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光:这届年轻人,七夕也能过成单身狂欢——2021当代青年婚恋状态研究报告

极光发布《这届年轻人,七夕也能过成单身狂欢——2021当代青年婚恋状态研究报告》,通过分析2021当代青年婚恋状态,发现当代年轻人超过一半没有男/女朋友,他们享受单身,更愿意搞钱搞事业,并通过丰富的爱好取悦自己,还出现了多元化的恋爱关系,应对这个“内卷”的时代。

极光观点

单身万岁:当代年轻人超过一半没有男/女朋友,三分之一是从未谈过恋爱的“母胎solo”,他们享受单身,更愿意搞钱搞事业,通过丰富的爱好取悦自己。

两性观念反转:男性择偶更喜欢女生家境好,女性则希望在恋爱关系中占据上风,可以自己买房和出钱约会,也憧憬和“年下男”来一场姐弟恋。

互联网成新相亲场:男性和面临婚姻压力的80后90后喜欢用陌陌、连信等认识陌生女性,直接解决问题;女性和Z世代追求灵魂社交,有共同兴趣才能聊下去。

七夕也成“单身节”:除了情侣的浪漫消费,单身族也在这一天通过独自吃饭、看电影、出游和剁手来刷存在感和宠爱自己;恋爱中的人却有甜蜜的烦恼,八成男性需要为节日耗费金钱和精力。

相信爱情的Z世代:Z世代的恋爱出于爱情,只因缘分到了遇上对的人;恋爱路上他们比90后更向往婚姻,也期待组建家庭生育孩子。

多元化的恋爱关系:当下恋爱模式更加自由,可以是挂名情侣,也可以把伴侣处成兄弟,还有人选择周末夫妻、两头婚、纸性恋等亲密关系,应对这个“内卷”的时代。

目录

01单身篇

02恋爱&婚姻篇

PART01单身篇

当代青年每两人中就有一人是单身狗,还有三分之一是“母胎solo”

极光调研结果显示,处于适婚年龄(20-40岁)的人群中,有55.5%的人目前为单身状态,其中有34.6%的人从未谈过恋爱

分代际来看,已经在“奔三”路上的90后,有46.4%的人目前仍为单身状态,且“母胎solo”的占比有19.0%。

男性、高线城市人群更容易单身

男性群体中,处于未婚且单身状态的比例达55.6%,而女性的比例为39.2%;男性单身人群比例更高,也许与我国人口男女比例失衡有所关联。

从城市等级来看,常住在高线城市的人群中未婚且单身状态的比例高于低线城市,其中一线城市的单身人群比例高达62.0%,这与高线城市年轻人口更密集的因素有关。

单身原因千千万,“搞钱”和“搞事业”是首要

总体来看,婚恋经济门槛变高、职场和学业内卷、社交圈子变窄、享受单身生活是这一代青年选择单身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90后和95后两个代际青年的单身原因表现出较明显的特征性:前者是因为怕麻烦以及害怕受伤而选择单身;后者对待爱情则很佛系,既不主动出击,也认为别人配不上自己。

当代年轻女性独立意识渐强,更会享受单身状态

对比不同性别人群来看,女性选择单身的原因相对男性来说更“复杂”:男性单身的最主要原因是考虑到自身的经济状态,而女性则更多的是纯粹享受单身状态,还有近四成的单身女性已经把恋爱排在了工作和学习后面;说明面对爱情,大部分的女性并没有大众“刻板印象”中的那么“恋爱脑”。

单身不孤单,生活和灵魂都能自我取悦

尽管一个人,但单身人士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都特别丰富,相比其他人,单身人群最喜欢的活动是追星,TGI达到119,其次是打游戏和泡吧蹦迪,TGI分别是114和113。

嗑CP能带给当代年轻人精神上的愉悦,满足幻想的快乐,因此超过7成单身人士喜欢嗑CP。

物质条件和精神世界的丰富,让年轻人脱单意愿下降

当今生活条件的改善,为年轻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世界都带来极大丰富,生活上更加充实有趣,心理上也可自我满足,让单身年轻人自我取悦的同时,也降低了脱单的必要性和主观意愿。

婚姻是两家人的事,男性和大城市人群择偶看重家境好

“男强女弱”已过时,当代男性不再执着于地位问题

当下年轻男性的择偶观念较以往产生明显转变,女方收入更高不再是影响择偶的因素,97.7%的男性能接受女方收入比自己高。

我国高中、本科及硕士教育中女性比例高于男性,女性将成为高学历人才的优势群体,而男性在选择伴侣的时候也表示,高学历往往代表更高的能力和素养,是女性的加分项。

年轻女性越发占据上风,学历越高越能接受姐弟恋

超过四成女性接受“姐弟恋”,31.2%的女性表示男友可比自己小5岁,女性学历越高,对“姐弟恋”的接受程度越高。

年轻人交友主要在线上,90后难逃亲戚介绍

线上社区交友平台(包括陌生交友及兴趣社交平台)已成为当代年轻人接触潜在婚恋对象的主流渠道,其中超30%的90/95后会通过陌生交友平台和兴趣社交平台来找对象,而00后对于“兴趣交友”的偏好度明显更高,占比超40%。

但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年纪的增长,单身人群还是逃不掉被长辈安排相亲;90后单身群体中有36.8%的人会通过长辈或亲戚来认识潜在婚恋对象,而95后和00后的比例分别为23.2%和14.3%。

离家近容易被父母催婚,单身女性受催婚的压力更大

从不同城市线来看,生活在四线及以下城市的单身人群中高达64.3%的人会通过长辈亲戚给自己介绍朋友,定居在低线城市的年轻人放弃到大城市打拼,选择留在父母家庭身边,因此时常被父母催婚。

单身女性中,曾被亲戚长辈介绍朋友的比例为24.7%,高于单身男性,出于传统观念及生育年龄限制,女性面临着更大的催婚压力。

近三成网友的生活日常离不开线上社区交友

根据极光大数据,社区交友平台的月活数量超过2.8亿,接近全国手机网民的三成。逢年过节放假回家,用户更加活跃于线上交友平台,不忘完成“婚恋”KPI。

作为当代年轻人主流的交友渠道,社区交友平台深受用户青睐,用户一个月打开app可达65.5次,平均每天要打开app两次以上,线上交友成为了一种高效可行的社交模式。

男性更渴望认识陌生女性,女性则希望有共同兴趣再交流

从性别分布来看,陌生人交友平台男性是主力用户,基于位置匹配交友的产品男性占比可达7成以上;同时男性普遍乐于进行游戏交友,寻找志同道合的玩家。

相比之下,女性用户更喜欢泛娱乐化的内容,绿洲、豆瓣等围绕图片、书影音的兴趣交流平台女性是主流,占比超过6成,成为一股女性向的清流。

Z世代还在追求灵魂社交的路上,90后80后直奔配对目的

不同年龄层的网友对线上社交有明显不同的偏好。16-25岁的Z世代用户注重兴趣爱好交流,Soul、绿洲、豆瓣及游戏交友类app更能让他们获得精神共鸣。

26-35岁的80后、90后用户正值适婚年龄,寻找伴侣的需求迫切,喜欢使用陌陌、连信等基于距离和视频实时配对的交友软件,效率更高。

大多网友能客观看待线上交友,保持人间清醒

当下单身青年对使用陌生交友平台的态度相对理智和谨慎,无论是否使用过平台,认为平台存在信息不对称等弊端的比例都是最高的,分别占49.3%和40.9%,大部分人也觉得平台交友不能过分当真,主要是为了好玩。

使用过平台的用户看法会更加正面,他们认可平台的作用,认为能帮助他们扩大社交圈子,提高匹配对象的成功率。

脱单是一门生意,四成单身用户曾为寂寞付费

使用过在线交友平台的单身用户中有超过四成表示,曾付费购买增值服务。通过付费,用户可以提高信息审核和对象筛选的门槛,或者增加和潜在对象互动的机会。

用户付费的主要目的是保障真实可靠的交友环境,以及接触更多优质的交友对象和资源。为了脱单,这届年轻人非常认真,不惜付出财力。

七夕不仅是情侣的节日,更是单身族的狂欢

从往年七夕期间各大平台的数据来看,这种浪漫节日在刺激“浪漫经济”的同时,也引爆单身人群的过节热潮,单身族网购、出游以及餐饮观影消费的比例均比平日上涨,他们似乎以行动表明一种态度:单身无畏,快乐万岁!

PART02恋爱篇

当代婚恋观:80后90后为完成任务,Z世代还相信爱情

总体来看,当代青年开始恋爱或结婚的最主要原因是“遇到了那个对的人”,95后在这一点上最纯粹,其次是为了“减少孤独感”。

除此之外,还有不少80后表示谈恋爱或者结婚是因为“年纪不小了”,以及“不停被父母催婚”;部分90后则更多是为了“满足社会的期望”。

Z世代比90后更向往婚姻,享受恋爱经历

Z世代对婚姻的期待值更高,接近六成95后和00后对婚姻持有期待态度。他们投入恋爱的目的是为了结婚,受父母正面价值观的灌输和经济条件的改善,Z世代愿意相信和追求美好的婚姻关系。

95后及00后有过多次恋爱经历的占比更多,达到4-6次的分别占16%和14.8%,相比之下,面临婚姻压力的90后显得佛系,没有积极采取行动。

五分之一的情侣仅维持着挂名关系,恋爱模式更加开放自由

谈及与伴侣的相处状态,除了主流的“养成型”和“共生型”,20.1%的已脱单人士仅仅是“挂名”伴侣,维持着形式上的关系。

随着95后、00后进入婚恋年龄,一些更加开放的恋爱关系也被接纳,比如把伴侣当成兄弟处,甚至保持开放式关系。

周末夫妻、两头婚、纸性恋,新型亲密关系更多元

男女地位越来越平等,女性更加独立,更多新型和多元化两性关系出现并被接纳。周末夫妻、两头婚等相处模式是年轻一代应对工作压力、高昂房价以及原生家庭赡养问题的一种处理方法,而选择“纸性恋”的年轻人也许认为“不婚不育保平安”。

曾经理性的男性也希望通过信任和尊重维系爱情

维系一段成功的恋爱或婚姻,恋人们认为最重要的前三个因素都来自于精神层面,包括包容信任、尊重以及三观契合。

女性一如既往地感性,重视精神交流以及生活中的仪式感和小浪漫,但当代独立女性也比男性更加看重经济基础等物质因素;相对理性的男性要求被信任和被尊重,同时也希望有私人空间。

女性喜欢通过冷战应对吵架,男性则先解释和道歉“保命”

应对吵架,男女的处理方式有所偏差,女性更喜欢冷战,男性则更倾向于通过主动道歉或跟对方讲道理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已婚人士并不能比单身人士收获更多幸福感

婚姻仅仅是影响幸福感受的第五大因素,比婚姻更能影响幸福感的是健康、收入、家庭关系和社会保障。对已婚人士来说,他们需要保持稳定的工作,负担家庭支出,因此时常承受来自于工作、社会人际关系和情感方面的压力。

关于生娃,还年轻的Z世代表示憧憬,90后丁克率更高

在生娃这件事上,95后和00后觉得未来会要孩子的比例最高,高于备受催婚催生压力的90后;正值黄金生育年龄的95后,生育热情高涨。

由于适育年龄的限制,一部分90后正抓紧备孕,但其中也有相当一部分已经想明白决定做丁克一族,不生孩子的比例还高于95后和00后。

浪漫节日八成男性需要耗费金钱精力,高昂消费无法避免

以情人节为例,每逢浪漫节日,出于传统观念和宠爱女生,男性总是“为爱买单“的一方,占比达85%。

为女性挑选礼物是耗费男性金钱和精力的一个重要事项,礼物开销在1000元以上的,占比超过三成;女性对礼物的要求较多,除了常规的包包首饰,不少女性希望男性能花心思挑选、个性化定制。

为提高年轻人结婚意愿,社会需从生活和心理层面提供支持

正值适婚年龄的年轻人大多是独生子女,也是从互联网中成长起来的一代,特殊的成长环境让他们喜欢独处,当今高昂的房价和高强度的工作节奏,也劝退不少年轻人结婚的考虑。

为提高婚姻率,需要从法律、社会保障及个人心理层面为年轻人提供支持,特别是保障女性怀孕后的职场权益,减轻生育焦虑。

报告说明

2.数据周期

3.数据指标说明

具体数据指标请参考各页标注。

5.报告其他说明

极光数据研究院后续将利用自身的大数据能力,对各领域进行更详尽的分析解读和商业洞察,敬请期待。

关于极光

极光成立于2011年,是中国领先的开发者服务提供商,专注于为开发者提供稳定高效的消息推送、一键认证以及流量变现等服务,助力开发者的运营、增长与变现。同时,极光的行业应用已经拓展至市场洞察、金融风控与商业地理服务,助力各行各业优化决策、提升效率。

THE END
1.告诉儿女:找对象有房有车已经过时,有“新3样”才是王道!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婚姻观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曾经,有房有车是许多年轻人择偶的“金标准”,但如今,这些物质条件已经不再是衡量幸福的唯一标尺。作为新时代的家长,我们应该告诉儿女,找对象时,有房有车已经过时,真正重要的是“新3样”。一、责任感与会生活:幸福婚姻的基石 在爱情的甜蜜中,我们或许会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6858593244790151&wfr=spider&for=pc
2.当代年轻人的婚姻观1/ 10当代年轻人的婚姻观: ? 2/ 10当代年轻人的婚姻观: ? 3/ 10当代年轻人的婚姻观: ? 4/ 10当代年轻人的婚姻观: ? 5/ 10当代年轻人的婚姻观: ? 6/ 10当代年轻人的婚姻观: ? https://k.sina.cn/article_2709577332_pa180de74027014dwo.html
3.当代年轻人的婚姻观两个人因为打麻将拌了两句嘴就闹分手,还要,把男友的身份证扔了。说是丢了。 我的天,幸好,刚没和她聊天,要不然得后悔死。 作为一个旁观者,我不禁反思, 难道当代的女生就这样。 不得不说,咱们国家的女性是世界上地位最高的了。 可我却觉得这个让她们成了蹂躏男性的罪魁祸首。 https://www.jianshu.com/p/2fc464467c14
4.《珍爱网2021年轻人婚恋观图鉴》:既是独立个体也能胜任“家庭合伙人“七普”“三胎”后的第一个七夕,珍爱网对年轻人关于恋爱、婚姻、家庭的真实想法发起调研,共回收有效样本4682份。 一、当代年轻人恋爱观:期待对的TA出现,但也享受一个人的生活 95.3%的年轻人期待一段甜甜的恋爱,希望爱情自然发生和想尽快脱单都是单身青年的心声。而对于少数不期待爱情的人来说,除了顾虑谈恋爱的https://finance.eastmoney.com/a/202108132045625271.html
5.2024年中国婚恋社交服务行业消费者分析:年轻一代婚姻观念改变,25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约七成被调查者认为必须要找到合适的结婚对象才会选择结婚。青年一代更看重感情和精神层面的契合,而非仅仅基于物质条件的考量。目前,晚婚和不婚现象在当代年轻人中越来越普遍,他们不再急于进入婚姻关系,而是更愿意耐心等待,找到能与自己共振的灵魂。https://www.iimedia.cn/c1020/101640.html
6.浅谈当代青年的婚姻观浅谈当代青年的婚姻观现代青年的婚姻观有一个较为明显的特点,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单身,独身主义群体逐渐增多。与父辈比较而言,父辈们的婚姻相对更长久,并不都是因为幸福,很多时候是因为不知道不幸福,当然不知道不幸福也是幸福。比如女性被家暴没觉得对方在犯罪,男性觉得打是情骂是爱,于是稀里糊涂其乐融融。中国人重家庭https://www.docin.com/touch/detail.do?id=2290187245
7.Soul发布《2024年青年婚恋观念及趋势调查报告》,揭示年轻人婚恋观报告指出,父母、朋友、教育背景、社交媒体和时事新闻是塑造不同世代婚姻观念的五大主要因素。尽管父母对年轻人的婚姻观念有显著影响,但这种影响力正逐渐减弱。从80后到00后,我们见证了代际间在婚姻价值观和择偶标准上的分歧,年轻一代越来越倾向于追求平等的相处方式和缩小择偶标准上的分歧。 http://www.xinminweekly.com.cn/shenghuo/2024/09/19/24602.html
8.当代青年的恋爱婚姻观.ppt的更周到。但中国人心底都把父母放的 很重要,他们都会去询问父母的意见, 衷心期盼父母的祝福。 择倡自主程度进一步提高,独身男女比 例有所 婚姻和家庭中的平等,离 婚率逐年 开放,对家 的 代青年的婚恋观渐趋开 爱情:不再信奉爱情全上 对年轻人来说,他们更加重视爱情在人生中的地 https://www.taodocs.com/p-444606241.html
9.陆章流:农村出现剩男趋多现象探析当代农村青年人的传统婚姻观念意识淡薄,甚至是不屑,把传统婚姻道德当作老思想、老观念,是落后的表现,从而造成婚姻不稳定,离婚率明显上升。相对而言,农村女人不愁嫁,离了容易改嫁,而男方则不同,一旦离婚就再难结婚,这是造成剩男的另一个原因了。 三、引导帮助青年男女树立正确的婚姻观,为年轻人创建良好的婚姻环境http://www.kunlunce.com/bxht/fl11111/2024-02-22/175551.html
10.《心居》深度评论(共十篇,已更完)(心居)剧评第五篇:三个细节,看懂冯晓琴的精明和算计第六篇:过分依靠巧合,忽视人物逻辑,我找到《心居》狗血的根源第七篇:深扒《心居》第18集,施源进爱蒙,顾清俞的婚姻进入倒计时第八篇:卖色上位,劈腿冯茜茜,顾昕的阴暗超乎想象第九篇:《心居》的智商排行榜,冯晓琴仅居第三,第一名不是顾清俞第十篇:很难过,《心居》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428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