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阶段是学生个人成长与知识储备的关键时期,心理健康作为一切行动的基础要素,对大学生学习和生活至关重要。近日,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2022年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良好,考研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风险因素。《报告》指出,大约21.48%的大学生可能存在抑郁风险,45.28%的大学生可能存在焦虑风险。那么,大学生该如何调节心理压力?专家为你支招。
绝大多数失眠都是心理情绪导致的
《报告》中显示,大学生上学日的睡眠时长平均为8小时,接近8成大学生睡眠时长在7小时及以上(79.14%),大部分学生(53.80%)自我评估的睡眠质量好(“比较好”“非常好”)。而睡眠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显示,睡眠质量较好学生的抑郁和焦虑得分均显著低于睡眠质量较差的大学生,且抑郁和焦虑风险也较低。
对于这种情况的出现,鲁小华鼓励大学生要聚焦当下,这有助于可以更专注地活在当下,而不是活在未来的焦虑和恐惧之中。此外,还可以做正念冥想、瑜伽等方面的练习,有助于不被外界所羁绊。
备考学生存在过度焦虑的情况需及时干预
《报告》指出,有50.44%的大学生打算读研。打算读研学生的焦虑风险显著高于没有读研打算的学生。尽管适度的焦虑情绪有利于备考和学习,但是如果备考学生存在过度焦虑的情况,需及时干预。
另一个重点,就是需要知道自己拥有哪些资源。比如个人的资源,可以跟老师、同学多交流,知道自己擅长做什么,在他人眼中你比较优秀的部分是哪些。然后是家庭的资源,比如父母的职业,以他们的视角来看,可以从哪些角度支持我们的发展。最后就是公众的资源,即搜索信息的能力。
鲁小华强调,我们的触角越多,拥有的资源越多,越有可能进行全面的思考,也能提升我们的这种控制感,焦虑就更不容易出现。
健康良好的恋爱关系是心理健康的良药
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大学生正处于亲密对孤独的冲突阶段。因此,在大学阶段,恋爱可能与大学生的人格发展和心理健康水平有关。
《报告》指出,有27.61%的大学生处于恋爱状态,有41.93%的大学生处于单身且不想脱单的状态,有25.40%的大学生处于单身想脱单的状态,其余学生未报告。
记者||董超
原标题:《中科院发布《2022年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考研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