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环球网校温馨提示:心理咨询师考试已进入备考阶段,为了大家能更好的系统复习,心理咨询师频道为心理咨询师学员整理了“2017年心理咨询师三级变态心理学考前复习:常见心理异常的症状”,主要讲变态心理学考点。请仔细阅读。
精神科医生是为了诊断和治疗,心理咨询师是为了鉴别和转诊。可以对需要进行系统治疗的患者进行辅助性的心理咨询,条件是:①经过系统临床治疗,病理性症状缓解或基本消失以后②咨询的主要目标是社会功能的康复和预防复发③必须密切配合精神科医生一起实施。
第一单元认知障碍(感知、思维、注意记忆智能、自知力)
认知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四种基本的认知过程;语言是符号系统,不是认知,言语是认知活动,但不是基本的认知过程。
一、感知障碍
(一)感觉障碍①感觉过敏:由于病理性或功能性感觉阈限降低而对外界低强度刺激的过强反应。见于神经症或感染后虚弱状态②感觉减退:见于抑郁状态、木僵状态和意识障碍患者对针刺反应迟钝,NS器质性疾病时常常有感觉减退③内感性不适:躯体内部性质不明确、部位不具体不舒适感,或难以忍受的异常感觉。见于精神分裂症、抑郁状态、神经症和脑外伤后综合征。
(二)知觉障碍
1、错觉:指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有固定倾向的,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病理性错觉不能接受现实检验,在意识障碍的谵妄状态时,错觉常带有恐怖性质。
2、幻觉:无对象性的知觉。感知到的形象不是由客观事物引起,并对此坚信不疑。
(三)感知综合障碍:感知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如大小、长短、远近时产生变形。症状分为视物变形症(视物显大症、视物显小症)、非真实感(像布景、水中月、镜中花,油画中的肖像,没有生机。见于抑郁症、神经症和精神分裂症)、窥镜症(面孔或体形改变了形状,自己的模样发生了变化,因而在一日之内多次窥镜,见于精神分裂症和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二、思维障碍
(一)思维形式障碍:包括联想障碍和思维逻辑障碍。
1、思维奔逸:兴奋性的思维联想障碍,指思维活动量的增加和思维联想速度加快而言。语量多,语速快,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词汇丰富,诙谐幽默。自诉“脑子转得快”,严重时,谈话的内容中夹杂着很多音韵的联想(音联),或字意联想(意联)。即患者按某些词汇的音韵相同或某句子在意义上相近的联想而转换主题。谈话内容很容易被环境中的变化所吸引而转换谈话的主题(随境转移)。见于躁狂状态或情感性精神障碍躁狂发作。
3、思维贫乏:思想内容空虚,概念和词汇贫乏,无明确的应答性反应或回答得非常简单。回答时的语速并不减慢,这是思维贫乏和思维迟缓精神症状鉴别要点之一。沉默寡言,很少主动讲话,询问时回答:“没有什么要想,也没有什么可说的。”对上述精神症状漠然处之,并不以为是精神病态表现。见于精神分裂症或器质性精神障碍痴呆状态。
4、思维松弛或思维散漫:联想松弛,内容散漫。对问题的叙述不够中肯,也不很切题,答非所问,交谈有困难。监考发现有一道问答题所答内容与所问问题毫无关系,前后两次提醒。对答题内容仍不修改,“我已经看过了,这道题就这样回答。”见于精神分裂症早期。
5、破裂性思维:意识清楚,思维联想过程破裂,谈话内容缺乏内在意义上的连贯性和逻辑性。单独语句在语法结构正确,但主题与主题,语句之间却缺乏内在意义上的连贯性和逻辑性,旁人无法理解其意义。严重的,在个别词句之间也缺乏连贯性和逻辑性,言语更加支离破碎,语句片段,毫无主题可言,称为语词杂拌。是精神分裂症特征性的思维联想障碍之一。
6、思维不连贯:意识障碍+词语杂拌。见于脑器质性和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有意识障碍时。
8、思维插人和思维被夺:在思考的过程中突然出现一些与主题无关的意外联想,对这部分意外联想有明显的不自主感,认为这种思想不是属于自己的,是别人强加给他的,不受其意志的支配,称思维插入。若在思考的过程中突然认为自己的一些思想(灵感或思想火花)被外界的力量掠夺走了,称思维被夺。两者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9、思维云集(强制性思维):不受支配的,强制涌现,杂乱多变,毫无意义,毫无系统,与周围环境也无任何联系。往往突然出现,迅速消失。乌云密布,突然消失,又见阳光。强制性思维与思维插人和思维被夺的区别在于,思维插人和思维被夺时,还有属于自己的,受愿支配的思维活动。而在强制性思维时,患者认为他的思维活动已经完全不受自己意愿的支配,已经没有属于自己的思维活动了。见于精神分裂症、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10、病理性赘述:不能简单明了、直截了当地回答问题,夹杂了很多不必要的细节。并不觉得自己说话啰嗦,反而认为这些都是其认真交谈和回答问题时必不可少的内容。不听劝说,坚持要按照他原来的想法把话讲完。在讲了很多完全可以省略的谈话内容以后,最后终于讲出了其本次谈话的主题和中心思想。见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11、病理性象征性思维:指主动地以一些普通的概念、词句或动作来表示某些特殊的、不经解释别人无法理解的含意。例如,夏天抱住冰冷的暖气片不松手。反映出形象概念与抽象概念之间的联想障碍,即混淆了具体的形象概念(暖气片)与抽象概念(工人阶级)之间的界限。见于精神分裂。正常人可以有象征性思维,如以鸽子象征和平,游行时高举红旗象征革命。
12、语词新作:自己创造文字、图形成符号,并赋予其特殊的含意。把几个无关的概念或几个不完全的词拼凑成新的词,以代表某种新的概念、含意。“这个字读作手心,是书桌的意思。”见于精神分裂症。
13、逻辑倒错性思维:以思维联想过程中逻辑性的明显障碍为主要特征。推理过程十分荒谬,既无前提,又缺乏逻辑根据,尽管如此,却坚持己见,不可说服。生物老师拒食,吃饭、吃菜就是对祖先的不孝了。见于精神分裂症。
(二)思维内容障碍
1、妄想:是一种脱离现实的病理性思维。
(1)特点①以毫无根据的设想为前提进行推理,违背思维逻辑,得不不符合实际结论②对荒唐的结论坚信不移,不能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进行知识教育以及自己的亲身经历来纠正这种荒唐结论③具有自我卷入性,以自己为参照系。
(3)根据妄想内容的不同分:被窃妄想、变兽妄想、非血统妄想。
(4)按照妄想的起源以及妄想与其他精神症状的关系分类:①原发性妄想:突然发生,内容不可理解,与既往经历和当前处境无关,也不是起源于其他精神异常的一种病态信念。以突发性妄想(妄想的产生非常突然,找不到任何心理学上的解释)最常见。妄想知觉是指患者突然对正常知觉体验赋以妄想性意义。如,看到家犬,说:“我要被提拔了,调令很快就会送到我们单位。”妄想心境是指患者对他所熟悉的环境突然感到气氛不对,周围环境已经发生了某种对他不利的变化,使得患者有某种不祥的预感。尚不能明确地说出周围究竟发生了什么对其不利的事情。如果未能得到及时的治疗,常常进一步发展为被害妄想。原发性妄想是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性症状②继发性妄想:指以错觉、幻觉、逻辑推理障碍情感高涨或低落等精神异常为基础所产生的妄想,或者在某些妄想的基础上产生另一种妄想。见于很多种精神疾病,在诊断精神分裂症时,其临床意义不如原发性妄想。
2、强迫观念(强迫性思维):指某一种观念或概念,反复地出现。知道不必要,甚至荒谬,力图摆脱。事实是违背意愿,想摆脱,又摆脱不了,为此而苦恼。强迫性回忆、穷思竭虑、计数、怀疑、对立观念。常伴有强迫动作。多见于强迫症。
3、超价观念:是一种在意识中占主导地位的错误观念。有一定的事实基础,但是是片面的,与实际情况有出入的。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坚持不能自拔,并且明显地影响到行为。见于人格障碍和心因性精神障碍。
编辑推荐:
(一)、注意障碍:注意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不做认知加工,感知觉、思维、记忆、智能活动等等之所以能够正常进行,均需要注意的参与,因此注意是一切心理活动共有的属性。注意可以判断是否有意识障碍(特指对周围环境的意识障碍),意识障碍时总是伴随有注意障碍①注意减弱:主动和被动注意的兴奋性减弱,以至注意容易疲劳,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从而记忆力也受到不好的影响。见于神经衰弱症状群、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及意识障碍时②注意狭窄:注意范围显著缩小,主动注意减弱,当注意集中于某一事物时,不能再注意与之有关的其他事物,见于有意识障碍时、激情状态、专注状态和智能障碍患者。
(三)、智能障碍:智能包括注意力、记忆力、分析综合能力、理解力、判断力、一般知识的保持和计算力①精神发育迟滞:指先天或围生期或在生长发育成熟以前,大脑发育不良或发育受阻,以致智能发育停留在某一阶段,不能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长,其智能明显低于正常的同龄人。致病因素有遗传、感染、中毒、头部外伤、内分泌异常或缺氧②痴呆:是一种综合征(症候群),是意识清楚情况下后天获得的记忆、智能的明显受损。分析综合、判断推理、记忆力、计算力下降,后天获得的知识丧失,工作和学习能力下降或丧失,甚至生活不能自理,并伴有精神和行为异常,例如思维贫乏、情感淡漠、行为幼稚、低级的和本能的意向活动亢进等。是脑器质性的,但须与少见的、大脑无任何器质性损害的、由心理应激(精神创伤)引起的假性痴呆进行鉴别。假性痴呆预后较好。
四、自知力障碍:自知力是指患者对其自身精神病态的认识和批判能力。神经症患者通常能认识到自己的不适,主动叙述自己的病情,要求治疗,医学上称之为自知力完整。自知力是精神科用来判断患者是否有精神障碍,精神障碍的严重程度,以及疗效的重要指征之一。
第二单元情感障碍
一、以程度变化为主的情感障碍
(一)情感高涨:经常面带笑容,自诉心里高兴,就像过节一样。因而精力充沛,内心充满幸福感,睡眠减少,爱管闲事。自我感觉良好,自我评价过高。有的认为自己能力强,赚钱容易,花钱大方,乱买东西乱花钱。有时自负自信,流于夸大,可有夸大妄想。有的易激惹,情绪容易波动,说到伤心事,也会哭泣流泪,但是很容易随着别人和患者谈论高兴的事情,而使患者恢复原先的好心情。动作行为有感染力,经常能引起周围人的共鸣。如果思维奔逸,情感高涨,动作增多同时存在,则构成躁狂状态,见于情感性精神障碍躁狂发作。
(二)情感低落:面带愁容表情痛苦悲伤。自诉精力不足,失眠(或睡眠过多)。喜欢安静独处,由于思维迟缓对社会交往变得顾虑重重。愉快感缺失,原有的业余爱好和个人兴趣不复存在。自我感觉比实际情况要差,自我评价过低。自信心不足,流于自谦,可有自责自罪、自罪妄想。有时表现长吁短叹。可有自杀企图和行为。思维迟缓、情感低落、动作减少同时存在,则构成抑郁状态,见于情感性精神障碍抑郁发作、器质性和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例如脑卒中后抑郁等。
(三)焦虑:在缺乏充分的事实根据和客观因素的情况下,对其自身健康或其他问题感到忧虑不安,紧张恐惧,顾虑重重,犹如大祸临头.惶惶不可终日,即使多方解劝也不能消除其焦虑。常常伴有憋气、心悸、出汗、手抖、尿频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严重的急性焦虑发作,称惊恐发作,患者常常有濒死感、失控感,伴有呼吸困难、心跳加快、手心出汗、尿频、尿急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惊恐发作一般持续几分钟到半小时左右。焦虑和惊恐发作见于焦虑症、惊恐障碍。
1、A.Lewis把焦虑看作一个精神症状或精神病理状态,加以症状学的描述。
2、Gebsattel:没有焦虑的生活和没有恐惧的生活一样,并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这就是说,一定程度的焦虑是有用的和可取的,甚至是必要的。焦虑是对生活持冷漠态度的对抗剂,是自我满足而停滞不前的预防针,它促进个人的社会化和对文化的认同,推动着人格的发展。
3、1894年,Freud发表了一篇论文,主张从神经衰弱里分出一个特殊的综合症:焦虑神经症。分为三类:(1)客体性(恐惧)①原发的②继发的:这不是客体的出现或再现所引起,而是它出现的可能性引起的焦虑(2)神经性:这是意识不到的焦虑,是阻抑于无意识里的焦虑,造成焦虑的威胁来自本能冲动(3)道德性:危险来自超我,被体验为耻感和罪感。
4、临床表现:A.Lewis认为焦虑作为一种精神病理现象具有以下几个特点:(l)是一种情绪状态,基本的内心体验是害怕,如提心吊胆,忐忑不安,甚至极端惊恐或恐怖(2)是不快的和痛苦的,可以有一种死在眉睫或马上就要虚脱昏倒的感觉(3)指向未来,它意味着某种威胁或危险,即将到来或马上就要发生。(4)实际上并没有任何威胁和危险,或者,用合理的标准来衡量,诱发焦虑的事件与焦虑的严重程度不相称。(5)同时有躯体不适惑、精神运动性不安和植物功能紊乱。
5、归并和简化后的焦虑症状包括三方面①与处境不相称的痛苦情绪体验,典型形式为没有确定的客观对象和具体而固定的观念内容的提心吊胆和恐惧,称为漂浮焦虑或无名焦虑②精神运动性不安。坐立不安,来回走动,甚至奔跑喊叫,也可表现为不自主的震颤或发抖③伴有身体不适感的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如出汗、口干、嗓子发堵、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竖毛、心悸、脸上发红发白、恶心呕吐、尿急、尿频、头晕、全身尤是两腿无力感。
(四)恐怖:某些患者遇到特定的境遇(参加集会)或事物(看到家犬或剪刀等尖锐的物品),产生紧张恐惧,明知没有必要,却无法摆脱。脱离随即消失。见于恐惧中经症。
二、以性质改变为主的情感障碍:①情感迟钝:对一般情况下能引起鲜明情感反应的事情反应平淡,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例如相依为命,病后判若两人。不仅仅指正常情感反应量的减少,一些高级的、人类所特有的、很精细的情感(例如劳动感、荣誉感、责任感、义务感等等)逐渐受损,但还没完全丧失,见于精神分裂症早期以及脑器质性精神障碍②情感淡漠:指对事情,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漠不关心,表情呆板,内心体验缺乏。见于精神分裂症衰退期和脑器质性精神障碍③情感倒错:情感反应与现实刺激的性质不相称。或是情感反应与思维内容不协调。见于精神分裂症。
第三单元意志行为障碍
一、意志增强:意志活动的增多。躁狂状态情感高涨时,患者终日不知疲倦地忙忙碌碌,虎头蛇尾,一事无成。而有被害妄想的患者受妄想的支配,不断地调查了解,寻找所谓的证据或到处控告。
二、意志缺乏:表现为缺乏主动和积极性,行为被动,生活极端懒散,卫生极差。严重时连自卫、摄食及性的本能都丧失。见于精神分裂症精神衰退时,痴呆。
三、意志减退:指意志活动减少。常见于①抑郁状态患者,并不缺乏一定的意志要求,但受情感低落的影响,总感到自己做不了事。或是由于愉快感缺失,对周围的一切兴趣索然,觉得干什么都没有意思,以至意志消沉,使学习、工作或家务劳动成绩受到明显的影响。自知力部分存在②意志减退,可见于上文所叙述的程度较轻的意志缺乏,即意志低下患者。虽上述两类患者的意志活动,较他们正常时都有明显的减少,这是两者的相同点。但是内心情感体验不同,疾病诊断有别,治疗方案各异。
四、精神运动性兴奋:分为协调性和不协调性。协调性动作和行为的增加与思维、情感活动协调一致,且和环境协调一致。动作和行为是有目的的,可理解的。见于情感性精神障碍躁狂发作。不协调性动作杂乱无章,动机和目的性不明确,使人难以理解。见于精神分裂症的青春型或紧张型、意识障碍的谵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