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晚报·看法新闻12月17日消息,称00后女儿在加拿大留学期间迷上映客直播,三个月内打赏男主播花掉65万多,母亲刘女士以女儿名义起诉映客直播的经营企业北京蜜莱坞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要求退钱但一审败诉。
判决后原告上诉,目前北京市第三中级法院已经受理此案。
母亲:16岁女儿偷偷打赏给映客主播65万元
2015年9月初中毕业后,小雅(化名)到加拿大读高中。
刘女士说要报警,这时小雅承认是自己偷偷修改了支付密码将钱转走,并删除了信息记录。钱,已经花掉了。
刘女士随后去了加拿大。这时她才知道,女儿沉迷上了映客直播,钱大多用来打赏映客上的男主播了。
让刘女士完全不能接受的是,自己即便在加拿大盯着女儿并严格限制她的零花钱,但女儿还是趁自己用银行卡付款的时候偷偷记下了支付密码,之后拿着银行卡到银行提现4万加币,部分用来打赏主播。
“这些钱都花出去了。”刘女士说这件事让自己特别震惊。但女儿似乎不觉得这是多大的事儿,“她告诉我说,有啥呀,大家都玩呀,我同学他爸还玩呢!”
刘女士被迫把自己所有银行卡都改了密码。她想不明白,女儿是未成年人,消费这么多钱,映客怎么会同意,后来她发现,女儿是用自己的身份证号码做的实名认证。
刘女士是某集团企业高管,独自带着女儿生活。据刘女士讲,女儿性格比较内向,但遇到聊得来的人也挺能说。在国内的时候,她没发现女儿沉迷直播,到加拿大之后,刘女士才发现女儿的同学各个都在看直播,也打赏主播。
在生活上,刘女士都会尽力满足,一旦女儿做错了事,“我就会训她”。
刚到加拿大的时候,小雅才15岁,生活上有很多不适应,每次和妈妈哭诉,本来是希望得到安慰,刘女士却用一种成人的方式理智地告诉女儿该怎么做。
刘女士说,女儿告诉自己,她打赏的主播都是温柔、善解人意的,如果你花的钱多,还能跟他对话。
按照映客的机制,网友用钱充值钻石,钻石可以用来买礼物,礼物打赏给主播后,后台会将礼物兑换称映客币,在主播的映票贡献榜上显示。
有四位男主播,小雅打赏最多。他们的昵称分别是“哈na张文源”、“李闪闪”、“神父森”、“callme飞龙”。
尽管小雅已经很久没有再上映客直播了,但“花花”的映币贡献榜上,小雅仍然以75万之多的映币贡献排在第三位。刘女士说,“花花”是小雅打赏最多的主播。
刘女士找到映客直播的经营企业北京蜜莱坞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称当初的打赏都是未成年的女儿付出去的,要求退钱,未果。
刘女士认为,这种事不会只有自己才会遇到,而是涉及很多未成年人和他们被瞒着的父母,对孩子对家庭都造成了伤害,于是以女儿为原告将北京蜜莱坞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起诉,要求确认买卖合同无效,被告返还657734元及利息。
该公司表示,即使是起诉之后,涉案账户仍有充值行为,由此可以说明刘女士是认可充值行为的,该公司也无法审查操作账户的人到底是谁。公司有理由相信账户的充值消费行为均为刘女士所为,双方的合同关系有效。
该公司还认为,获得打赏多的主播,也给刘女士账户回赠了礼物,明显存在意思联络,而且礼物可以转换为人民币提现,且涉案账户购买的钻石只剩下24个,价值2.4元,之前的基本消费完毕,不存在退款基础。
证据不足一审败诉,原告已上诉
2017年9月6日,法院一审判决驳回原告诉讼请求。判决后,刘女士一方上诉。目前,北京市第三中级法院已经受理了此案。
“这事儿弄得我焦头烂额,都一年多了。现在的孩子呀……”说到这些,刘女士长长地叹气。现在,小雅已不再上映客直播。
映客上花钱买钻石平台无身份验证
记者在使用映客直播app的过程中发现,按照映客的要求,只有网友想发起直播或从账户提现的时候,才必须实名认证,实名认证时除了需要输入姓名、手机号码、身份证号,还需要人脸识别。但刘女士称,女儿当初做实名认证时没有人脸识别措施。
当记者首次进入某位主播的直播间时,会有直播消息提示,“潜力股,XX进入直播间。”
“未成年人经不住诱惑,但映客直播并未限制未成年人进入。作为企业,我认为要有基本的道德底线。”刘女士说。
(本文原题为《00后65万打赏男主播,买钻无须实名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