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11月生,河北省辛集市人。1964年南开大学中文系毕业。现为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民族艺术研究所所长,教育部省属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顾问、校务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组顾问。历任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主任、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北京写作学会高级顾问、南京李香君故居陈列馆名誉顾问、北京市社科规划组成员、北京市社科联第三届委员会委员、北京市高校职称评委、北京市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等。
教学情况
给本科生开设:宋元文学作品选讲、中国古代戏曲史、元人散曲研究等课程。
近五年科研著述情况
论文
1.戏剧家的权利与职责:关于“历史剧”问题的思考,中国戏剧,2003(3).
2.元曲拾趣(5篇),《人民政协报·学术家园版》,2004.01.12-05.17.(连载)
3.关汉卿杂剧选·序,大中华文库·英汉对照本·关汉卿杂剧选,外文出版社,200
4.09.
4.戏曲的特性与版本研究,《书品》,2004(6).
5.说《邯郸记》,2006…中国遂昌汤显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6.勿忘中华文化的实践品格,人民政协报,200
7.09.26.
7.《邯郸记》评议,戏曲研究,2007(2).
8.从平民到英雄——元代水浒戏与明代小说《水浒传》比较论析,国立台湾戏曲学院《戏曲
学报》,2008(3).
9.牡丹亭畔何为情,南京师大学报,2008(4)
专著
《新选元曲三百首》(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
《元曲精粹解读》(中华书局2005年)
《宋词精品选释》(合著)(研究出版社2005年)
教材
《中国古代戏曲专题》(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初版,2007年修订版)
《中国古代小说专题》(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初版,2008年修订版)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上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荣誉及获奖情况
第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古本戏曲剧目提要》(副主编,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年)1998年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灿烂的中国文明》之《宋词》(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网络教材,2002年)该书2004年获联合国世界高峰会议之世界最佳文化网络大奖。
《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北京出版社2001年)2002年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中国古代戏曲专题》(2007年修订版)2008年获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奖。
1956年生,河南许昌人。1995年于南开大学中文系获得文学博士学位,专业为中国文学批评史,毕业后到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任教,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文学院院长,“211工程”重点项目“中国文学研究与现代文化”负责人,首都师范大学中国文学思想研究中心主任,校学术委员会与学位委员会委员,教育部省属重点文科研究基地“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副主任。日本广岛大学客座教授。社会兼职有全国明代文学学会副会长,全国文心雕龙学会理事,北京市文艺协会理事等。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文学思想史与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特点以求真为目的,重材料,重实证,并善于进行多学科的交叉研究。
给本科生开设明清文学作品选讲、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方法及论文写作等课程。
1.《风骨之骨内涵再释》香港新亚学刊2003.
2.
3.3.
3.《20世纪以来心学与明代戏曲小说关系研究综述》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
4.5
5.《元明之际的气论与方孝孺的文学思想》文艺研究200
6.1.
6.《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中心与边界》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6.3.
8.历史研究中的文献阐释与文人心态研究——罗宗强先生《明代后期士人心态研究》序长江学术2006.4.
9.《文人心态研究的文献使用与意义阐发》南开学报2006.5.
10.《北宋新儒家的人格追求与美学思想论补》河南社会科学2007.2.
11.《朝代转折之际文学思想研究的价值与意义:以元明之际文学为例》光明日报,2007-04-03
12.《明代诗歌的总体格局与审美风格的演变》中国诗歌研究2007.1.
13.《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转型期的技术化倾向及其缺失》文学遗产2008.1.
14.《文心雕龙范畴研究的重构与解构》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8.3.
《明代心学与诗学》学苑出版社,2002.11.
《中国古代戏曲专题》高等教育出版社副主编2007.修订版
《中国古代小说专题》高等教育出版社参编2008.修订版
项目
“元明之际的文化潮流与诗学思想的走向”单独教育部文科基地项目2001-2003
“全国高校青年教师奖资助”单独教育部2002-2006
“明代文学思想综合研究”单独教育部2001-2004
“中国诗歌通史”(明代卷)分卷主编国家社科基金2004-2007
“中国诗歌研究史”主持教育部文科基地重点项目2005-2008
“中国传统文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主持,北京市创新团队项目2005-2007
“明清文学思想研究”单独北京市创新拔尖人才资助项目2005-2007
2001年获教育部青年教师奖。
《李贽与晚明文学思想》一书获1999年首届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北京市第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论著二等奖。
《王学与中晚明士人心态》一书获北京市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论著二等奖。
所参与教改项目“面向21世纪高师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体系改革方案”获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教育部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