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总工会权益保障部2021年工作总结及2022年工作计划
2021年工作总结
2021年以来,淮安市总工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总和市委的决策部署,坚持以职工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以解决职工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工作重点,加大源头参与力度,健全维权服务制度机制,在推动构建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中履职尽责,切实维护广大职工群众劳动经济权益,不断提升权益保障工作水平。
一、加强源头参与和调查研究工作
以市总组织的“走基层、听呼声、转作风”百日大调研活动为契机,认真组织开展了职工养老金合理确定和调整机制、职工就业服务需求、劳动经济权益、工资收入等专项调研。走访县区、产业和基层工会30多家,召开座谈会20余场,与企业和职工群众零距离、面对面交流,问计于基层,问计于职工。推动完善政府、工会、企业共同参与的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代表职工主动参与涉及职工利益的法律法规政策的制定修改。会同人社、工商联等部门实施“千户企业培育共同行动计划”。参与制订出台劳动就业、收入分配、集体协商、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农民工等方面文件30多份,解决市级涉及职工权益问题21项。
二、推进工会服务就业工作
三、做好帮扶救助工作。
四、加强集体协商工作。
一是规范开展集体协商。市劳动关系三方召开专题会议,全面推广《集体协商工作质效评价规范》省级标准,开展集体协商星级示范企业创建工作,推动集体协商在各类企业、行业、区域生根开花。二是深化集体协商指导工作室建设。通过实施“春季集中要约”行动和组织开展集体协商专题培训等措施,深化集体协商指导工作室建设,整合资源力量,形成集约优势,发挥工作室专家问诊、宣传教育、指导服务、活动组织等功能,着力提升集体协商整体质效。三是推行职工技术创新专项集体合同。以专项集体合同的形式,引导企业畅通技术工人成长通道,约定技术工人按技能要素、创新成果和贡献大小参与分配的办法,完善技术工人培养、评价、使用、激励、保障等措施。全市累计签订集体合同1.26万份,已建会企业集体协商建制率达到90%以上。
五、做优职工服务工作。
2022年工作计划
一、推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代表职工主动参与涉及职工利益的法律法规政策的制定修改。深入推进劳动关系“和谐同行”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开展深化“和谐同行”千户企业培育共同行动,推动和谐劳动关系创建示范活动。以快递、外卖等新就业形态集中行业为重点,探索建立由工会组织、平台企业、关联企业共同参与的劳动关系协商协调机制。加强企业劳动关系监测网络信息员队伍建设,强化劳动关系监测研判工作。
二、开展帮扶中心赋能增效和幸福企业创建试点
加快推进服务阵地建设。提升市、县两级困难职工帮扶中心(职工服务中心)综合服务职工功能,推动镇(街)、村(社区)、工业园区建立职工服务站,有条件的企业建立职工服务点,打造职工政策咨询、就业创业技能培训、困难帮扶、法律援助、互助保障、综合服务“六位一体”的服务平台。加速推进服务品牌提升。扎实做好职工医疗互助、工会红娘、爱心母婴室创建和一线职工疗休养等工会服务职工品牌项目,不断扩大品牌美誉度和活动影响力。加力推进服务资源整合。积极争取党政赋予更多资源和手段,有效整合工会内外服务职工的资源。在更高的层次上,用更精准的方法来服务职工。依托职工服务站点推行“工会组织+社工+志愿者”工作模式,依托职工网络服务平台推行“互联网+工会”会员普惠性服务。引导和推动基层工会提升服务职工设施建设开展职工服务创投活动。培育扶持一批由工会直接引导的职工服务类社会组织或社会组织服务平台,通过项目化、市场化的方式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形成工会服务工作新优势。
三、全面推动集体协商
开展集体协商春季“集中要约”行动,巩固企业集体协商建制率,推进家政、保洁等灵活就业人员较多的行业开展集体协商。以正常经营、百人以上的已建工会企业为重点,全面开展质效评估工作,持续推进集体协商工作提质增效,提高职工知晓率、参与率、满意率。加强专职集体协商指导员队伍建设,配齐配强人员,加强考核激励,切实发挥指导作用。加强对基层工会的指导服务,提升基层工会协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