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建国”成了“约死群”里的“名人”,也成了最忙碌的人。他开始一个个地通过添加好友的请求,一个个地跟这些人聊天。这个时候他发现,其实“约死群”里的很多人,根本“没必要死”,他们需要的只是帮助。
事件回顾
心灰意冷
胡靖5月26日约上网友烧炭自杀。虽然胡建国认为腾讯对“约死群”的监管有责任,但他无法摆脱作为父亲的自责,他想知道儿子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
在这个群里,胡建国见到很多和儿子一样随时准备赴死的人。胡建国总结他们为以下几类:“无知者、贫困者、感情受挫者、绝症患者、抑郁症患者,还有人是赌博、网贷欠钱的”。
在这个灰暗的网络世界里,胡建国觉得心情压抑,他曾经在里面说一些正能量的话,还把朋友拉进来帮他“壮声势”,但马上被群里的人攻击,有人还故意用胡靖的事情质问他。无奈之下,胡建国只能向北京市公安局举报了这个拥有400多人的名为“煌川水”的约死群。
在“约死群”里还不到三天时,看着每天都是“99+”的聊天记录,胡建国觉得很无助。他说:“我决定放弃一切诉求,身心俱疲,感觉一切都很苍白、无助,也看到了个人的渺小。就让他们自己做主,随风而去吧。”
无法放下
胡建国自己说放下,但是他发现,进入了“约死群”,就无法放下。因为他无法看着一个个年轻的面孔从自己眼前走入死界的大门。
就在胡建国报警后的第二天下午,群被封。胡建国觉得这应该是向北京市公安局举报后的结果,这让他有了一丝安慰。
7月9日,胡建国在一个群里发现有三个年轻人相约到湖南自杀,其中一个人已经准备好了炭、胶带和安眠药,为了向另外两个人表达诚意,还将手机号发到了群里。胡建国向湖南警方报警,警方通过手机号找到了这三个年轻人,将他们从死界的大门前拉了回来。
警方的两次行动,让胡建国的心里产生了丝丝暖意,至少他觉得,社会不是对这类事情不闻不问。而成功地救回了三个年轻人的生命,挽救了三个家庭,这些都让胡建国开始意识到,自己在约死群中还有更重大的意义。
他开始一个个地通过添加好友的请求,一个个地跟这些人聊天。这个时候他发现,其实群里的很多人,根本“没必要死”,他们需要的只是帮助。
成功劝生
对于儿子的事,胡建国只得叹气。他告诉小伙子,为了3万块钱自杀,不值得,找一份工作,每个月还两三千块钱,有一年半载也就还上了。而小伙子则告诉他“欠钱了就没心情工作”。
后来的几天,胡建国经常主动给小伙子发信息,谈一些生活琐事。有一天,小伙子突然说:“我要找工作了,能不能给我20块钱复印照片和简历。”
“太耗费精力了,但是想着他们也是一条条生命啊,能救一个是一个吧。”为了劝这些年轻人走出困境,鼓励他们重拾信心走向社会,胡建国给不少人打过钱,一个月开销达数千元。
胡建国成功劝导一位自杀青年
劝生者们
湖南三个烧炭自杀的青年并不是胡建国救下的唯一案例,7月23日,有两个青年相约在山西大同烧炭,其中一个人留下了手机号,另一个人则爽约了。留下手机号的这个青年独自实施了烧炭行动。好在胡建国通过朋友向当地公安机关报警,民警马上找到了这位自杀青年,经过民警的批评教育,他也打消了寻死的念头。
“其实群里的很多人都是这样,稍微有一个正向的引导,他们就会清醒过来。”胡建国说。
有一天,胡建国收到了一名网友给他的截图,截图中,胡靖正在教给“前度”烧炭自杀的方法,这让胡建国很诧异,“我儿子跟一个导师一样,在教别人怎么自杀,这些方法他又是从哪儿学会的?”
发截图的是另一个劝生者李俊华,他曾经在一个“约死群”里看到胡靖发言的截图,但是他并没有意识到胡靖会这么快就去自杀,“他当时并没有约死的迹象,后来报道出来,我还很奇怪,怎么好端端的就死了”。
一名29岁广东小伙,因为赌博欠了28万,便要约上李俊华一起到三亚跳崖。李俊华还记得他一下飞机时那种“期盼”的眼神,“他急切地问我,咱们要去哪儿(死)?”
李俊华告诉广东小伙,28万的赌资跟他本人130万的欠款相比,只是个零头。李俊华说,“我都没有去死,你为什么要去死?”
李俊华鼓励他把事情跟家人坦白,得到家人的帮助。“他很在乎他妈妈。我就跟他说,你不要以为死了就一了百了,讨债公司会去找你妈妈,所以你最起码要在死之前把钱还清。”
李俊华说,他本身是学医的,学的就是治病救人的道理,虽然他现在还无法成为一名医生,但自己劝生的行为同样是在治病救人。
几乎每个“约死群”里都会有一两个劝生者,而这些劝生者,有的就跟胡建国一样,因为有家人约死的经历,他们无法眼睁睁地看着相同的悲剧发生。王珂也是一位劝生者,他告诉胡建国,自己的弟弟也是相约自杀的,于是他进群劝生。
无计可施
这些劝生者在“约死群”里似乎有着天然的共鸣,在群里说一两句正能量的话,马上就会互相认识起来。如果遇到一些突发状况,他们也会互相商量办法。
前几天,群里有消息说四个青年携手从宾馆跳楼自杀,李俊华曾与其中的两人见过面,但劝生效果不佳,如今心里倍感遗憾。其中一个网名为“阿K”的20岁女生,令他记忆深刻。
“那个女生好像是因为什么原因,跟男朋友分手,但男朋友很爱她,还去专门找过她。”李俊华说,当时他正在海口,那个女生来找他,他开导了那个女生,还帮助那个女生联系了她的男朋友。李俊华就向那个女生强调一点:你不要总待在那个群里,不然你不会有好下场的。
李俊华见过的另一个人网名为“深海的鱼”。他家里很有钱,但自己却觉得28岁了什么事情都没有做成,于是就出现了抑郁。他多次尝试自杀,一开始想去三亚跳崖,没有胆量,后来尝试汽车尾气,结果停在路上的车还被撞坏了,也没有死成。李俊华劝过他很多次,但“深海的鱼”很偏激,根本不听。
而胡建国现在每次劝生失败,听到自杀死亡的消息时,都会发出一声叹息,“这是一个生命啊,可以想象家人见到他时的那个场景。我都是经历过的,撕心裂肺啊!”
死界屏障
在劝生者看来,群中的人并不是真心想死,他们中的很多人只是暂时受挫,处在一个人生的低潮期。“真想死的,直接就死了,群里的人,其实对死是犹豫的。”
所以,他们还有救。
前几天,胡建国在整理儿子遗物的时候发现,在自杀前两个月胡靖曾经买过很多书,其中就有一些是有关人生和生命的书籍。可是很多书连封套的塑料皮都没有拆开。“他很久之前可能就已经陷入对生命的彷徨中,但是他自己的学习能力又不够,想不明白,自己又不说。我们做父母的认为孩子还小,还是没有深入孩子的内心。”
现在,“胡建国们”以切肤之痛,成了死界大门的最后一道屏障。他们能劝回一些人,救下一些人,但是还有人源源不断地涌向那个大门。
劝生者们普遍认为,“约死群”中的人以35岁以下的青年人居多,尤其是20多岁的人占了大多数。他们很多人都是刚刚步入社会,缺乏应对社会的能力和经验,对人生的设计过于理想,接受不了任何打击,而很多人的价值观又比较单调,认为没有钱就活不下去。
他们发现,很多“约死群”中的自杀者并没有严重的抑郁症,也没有真的走投无路,他们更多的是暂时没有想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而约死群则告诉他们一个看起来很简单的办法——“一了百了”。
“归根结底还是不能让这些人聚在一起。”李俊华说,“约死群”的负能量为有自杀意图的人提供了“勇气”。
群主建“全员禁言群”作为备用,保存好友信息,以便群被封后建新群,并称“封了我三个群,没有关系”
道高一尺
于是,胡建国将劝生的目标放在群主“疯癫狂人”身上,希望他能够解散手下所有的“约死群”。
“疯癫狂人”自称只有17岁,他要等到18岁的时候再死。而据他自己所说,其手下控制着二十多个约死群,他曾颇为炫耀地跟胡建国说,“只要我不死,死群就不会死。”
群中一旦有人自杀,很可能就被死者家属发现而举报,腾讯就会封群。“疯癫狂人”却很懂得控制群逃避举报的方法。
建一个“禁言群”并加群成员为好友,这样就可以让群成员牢牢地与群主“疯癫狂人”绑定在一起,即便有人举报了这些有相约自杀言论的群,被封的也只是这些群,另外的群却不会被封。然后,“疯癫狂人”就可以建一个新群,再将成员全部移到新群中去。新群的名字可以换个新名字,也可以还叫之前的群名。
这一招,胡建国是领教过的。有一次他眼看着“疯癫狂人”的约死群被封,但是不到半个小时,新群就建好了,并且把之前的群成员又都加入了新群。
所以,胡建国只能苦口婆心地去劝“疯癫狂人”,给他讲明群主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胡建国曾经以为他害怕了,“疯癫狂人”一度解散了所有群,包括全员禁言的“彼岸花”群。但没想到,第二天群又建了起来。胡建国质问他,“疯癫狂人”却说“应大家需要”。
该事件在网上也引起了网友的热烈讨论,有网友说:“这个爸爸真的是超级英雄!”
有网友说:“严查这些群。”
还有的网友说“生活很短暂的,请珍惜它。”
平台加强监管
12355青少年维权在线专家给出心理分析和法律建议
心理分析
◇为什么选择群里相约自杀?
其中从众心理也不容忽视,也许有的人自己并非真的想自杀,但是受到同伴的“鼓励”或“结伴”同行,便受到了“鼓舞”,失去了自己本来的判断。
法律建议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网络用户根据宪法的规定,享有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权。《互联网群组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第十条规定:“互联网群组信息服务提供者和使用者不得利用互联网群组传播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禁止的信息内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第七条规定:“从事互联网业务的单位要依法开展活动,发现互联网上出现违法行为和有害信息时,要采取措施,停止传输有害信息,并及时向有关机关报告”。
姚艳姣还指出:在“约死群”中,一些仅仅只有自杀倾向的人,容易受到他人的教唆和影响,从而坚定了自杀的念头甚至付诸实施。我国刑法认为,生命是行使其他一切权利的基础和前提,自身放弃生命的承诺是无效的,杀人者需要受到刑法制裁。相约自杀、教唆自杀、帮助自杀者在特定情况下,可能涉嫌犯罪并承担刑事附带民事责任。
因此,“约死群”因其内容涉嫌违法犯罪,应当受到法律的规范和取缔。
【2018年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千校千项”成果遴选活动火热进行中】
300位强国一代新青年,200组匠心传播好作品,2018年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千校千项”成果遴选活动火热进行中,期待你的参与~
如果你在社会实践中有独特的心得、体会、感想、收获,如果你拍摄有创新创意的优质作品,如果你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有作为,有品质、有修养,现在进入官网申报,用创新性、创意化的形式展示你的实践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