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在哪个时代哪个城市,婚嫁从来都是人生大事。广州人的旧时婚俗,既贯穿着中原的古代传统婚俗,沿袭《周礼》之六礼而来,又融合了广州的本地特色,而在时代的进程中,虽然有现代的简约程序代替传统繁文缛节的一面,一些带着浓浓广味的婚嫁习俗也仍保持了下来,绕行吉祥路、永福路的新婚花车便是广州街头永远的一景。
还·俗
中国的传统婚礼分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六个阶段。广州的传统婚礼大致相同,总体来讲可以分为三个“总纲”———婚前礼、正婚礼、婚后礼。据说从最初的“提亲”到最末的“回门”,前前后后没有个把月无法全部完成仪式。
过大礼—回礼—搬嫁妆—安床—上头
这是一个广州春天的深夜,准新娘子冬冬家里坐满了亲戚,桌上摆着三碗汤圆,碗里还有莲子百合———明天将是冬冬一辈子最重要的一天,而按照广州的习俗,家里的亲戚都齐聚准新娘子家中,为她祝福。
吉时到了,开始上头仪式。“一梳梳到尾,二梳白发齐眉,三梳儿孙满地”的声音在室内回荡。其实相对于以往的繁文缛节,她已经省下不少功夫。单单是在上头之前,广州的结婚习俗就有:过大礼--回礼--搬嫁妆--安床--上头。
让我们来看看男方过大礼的清单:“精装龙凤礼饼两盒、西式礼饼一盒;双喜八样生果吉子篮(生生猛猛);椰子两对(有爷有子)、特长精装龙凤烛两对(长长久久);精装烫金男女家对联各一对、精装茶叶、芝麻各两盒(女子坚贞、守信不移);双喜烫金大礼金封两个(装聘金用);百年好合三牲封两个(鸡、鱼、猪肉大礼可以三牲利市代替);双喜贴盒(核桃、有衣莲子、百合、红枣、有壳花生、荔枝干、龙眼干、红豆、绿豆、芝麻、茶叶、十一样吉祥京果);扁柏一包、双喜烫金利市封两包。”这旁人看来,早就晕头转向了,更别提女方的回礼、嫁妆的另一长串清单,所以在现代社会,许多不太讲究的家庭更喜欢用“利是”来代替一切。
就连上头的程序,也是经过简化的。按照传统,上头仪式于大婚前一晚或正日举行,男女双方需先沐浴,并由全福之人以柚叶烧水洗身,之后换上全新的内衣裤及睡衣,在一个可以举头望月的窗口坐下,由全福之人替新人梳头。不过现代则简化为三梳了。上头之后,将梳子的红绳柏叶分别绑在新郎新娘的头发上,持续到第二日婚礼结束。
迎亲花车绕行吉祥如意路
第二天冬冬被新郎迎娶,离开家门的时候,她只记得要听长辈们的话,千万不要回头看。姑妈帮她打着红伞,姐妹们在后面洒米,冬冬拎着红色小箱子,走向自己的未来。
敬茶诸多讲究,舅公为大
关于敬茶,有着诸多讲究,据一位经验丰富的本地居民冰姨介绍,舅舅的地位甚至比新人的父母还要重要。新娘在娘家出门前,男女双方要敬女方的父母,舅父,姨妈、爷爷、叔伯还有一些近亲等。在男方家敬茶,是先敬爷爷,父亲,还有就是父亲的亲戚。然后再敬母亲,母亲的亲戚。舅舅也是很大的长辈,俗称“天上舅公地下雷公”。敬茶以碗为主,次序是先男后女。
敬茶的过程一般是大襟姐手捧茶盘,递给新娘新郎,茶盘只放两个杯子。一边敬茶的时候大襟姐还要一边喊:“饮杯心抱(媳妇)茶,富贵又荣华。”当然,这些好话没有固定的说法,只要是好意头就可以了。
俗·物
大襟姐
大襟姐,又叫喜娘,指的是旧式婚礼中女方伴娘,因身着大襟衫得名,从出嫁前夕到嫁到男家后10天内礼节均由她指引。“大襟姐”熟知各种礼节,体态端庄,口齿伶俐,在整个婚庆过程中充当“司令”的角色,指挥了婚庆中各个角色的工作,也控制着婚礼当天的节奏,她不但提示新娘应付各种难题,关键时刻还帮新人打圆场,成为新人的“保镖”。
大老椰
过文定时,新娘子家属要把一对贴着“喜喜”字的老椰子,送给未来老爷作为“见面礼”。因为在广州的本土方言里,媳妇称呼公公做“老爷”,这与“老椰”的发音是一样的。
子孙桶
子孙桶是女方的嫁妆之一,其实便是马桶或者痰盂,非常讲究,桶外边涂红漆,桶内装有红线贯穿的铜钱和百果等物,放在新人的床边。开门之日,在亲友中找一个小孩开盖,桶面盖红绿布各一块,里面用红布写满吉利语,还有一封利市给这个小孩。仪式就是让小童站在马桶上小便,以预示将来生育男孩,所以称之为“子孙桶”。
随·俗
现代婚嫁大都是简化版
◎广东省婚庆行业协会副会长,广州情缘婚庆策划统筹中心执行总监张彩虹
讲究整套传统习俗的新人很少
其实现代广州人的婚庆已经少了许多传统礼节。以前结婚要择吉日,过文定,过礼,但如今,一切都简化了。
也有照传统规矩来的人,但极少。我们曾经给客人写过聘书,这可是旧社会才有的习俗,现在已经很少人这么做了,下完聘书,就让一个类似媒人的人去到女家,女家给予答复后,才过礼,接着按照传统的习俗一步一步进行。
过礼如今也很少。我们曾在番禺钟村那边见过,他们过礼的时候会讲好多少担饼,每一担饼里面要有的东西,品种会很多,比如黄酥、白酥、红酥等等,不同颜色的饼馅料也就不一样。但在现代城市里,大家一般都只是买饼卡,给礼金,谈好酒席数量。
还有嫁妆。二三十年前的婚礼,有“三转一响”的说法,送嫁妆是电冰箱、电视机、洗衣机和单车。现在根本不需要送这样的嫁妆,基本上只是在出门的时候,象征式地带一个红色的小旅行箱,一个痰盂,一些被铺,还有父母送的一对衣食碗,走在前面。
装床和上头,形式上的传统
送完嫁妆过后,就要装床了。以前的习俗是把大床买回来之后,择一个吉时,再把床每一个部分组装好。但现在的床就不大可能现场组装了,只能做个象征性的仪式,比如故意把床留着有一个的没弄好的细节地方,再在吉时轻轻地把它合起来,或者是用铜钱垫一下床脚,这个装床仪式就算完成了。
吉祥路和东风路是必需的
一般传统的广州家庭,在接到新娘后回男家门时,都会跨火盆。但是现在出于安全考虑,一方面也怕会烧着婚纱,因此只会象征式地烧一个元宝,让新娘跨过去就好了。
“三朝回门”变成“当天回门”
现代婚礼的禁忌同样不少
虽然说现代新人结婚已不一定要照着传统习俗操办,但是在婚礼过程中,还是有不少广州人的禁忌———
首先,数字有讲究,婚车至少要六部,八部、九部或十部都没有问题,但一定不能是七部,兄弟和姊妹加起来是双数就可以了,但最好不要十一、十四或十五个,通常是十六个或十八个;其次,对于某些特殊的人来说要特别注意,孕妇最好不要踏进新房,若是大家双方都有孕,就最好要避忌一下,若是女性来月经了,也不要去坐别人的新床,家里有白事的也最好不要去喜宴;最后,入门的时候,若是男方家里有兄弟姐妹,一般男方的父母和姐妹都不要在门口迎接,让女方进门之后再出来。特别是男方的姐妹,因为新娘是娶进来的,姐妹是嫁出去的,就怕大家“撞面”,产生摩擦,意头不好。
俗·语
小郭,已婚,在广州生活十五年:我觉得广州人结婚很热闹,兄弟姐妹一大群人闹一闹特别有气氛,不像我们家乡,接新娘子都是静悄悄的。
叶小姐,未婚,广州本地人:广州的婚礼还是很多讲究的,而且每个地方都不同的习俗,三元里、杨箕、东圃就已经有不一样的风俗了。
苏真,已婚,在广州生活四年:我觉得参加广州的婚礼最好的一点的是利是不用给很多,我参加过其它地方的婚礼,利是都要给上千块钱,但在广州便不需要。
杰森,未婚,广州本地人:我觉得结婚仪式办得太复杂对新人来说一点意义都没有,越简单就越好。
唯心
幸福的方式各不一样
在《安娜·卡列尼娜》的第一句话,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从江南大道南走到江南大道北,穿过白色婚纱与红色裙褂,拜访了资深广式婚礼操办者冰姨、婚庆行业的行家张小姐再到婚庆小店里的王老板,我想到了另一句话:通往幸福的方式各不一样———嗯,这听起来其实与“条条大路通罗马”是同一个道理。
其实都一样,因为这一切与幸福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幸福是没有标准的,或者说并不是以此为标准的。所有的风俗习惯只是锦上添花,而不是命中注定。许多人赶着在2008年8月8日或2009年9月9日登记结婚,为的是一个“好意头”,但心里却都明镜似的,维系这段婚姻的,不是数字,而是两个人的感情。
但“俗”这东西,本来也不过就是尘世中的小情趣,它让我们可以有个幸福生活的模板,给我们描绘了一个美妙的未来蓝图,让我们“有俗可依”,但却未必需要“有俗必依”。就比如广州的婚嫁习俗中,要做一个帮新人安床上头的“好命婆”,便有关于“好命”的标准,必须家中亲人健全,有老有小,还得夫妻和睦,生活美满。我们看不见自己婚姻的未来,也不必要按照这个好命的标准去定义属于自己的未来,但从好命婆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希望,看到一个鲜活的尘世幸福模型。
我在江南大道北的良缘喜铺里看到了一套完整的上头套装,里面是针、线、剪刀、尺子、龙凤蜡烛、镜子、梳子、篦梳。新人上头的时候,要先用篦梳梳一下,意为梳掉看不见的不好的东西,再用普通的梳子上头。在这街上开了十几年店的老板王叔指着这八件宝贝说,“有用的其实也就是三种,其余的用品都是派不上用场的,只作为辟邪之用。”婚俗这档子事何尝不是如此,我们也不过就是求个心安理得,求个幸福美满,十五分钟与一个小时又有什么区别?不过方式不同罢了。
俗·评
婚庆公司已逐渐
代替“大襟姐”角色
◎广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长曾应枫
广州名片:现在广州的婚庆习俗与以往的传统相比,保留的传统还多吗?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曾应枫:结婚毕竟是人生大事,对于婚庆的传统俗例,还是能基本保存的。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年轻人婚姻自由自主,并非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在形式上亦有所发展,往日迎娶新娘的是轿子,再发展到使用单车,而如今,便都是小轿车了。有些繁文缛节亦已简化,往日送嫁妆,要招摇过市,要送“三件宝”,用三轮车运嫁妆,但现今却不需要这样的张扬,一般是父母送钱作嫁妆。而从前会请“大襟姐”,现在却少了。
广州名片:“大襟姐”在传统的广州婚庆习俗中是一个很重要的角色,她们也是了解习俗的一个重要人群,相比以前,如今的“大襟姐”虽然仍有固定市场,但这一行业仍渐式微,取而代之的是现代的婚庆公司。您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曾应枫:这是一种社会进步的体现。婚庆公司也是一种发展的媒介。正如在出现搬家公司之前,我们搬家都是请亲戚朋友来帮忙,非常辛苦,但搬家公司的出现却让一切都方便了许多。婚庆公司提供了一系列的服务,考虑得更周到。而婚庆公司亦是懂婚庆习俗的,也会教新人怎么做。而设宴的酒楼,其实亦能在婚庆中担当一个很好的媒介。有些酒楼,会有主持人,在新郎新娘敬酒敬茶时,服务员也会一起来讲一些有趣的有意头的话,如“买车又买楼,大家敬杯酒”“饮杯新抱茶,老公要听老婆话”等等,制造热闹的喜庆气氛,而不单单只是纯粹提供婚宴场地。
广州名片:在您看来,广州的婚庆习俗发展态势如何,会逐渐变得更现代,还是会回归传统?为什么?
俗·称
问名:(又称小定)女方家长接受提亲后,将新娘出生年月日及三代资料交给媒人,媒人将这些写在红纸上交给男方占卜吉凶,以防近亲及是否适宜,即“夹八字”。
纳吉:(又称过文定)如八字五行不相克相冲,便可带备薄礼到女方家,奉上聘书,告知女方家并商订定亲条件。
纳征:(又称过大礼)一般在大婚前一个月至两周进行。
请期:求良辰吉日。
安床:由好命婆(全福之人,新人长辈,父母、子女健在,夫妻和睦者)来安床,床上铺龙凤被,放置红豆、绿豆、莲子、红枣、桂圆、核桃等喜果。安床后新人便不可睡,孕妇、戴孝者不得入内,女性月事者不可进,要让小孩跳床,吃喜果,称为“压床”。
上头:迎亲前一天,男女两家分别进行,选好时辰,男方需比女方早半小时(亦有一小时、十五分钟等不同说法)。先沐浴,好命婆和好命佬帮其以柚叶沾水洗身,之后换上全新的内衣裤及睡衣,靠一个可以看见月亮的窗口坐,好命婆帮其梳头,边梳边说:一梳梳到尾,二梳白发齐眉,三梳儿孙满地,四梳梳到四条银笋尽标齐。最后,把扁柏及红头绳扎在新人头上算礼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