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爱勤研究员在白银凹凸棒石产业发展高层论坛上做报告
中心王爱勤研究员被聘为中国日用化学信息中心第十一届期刊编委
低品位凹凸棒石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及应用通过科技成果鉴定
中心承担的“十二五”国家863课题进展顺利
中心王文波副研究员入选2016年度青年创新促进会
2015年11月20日,中国科学院人事局公布了2016年度青年创新促进会成员名单,中心王文波副研究员入选2016年度青年创新促进会,目前兰州化物所共有17名青年人才入选院青年创新促进会。
中心人员考察广西上思县伊蒙黏土矿
中心王爱勤研究员聘为第六届粘土矿物专委会副理事长
王爱勤研究员应邀在西北师范大学做学术报告
2015年10月28日,应西北师范大学的邀请,中心王爱勤研究员做了“从环境材料到纳米复合材料”的学术报告,介绍了环境材料的由来、有机无机复合保水剂、三维网络纳米复合材料和生物碳/黏土矿物纳米复合材料,同时展望了纳米复合材料在抗生素废水等领域的应用前景。化学化工学院和生命科学院教师、研究生共200余人参加了本次报告会。报告结束后,与师生就报告内容进行了互动交流。
王爱勤研究员应邀在2015’中国硅酸盐学会非金属矿分会学术年会做报告
“风沙危害区生态修复与沙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召开理事会
2015年10月24日,由西北师大牵头,联合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工程研究所、甘肃省治沙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等单位培育组建的“风沙危害区生态修复与沙产业协同创新中心”理事会会议在西北师范大学举行。甘肃省教育厅副巡视员丁光明出席会议并讲话,西北师范大学副校长董晨钟教授主持会议并致辞。来自8所大学、3个研究所、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9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或工程中心、5家企业及9个基地的近40位专家和企业家代表参加会议。会议成立了“风沙危害区生态修复与沙产业协同创新中心”理事会,通过了理事会章程,选举产生了理事会理事长、副理事长、常务理事和理事。我中心王爱勤研究员当选为常务理事。西北师大雷自强教授汇报了“风沙危害区生态修复与沙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学术委员会组建、发展目标、研究方向、研究任务等情况。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王锁民教授作了题为“荒漠植物抗逆机制及其应用”的学术报告。中心宗莉博士参加会议。
王爱勤研究员获淮安市首届“最美科技人”荣誉称号
2015年10月21日,中共淮安市委宣传部和淮安市科学技术局联合发文(淮科〔2015〕78号),对淮安市首届“最美科技人”的表彰情况进行了通报。淮安市首届“最美科技人”评选活动,经广泛动员、组织推荐、专家评审和网络票选,最后决定授予10名科技人为淮安市首届“最美科技人”,中心王爱勤研究员因对江苏凹土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而获此殊荣。此次评选活动是在江苏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和苏北重要中心城市的背景下,为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新时期淮安精神,全面推动科技创新,激发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热情,由淮安市委宣传部、市科技局发起举行的一次面向全市科技领军人才的评选活动,以表彰获奖人为淮安市科技创新事业和经济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近年来,兰州化物所凹土研发团队在王爱勤研究员的带领下一直致力于凹土产业关键技术和高端产品研发,取得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研发成果。突破了凹凸棒石棒晶束解离关键技术,解决了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开发了凹凸棒石纳米无机凝胶、凹凸棒石霉菌毒素吸附剂、凹凸棒石类玛雅蓝颜料、凹凸棒石棕榈油脱色剂等多个高端产品,其中3个产品实现了产业化。
《棕榈油脱胶脱色用凹凸棒黏土吸附剂的制备方法》获淮安市2014年度十大优秀发明专利奖
2015年10月15日,为了促进科技创新,树立典型,表彰先进,鼓励企事业单位及个人发明创造的积极性,使专利技术尽快实现产业化,为淮安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根据《淮安市服务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15个暂行办法(说明)》(淮办发〔2014〕49号)的规定,经过组织专家组严格评审,市人才办决定对10项2014年度优秀发明专利进行奖励。中心康玉茹副研究员申报的“棕榈油脱胶-脱色用凹凸棒黏土吸附剂的制备方法”位列其中。
获奖专利以天然凹凸棒石黏土为起始原料,通过活化、改性及表面组装等技术创新,得到了脱色效率高、成本低、绿色环保的新型脱色剂。该脱色剂不仅可以实现对精炼棕榈油、毛棕榈油的高效、深度脱色,而且还能同时脱胶,实现了“脱胶脱色一体化”。该项专利技术产品获得淮安市重点新产品。
2007年,淮安市出台《淮安市发明专利择优奖励暂行办法》,每年由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专家组进行集中评审,根据发明的技术含量和推广运用潜力等因素进行综合评选,遴选出10项优秀发明专利。此次,中心的发明专利成果获此奖项,是对多年来坚持技术创新的肯定。
王爱勤研究员应邀在2015’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大会暨产品展示交流会做报告
宗莉博士参加第12届东亚及东南亚土壤科学联合会国际会议
康玉茹副研究员参加中国饲料霉菌毒素危害与防控论坛
王爱勤研究员应邀在永新集团50周年庆典做学术报告
2015年9月19日,西北永新集团公司举办庆祝建厂50周年学术报告会暨重大科技合作签约活动。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刘维民院士、甘肃省科技厅副厅长郑华平、甘肃省科协副主席李克平、兰州大学副校长潘保田、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副院长杨青春等出席上述活动。应永新集团邀请,中心王爱勤研究员做了“凹凸棒石资源:从传统材料到智能材料”的专题学术报告,在介绍凹凸棒石资源和产业发展情况后,结合凹凸棒石的特点和在涂料等领域的应用,重点介绍了从传统材料到智能材料的研发和应用过程,展望了智能材料未来在涂料中的应用前景。中心王文波和牟斌副研究员参加了会议。
甘肃省临泽县人民政府凹土考察团参观中心
中国包装总公司总经理宗坚一行访问中心
康玉茹副研究员挂职第八批科技镇长团
2015年8月26日,江苏盱眙县第八批科技镇长团下派工作会议召开。县委副书记、县长贺宝祥出席会议,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陈俊祥主持会议,副县长胡国堂介绍挂职经验。第七、第八批科技镇长团全体团员及拟挂职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第八批科技镇长团5位专家在盱眙挂职,中心康玉茹副研究员将挂职古桑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和盱眙县凹土管委会副主任。
中心党支部协助举办化学发明专利撰写专题知识讲座
2015年8月25日,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邀请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化学发明审查部审查员朱峰为全所职工和研究生作了题为“化学领域专利申请文件撰写”的专题知识讲座。此次讲座由研究所党委办公室、资产与产业处和环境材料与生态化学、绿色化学研发中心党支部联合举办,是党支部组织生活创意比赛主题活动之一。讲座主要从专利申请文件撰写的重要性、发明点及技术方案的确认、说明书撰写基本要求和技巧、权利要求的布局等四个方面解读了化学领域专利申请文件撰写的技巧和方法。最后,他就大家在平时专利申请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解答和交流。
国家自然科学联合基金研讨会
王爱勤研究员应邀担任GreenandEnvironmentalChemistry杂志编委
中心人员回访环境材料的应用效果
与此同时,还实地调研了正在承担的阿拉善(中科)适用新技术研究院“沙生植物用保水保肥复合材料”项目实施后的生长情况。该项目主要是通过学科交叉、材料复合和技术集成,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沙生植物用保水保肥复合材料和集成技术。使用材料后葡萄育苗和梭梭树长势良好,与对照比有显著差别。
周岩民教授为中心人员作专题学术报告
2015年7月26日,应中心王爱勤研究员的邀请,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动物与饲料科学系主任,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环境卫生学研究分会副理事长周岩民教授,为中心全体人员作了题为“我国饲料工业技术创新重点需求”的学术报告。报告深入浅出的剖析了近年来关于饲料工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周岩民教授多年来从事饲料资源开发与利用、饲料安全与健康养殖等方面的研究,在国内外享有一定的声誉和影响力。他积极倡导凹凸棒石在饲料养殖中的应用并率先实践,取得了重要进展和实际应用。正是在他的建议和影响下,中心从2013年开始从事凹凸棒石霉菌毒素吸附剂的研究开发工作,形成了与南京农业大学和江苏神力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互动的产学研合作关系。报告会后,大家就关心的安全养殖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通过交流互动更明晰了今后合作的工作重点和目标。
兰州化物所盱眙凹土研发中心获中国凹土都梁香兰奖
王爱勤研究员当选为江苏省凹凸棒石黏土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
兰州化物所承担的2个院地合作项目通过验收
兰州化物所盱眙凹土研发中心召开年度管委会会议
中心在盱眙举行2015年中期工作总结会
中心王爱勤研究员和王文波副研究员参加第5届胶体与界面国际会议
2015年6月20日至26日,应组委会主席H.Griffiths博士邀请,中心王爱勤研究员和王文波副研究员在荷兰阿姆斯特丹(Amsterdam,Netherland)参加了第5届胶体与界面国际会议(5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forColloidsandInterfaces2015)。来自国际46个国家的400余名从事胶体与界面科学的研究人员参加了会议。
本次会议由全球知名的Elsevier出版集团主办,并得到胶体与界面领域的国际知名期刊JournalofColloidandInterfaceScience的全力支持。会议涵盖了胶体与界面研究领域5大主题,包括胶体及纳米功能材料、生物材料和纳米医学、工程表面和界面、先进的表面活性剂和软质生物胶体以及新理论、新现象和新技术。每个主题由一个本领域杰出专家的大会报告开场,不同主题的分会场包括keynote报告和口头报告以及海报展览。会议邀请了5位国际知名专家作大会特邀报告,14位专家作了大会报告,共展示墙报325篇。本次会议特别邀请KeithPJohnston教授发表演讲,KeithPJohnston教授为胶体与界面科学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是该领域被引用次数最多的作者。会上还表彰了2014年胶体与界面领域的特殊贡献奖。
中心2015年度毕业研究生顺利通过论文答辩
2015年5月26日,在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理化楼四楼会议室举行了4名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会。答辩委员会由西北师范大学雷自强教授、兰州大学刘鹏教授、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王齐华研究员、邸多隆研究员、邵士俊研究员和西北永新集团有限公司罗志河高级工程师组成,雷自强教授担任答辩委员会主席。张媛博士的答辩题目是“凹凸棒石的微观结构及其纳米杂化材料研究”;张文博博士的答辩题目是“杂化结构电活性复合材料的可控设计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吴磊博士的答辩题目是“基于有机硅烷的稳定特殊润湿性多孔材料的研究”;唐洁硕士的答辩题目是“凹凸棒石/碳复合吸附剂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研究”。答辩过程中,答辩同学准备充分,PPT图文并茂,汇报了各自在研究生期间开展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结果。专家们对每个答辩同学的阐述和论文提出了针对性的问题和建议,现场互动热烈,学术气氛浓厚。学位论文答辩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一环,论文答辩不仅是一次同学们和专家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更是一次再学习的过程。相信通过此次答辩,同学们的研究水平和论文写作水平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张媛博士做答辩汇报张文博博士做答辩汇报
吴磊博士做答辩汇报唐洁硕士做答辩汇报
2015年度研究生和导师及答辩委员会专家合影
农业部标准《饲料原料凹凸棒石(粉)》预审会在南京召开
张俊平研究员获“兰州化物所优秀青年”奖
2015年5月4日,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召开了纪念“五四运动”96周年表彰大会暨第十九届青年学术论坛。中心张俊平研究员获得“兰州化物所优秀青年”奖。
王爱勤研究员当选中国硅酸盐学会非金属矿分会理事
2015年5月4日,中国硅酸盐学会非金属矿分会近日完成换届,共有理事56名,王爱勤研究员当选为第八届理事。
王爱勤研究员应邀在第三届污染场地政策、环境管理与修复技术国际研讨会作大会报告
2015年4月26-29日,“中国土壤学会土壤修复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三届污染场地政策、环境管理与修复技术国际研讨会”在湖南长沙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土壤学会土壤修复专业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湖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英国LancasterUniversity和美国Geosyntec公司共同主办。会议宗旨是“促进我国污染场地环境管理制度及政策法规、调查监测及修复技术研发与工程实践等的进一步完善,加快我国土壤及场地污染修复行业的健康发展”。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张银桥,英国驻广州总领事馆总领事MatthewRous,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任江桂斌院士,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局副局长冯仁国,湖南省环境保护厅副厅长潘碧灵,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所长、中国土壤学会理事长沈仁芳等领导和来自国内外100多家单位的专家、学者及企业代表近500人出席会议。
会上,中国土壤学会理事长沈仁芳宣布了中国土壤学会土壤修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学术顾问及副主任名单,并颁发聘书。中心王爱勤研究员被聘为该专业委员会委员,并受邀作了题为《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材料及其应用中的关键问题思考》的报告。报告系统介绍了兰州化物所过去10余年在土壤改良及其重金属吸附材料设计、研发和应用中取得的科研成果,提出了土壤修复材料“源于自然,用于自然,融于自然”的修复理念,并呼吁加强协同创新,从而有效推动我国土壤修复领域的健康、快速发展。
研讨会现场气氛融洽、精彩纷呈,报告内容丰富,涉及我国污染场地环境管理制度、政策法规、调查监测及修复技术研发与工程实践等,既有针对重要科学问题的基础理论研究,也有面向市场和产业的应用开发研究。中心宗莉博士参加了研讨会。
甘肃荣丰能源科技集团到中心访问交流
颜芝一行在兰州化物所科研管理部门负责人的陪同下参观了研究所科技展览室和环境材料与生态化学研究发展中心,了解了研究所基本概况、学科方向、科研平台与人才队伍建设、科研工作进展、成果与产业化等情况,并就如何加强与兰州化物所的合作交流进行了座谈。
新疆理化所副所长崔旺诚一行访问中心
牟斌和康玉茹入选淮安市“533英才工程”骨干人才培养对象
2015年4月20日,根据淮安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淮安市高层次学术技术人才选拔培养工作实施意见》(淮人才〔2011〕1号)和《关于组织开展“533英才工程”培养对象增选工作的通知》(淮人才办〔2014〕11号)要求,经过各县区和市各有关主管组织申报、初步审核,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专家综合评审等程序,遴选出1203名拟增选培养对象,中科院兰化所盱眙凹土应用技术研究发展中心牟斌和康玉茹入选淮安市“533英才工程”骨干人才培养对象。
王爱勤研究员应邀在甘肃省科技厅作报告
兰州化物所盱眙中心获2014年度凹土科技机制创新奖
2015年3月10日,盱眙县人民政府召开“2014年度凹土产业总结大会”,盱眙县人民政府县长贺宝祥、盱眙县政协主席、盱眙县凹土战略发展委员会主席赵长桂、副县长顾强以及来自各企事业单位和科研机构的代表共60余人出席了会议。会议总结了2014年科技创新工作,表彰奖励了2014年在凹土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兰州化物所凹土中心被授予“科技机制创新奖”。
兰州化物所盱眙中心自2010年成立以来,一直坚持以服务产业为宗旨,以创新为己任,在凹土关键技术突破、高端产品研发、体制机制创新和标准制定方面取得了进展,形成了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新模式。贺宝祥县长对中心多年来在技术研发、产业化、运行模式创新等方面为盱眙凹土产业做的贡献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希望中心在即将到来的产业快速转型升级方面发挥自身的创新优势,定位更高,目标更远,力争在2015年取得更大突破。
在盱眙县政府的支持和凹土人的共同努力下,中心下一步将加强化从单纯技术合作向战略合作转变,从点式合作向全面合作转变,构建优势互补的联合体和服务平台,为盱眙凹土产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中心与西北永新集团有限公司座谈交流
功能复合材料组举办主题活动
2015年2月5日,功能复合材料组举办了“我的2014,我的2015”主题演讲活动,课题组全体老师和学生齐聚一堂,结合切身感受和本职工作,真情回顾了2014年的工作、生活,有成功后的喜悦、挫折后的惆怅,但更多的是经历后的感悟,憧憬了自己的美丽梦想和2015年的美好愿望。
2015年即将到来,大家放飞梦想、精彩飞扬,为课题组发展和团队建设建言献策,为个人梦想追求勾画蓝图。大家一致表示,2015年要以主人翁的精神投入到课题组发展建设和科研事业中去,尽每个人的努力,实现课题组大家庭的共同梦想。
王爱勤研究员名列爱思唯尔2014年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
中心人员到环保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交流座谈
马来西亚棕榈油脱色废土再利用工艺开发工作交流会
2015年1月28日,马来西亚棕榈油脱色废土再利用工艺开发工作交流会在中科院盱眙凹土中心举行。牟斌副研究员做了项目进展汇报。双方围绕工艺方案的确立、生产线设计、设备选型和下一步工作展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交流。经过1年多的开发研究,中心已完成了实验条件的考察与脱色性能的全面评价,产品脱色性能已达到项目设定目标。下一步中心将配合企业进行生产线的建立。马来西亚W黏土公司董事长黄振诒以及廖诚、庄永升、盱眙国盛矿工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尉和中心王爱勤研究员、牟斌、康玉茹副研究员参加了会议。
中心人员参观湘潭大学和中南大学
2015年1月22日,中心王爱勤研究员、王文波、康玉茹副研究员、中科院盱眙凹土应用技术研发与产业化中心副主任、兰州化物所兼职研究员郑茂松、盱眙县澳图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许庆华、江苏玖川纳米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沈培友一行,在湘潭大学副校级督导张海良教授陪同下参观了湘潭大学,并与湘潭大学高分子材料研究所科研人员进行了交流座谈。座谈会上,张教授热情介绍了湘潭大学基本概况以及高分子材料研究所团队建设及教学科研情况。王爱勤研究员代表中心介绍了中科院兰州化物所以及盱眙中心的建设及科研情况。湘潭大学是一所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多年来取得了优异的教学成绩和丰硕的科研成果,有着办学的独到之处和先进的科研理念。
同日,中心王爱勤研究员应中南大学资源加工与生物工程学院副院长、中南大学矿物材料研究中心主任杨华明教授的邀请,到中南大学进行互动交流。在欧阳静老师的陪同下,参观了中南大学资源加工与生物工程学院材料分析测试中心,之后双方就当前环境材料和矿物材料的研发及其应用研究交流了看法。中科院盱眙凹土应用技术研发与产业化中心副主任、兰州化物所兼职研究员郑茂松、中心王文波、康玉茹参加了交流座谈。
第一届中国海泡石新材料产业发展研讨会在湘潭召开
2015年1月21日至22日,第一届中国海泡石新材料产业发展论坛在湘潭鑫田国际大酒店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非金属工业协会和湘潭市产业创新研究院主办,由国家非金属矿深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湘潭产业集团、苏州中材非金属矿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湘潭大学联合承办。应大会主办方邀请,中心王爱勤研究员做了《凹凸棒石与海泡石》专题报告,在详细对比海泡石与凹凸棒石的结构、成因、性能基础上,重点介绍了课题组多年来在凹凸棒石领域的研究成果。中心王文波、康玉茹副研究员参加了研讨会。海泡石是一种层链结构的含水硅酸镁纤维状黏土矿物,具有吸附、脱色、隔热、绝缘、耐腐蚀、抗辐射等性能,广泛应用于涂料、油漆、油墨、造纸、铸造、环境保护、国防科工等多个领域。海泡石属特种稀有非金属矿,目前世界上已探明储量约为8000多万吨,主要分布在西班牙、中国、美国、土耳其等少数几个国家。我国海泡石主要分布在湖南、河南、河北、江西等省,其中大部分分布在湖南境内。我国海泡石已探明储量2600万吨,湘潭市境内探明储量为2140万吨,占全国探明储量的八成,远景储量在3000万吨以上,约占世界探明储量的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