’的观点有一定道理,但更适合婚前,即‘婚前要瞪大眼’,‘婚后要睁只眼闭只眼’。”方先生妻子谈到。
用“离婚”解决矛盾是“不得已”
家住青岛宁夏路的金先生胡女士是姐弟恋,两人相差2岁,如今他们已走过了32年的婚姻。针对近些年离婚率不断攀升的现状,金先生认为,“现在很多婚姻之所以结得快、离得也快,就是‘一言不合就分手’,双方都缺乏责任感,还美其名曰‘只做筛选,不做教育’。”“社会发展太快了,各种新名词层出不穷”,胡女士坦承她是头一次听说“只做筛选,不做教育”。“两口子过日子,不可能每件事都严丝合缝,要是按这种说法,离婚率还得高。用‘离婚’来解决婚姻的矛盾是‘最后不得已的办法’。”金先生胡女士强调。
与此同时,他们也肯定这一规则的积极之处,“婚前的确是要好好‘筛选’,尤其是品格、家风等,如果婚后才发觉品格方面有重大短板,导致婚姻不幸福,甚至赔上身家性命,那就真是悲剧了。”金先生胡女士提到了最近热映的爱情悬疑片《消失的她》,“这就是典型的婚前没有好好‘筛选’导致的悲剧”,但他们同时认为,“毕竟是极个别的,不具有普遍性。婚姻的幸福,除了‘婚前做好筛选’,更重要的是‘婚后学习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