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如梭、春华秋实。波澜壮阔的2019年,转眼就过去了。这一年,在我们党和国家的发展历史上,是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的一年,也是苏州公安高质量发展走在时代最前列的奋进之年。
1月15日上午,苏州市公安局召开2019年度全市公安工作新闻发布会,对2019年进行盘点,向人民报告。苏州市公安局党委委员、政治部主任、江苏省公安厅警察训练总队苏南训练基地支队长刘凤珠出席并作新闻发布。
市局新闻中心主任张蓝之主持发布会,情报指挥中心、交警支队、刑警支队、人管支队等部门出席发布会,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2019年,全市公安机关在市委、市政府和省公安厅的坚强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省部部署要求,咬定高质量发展走在最前列的目标定位,树立“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工作理念,强化“工作项目化、项目目标化、目标节点化、节点责任化”工作方法,以做好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庆安保维稳为主线,以推进苏州公安工作高质量发展“一纲四目二十项”为抓手,有效维护了全市社会治安大局平安稳定,社会治安立体化、法治化、专业化、智能化水平明显提升,得到了党委政府、上级机关的充分肯定和人民群众的普遍好评。
众志成城、攻坚克难,筑起平安苏州铜墙铁壁
2019年,全市公安机关履职尽责、担当作为,先后完成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重大活动、重要会议的安保任务,1287场次大型活动安保万无一失。?
2019年,全市公安机关以“一纲四目二十项”为抓手,持续推进苏州公安工作高质量发展,突破了一大批制约公安工作发展的瓶颈性问题,“城市盾牌”、动态巡防、数字侦查、大数据指挥服务、“一标三实”信息采集等项目在警务实战中经受检验、日臻完善,为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打下了坚实基础。
2019年,是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攻坚之年,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全市公安机关闯关夺隘、纵深推进。共打掉黑社会性质组织3个,摧毁恶势力犯罪集团29个、多人多起涉恶团伙27个,破9类涉恶犯罪案件2661起,依法查封、扣押、冻结黑恶资产8.04亿元,工作成效赢得中央督导组高度肯定。
2019年,全市公安机关全面开展“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创建活动,确立“四心”创建标准、聚焦“六化”创建目标、推进八个专题建设,探索派出所TQM全面品质管理体系,择优确定了11家“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培育单位。11月28日,观前派出所被命名为全国首批“枫桥式公安派出所”。
通过以上重点工作、重点任务的牵引,全市公安民警、辅警战胜了一个个挑战,打赢了一场场硬仗,在打击犯罪、治安防控、安全监管、执法服务、队伍建设等方面均取得显著成效。
全市重大公共安全事故“零发生”,交通亡人事故数、死亡人数同比下降9.6%、9.8%;公共交通、轨道交通安全监管有力有效,未发生较大以上公共交通事故;危化品储存、运输事故连续12年“零发生”。
法治公安建设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按照“线上大一统、线下一体机”改革思路,政务服务事项上线率100%,网上办件按时办结率100%,群众办事满意度达99.6%。
全市公安队伍建设亮点纷呈,共有225个集体、2360人次荣获各类表彰,多家集体和个人获评全国青年文明号、全国巾帼文明岗、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庆全省安保维稳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全省优秀公安派出所、江苏最美警察等荣誉称号,并成为全省唯一一家同时获评全省“人民满意公务员集体”和“人民满意公务员”称号的地级市公安机关。
在全市公安机关的努力下,全市社会治安满意度、公安队伍满意度分别达到96.28%和96.46%,再创历史新高。
数据赋能、铸盾亮剑,织密社会治安防控网络
平安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基本要求,是改革发展的基本前提。2019年,全市公安机关为打造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平安苏州,加快推进数据赋能实战应用,推动汗水警务向智慧警务转型、传统警务向现代警务跨越。
2019年,是苏州公安智慧警务建设的深化之年,按照三年三步走的规划,以苏州公安高质量发展“一纲四目二十项”建设为统领,“六星科技纵横警务”各项应用全面落地,全市域“3+1”应用平台融合架构初步建成,“深度中心”3.0版本、城市盾牌、针眼平台、星辰平台等一系列“苏州首创”的新平台、新系统、新应用先后发布,情报指挥、维护稳定、侦查打击等“数据赋能”攻坚行动成效显著;大数据指挥服务体系高效运行,一体化联合作战指挥平台建成使用,双专班运行、情指巡一体等机制健全完善,让苏州公安亮出严打犯罪的数据利剑,筑起城市防控的科技盾牌。
全市公安机关强化主动进攻,提升打击质效。集中开展“云剑”“昆仑”“净网2019”“‘三假’专项打击整治”等专项行动,破获通讯网络诈骗案件同比上升75.9%,拦截被骗资金1.09亿元,返还1385万元;破获黄赌毒案件数、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数同比上升22.2%、44.3%;破获“三假”案件成效明显,入选全国打击“三假”十大战略支撑点;打击涉网犯罪战果显著,获评全国公安机关“净网2019”十大集群战役优秀参战单位;食品问题整治工作突出,得到省联合行动专项督导组高度评价。
经过一年努力,苏州公安打得有力,防得严密。2019年,全市110处警量299.5万余起,同比去年下降29.6%,其中违法犯罪警情22.5万起,仅占总警情的7.5%,同比下降21%,全市刑事案件发案数连续10年下降、破案率连续10年上升,抓获各类在逃人员3500余名,让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改革创新、服务民生,交出美好生活“公安答卷”
苏州公安全力打造线上服务龙头,在全省率先上线“苏州公安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实现服务入口、用户认证、事项标准、后台审批、集成展示、服务评价等“六个统一”,提供391项公安政务服务事项,累计注册用户70余万,每周办件量5万多件,满意率达99%。
全力打造线下服务主体,全市84个派出所窗口业务进驻69个街道(乡镇)“为民服务中心”,方便群众到政府办事“只进一扇门、不跑两趟路”。
全力打造15分钟便民服务圈,在全市建成基层公安服务窗口1698个,投放自助机718台,前移公安服务;5G政务服务一体机整合人管、交警、出入境等20项业务,率先实现公安、社保、公积金等业务线下一体化自助办理,累计提供各类办件服务6.7万余次。
公共安全关联千家万户,影响美好生活。全市公安机关持续推进“331”专项行动常态长效,将整治触角进一步延伸至“九小场所”和小微企业,“331”范围内火灾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同比下降29.4%、50%和73.3%。
全面加强道路交通安全防控,落地应用全域一体化智能交通管理5A计划,全面提升交通保畅能力。全市交通拥堵指数下降3.9%,平均车速提高5.0%,全省首条智能网联汽车公共测试道路通过专家评审。
深入推进校园安保提档升级,全市1758所中小学、幼儿园一键报警按钮100%安装到位、学校监控100%布设到位、“公安护学岗”100%覆盖到位。
平安社会、人人有责,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苏州公安积极推动警格网格“双网融合”,在全市范围搭建公安网格联动中心、分中心、工作站三级架构,划分警务网格2150个,与1.2万个综治网格对接,推动警务工作与社会治理互为借力、共赢发展,分流非警务类警情达40%。
创新建设平安志愿者队伍,打造“蓝盾志愿者”品牌,招募平安志愿者104.6万人,团队2377个,累计开展治安防范、重点目标守护、化解矛盾纠纷等平安志愿活动45783次。
政治建警、严管厚爱,锻造苏州公安过硬铁军
2019年,全市公安机关按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总要求,全面从严治警,大力推进公安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着力打造让党放心、人民满意的高素质过硬公安铁军。
全市公安机关高标准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践行新使命、忠诚保大庆”主题实践活动,推进解放思想大讨论、创新发展大调研,坚守公安机关“四大属性”、当好公安工作“五个角色”、弘扬公安队伍“六种精神”,并推出“十学”、“十听”等工作举措,制定《苏州公安质量型党支部工作规范》及建设标准,把“公安姓党”的第一政治要求坚决落实到位。
深入开展“纪律管警作风塑警”从严治警主题活动,结合“打伞破网”、安全稳定等专项督查开展5轮次督导检查,发布上线“明镜”系统和廉勤评价监督平台,健全各警种条线问责监督体系。
为塑造严格规范、公正文明的执法形象,全市公安机关在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权力运行机制改革、严格执法监督管理、提升执法主体能力等方面持续发力,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向纵深发展。
全面加强公安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优秀年轻干部民警培养锻炼“166”计划,选派130名干部民警开展为期一年双向挂职锻炼,磨练意志、增长才干;实施苏州公安人才“111”工程,通过参与市公安局重点项目、众筹汇智计划等,发现和培养一批“肯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年轻干部和民警,组织各类人才申领重点任务共1205人次。
以“春学、夏练、秋赛、冬训”为抓手开展全警培训,创新培训内容,推进全警常态化实战训练。在全省公安机关第二届警务技战术教官教学技能竞赛中,市公安局代表队蝉联冠军。
围绕打造数字政工、标准政工、实战政工、暖心政工,制定印发《苏州公安队伍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等文件,完成执法勤务警员和警务技术职务序列改革、综合管理类公务员职级套转晋升等工作,推动建立民警、辅警紧急医疗救治“绿色通道”、开办警娃寄学暑托班、开设“惠警商城”等爱警惠警措施,完善辅警招聘、培训、管理等制度,让从优待警的各项工作落在实处。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既是决胜期,也是攻坚期,维护安全稳定工作十分重要,苏州“开放再出发”的号角也已吹响,全市公安机关将紧紧围绕捍卫政治安全、维护社会安定、保障人民安宁的新时代使命任务,聚力攻坚、锐意突破,创造新时代公安工作高质量发展更加精彩、更加亮丽的“苏州实践”,为苏州再创一个激情燃烧、干事创业的火红年代,以首发姿态跻身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记者提问
1、苏州市区现在是否还执行购房落户政策?
根据2016年9月1日实施的《苏州市户籍准入管理办法》(苏府规字[2016]3号)第十一条的规定:市区范围(姑苏区、工业园区、高新区、吴中区、相城区、度假区)内购房类、经商类落户申请截止日期为2019年12月31日。自2020年1月1日起,购房类、经商类申请落户将纳入积分管理,以上两类申请的人员可参加流动人口积分管理,申请积分落户。
2、我们看到在苏州“开放再出发”大会发布的30条新政中涉及公安出入境管理部门的其中提到:“提升智慧出入境服务功能,推广出入境智慧大厅模式,在居住人口密度大、地理位置相对偏远地区增设出入境大厅受理分中心。”请介绍一下出入境智慧大厅和出入境大厅受理分中心的建设、规划情况。
3、我们看到在苏州“开放再出发”大会发布的30条新政中涉及公安出入境管理部门的其中提到:“以自贸区苏州片区为重点,在苏州工业园区就近为外国人申请永久居留提供预约、咨询、受理窗口服务。”请问下一步将如何具体实施?
为贯彻落实市委“开放再出发”总体部署要求,助力苏州高质量发展,支持自贸区苏州片区建设,结合苏州工业园区外国人居住、工作相对集中的特点,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支队将在工业园区一站式行政服务中心设立外国人永久居留受理点,为苏州工业园区范围内的外国人申请永久居留就近提供预约、咨询、受理服务。
4、今年烟花爆竹燃放新增61平方公里的禁放面积,对于燃放烟花爆竹问题公安部门如何查处?依法将如何处罚?对于冷焰火等类似产品是否会纳入监管?
对违法燃放行为,公安机关将依据《苏州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条例》责令停止燃放,处以一百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以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冷焰火虽然名称不同,但其主要成分均以烟火药为主,与普通烟花并无不同,所以冷焰火仍然属于烟花爆竹,我市禁放区域内禁止燃放。
5、苏州机动车保有量不断攀高,轨道交通施工全面展开,古城区交通压力不断增大,请问苏州交警有没有采取什么有效的应对措施?还有,就是很多外地游客喜欢自驾游,我们是怎样平衡自驾车旅游交通需求和古城交通管制矛盾的?
一、交通形势日益严峻
(一)行车停车方面
1.在车辆保有量方面:截止2019年12月底,苏州市机动车保有量已达428.2万辆,其中汽车突破417.7万辆。
2.在车辆通行方面:姑苏区和古城区地面干道平均行程车速分别为19.7km/h和18.6km/h,均差于20km/h的国际拥堵警戒线。
3.在车辆停放方面:据停车泊位摸底调查数据反馈,目前古城区停车泊位缺口达1万辆。
(二)道路施工方面
据不完全统计,中环以内约20%、内环以内约40%的主次干道,都在不同程度的施工。
(三)旅游交通方面
据旅游部门统计,我市节假日期间保持在日均100万人次左右高位态势。非苏州号牌车辆在古城区域早晚高峰占比为13%左右、节假日期间占比22%左右。
二、堵疏结合缓堵促畅
《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提出应当通过交通总量控制、绿色公交出行的方式对古城传统风貌进行保护。《道路交通安全法》也明确公安交警可以通过道路和交通流量情况,实施交通管制。
(二)厘清治理思路方向
“堵”的方面根据历史城区(19.2平方公里)各片区的道路基础设施供给、涉路施工情况、路网承载负荷等特点,设置了古城内(14.2平方公里)三个常态化管控圈;古城外一个节假日管控圈,实现分级限流、逐次管控、控制总量的管控目标。
“疏”的方面通过“绕行”、“单行”、“公交出行”、“停车换乘”等方式,一方面科学交通组织,提高路网通行效率;另一方面通过换乘绿色出行,推行“集约化”公共出行。
三、运行效果初见成效
自2019年6月29日换乘中心常态化运作以来:
(一)游客服务方面
平常日均换乘游客2500人次左右,停放车辆600辆左右。以2019年“国庆”期间为例,共换乘游客14.14万人次左右,日均2.02万人次左右,峰值为3万人次(10月4日),分流自驾游车辆近4000辆车;7天总共分流自驾游车辆1.88万辆左右。相比2018年国庆期间(未实施管控措施)换乘人数、分流车辆分别上升700%、768%。
(二)交通通行方面
古城旅游交通换乘模式实现了“游客人数增长”、“游客舒适度提升”和“道路交通不拥堵”三大目标,古城交通换乘大格局基本形成。
6、春节临近食品市场供需两旺,食品安全风险相对集中,针对这期间食品犯罪案件易发多发的规律特点,公安机关环食药部门如何保卫百姓餐桌安全?
为切实保障春节期间全市食品市场正常秩序和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全市两级环食药部门因地、因时制宜,在全市范围内集中开展了2020年元旦春节期间严打食品犯罪保卫餐桌安全工作。具体从三个方面开展:
一是加强源头防范。环食药部门充分利用数据赋能优势,紧密会同大数据部门、有关行政监管部门、电商平台、食品生产、销售以及互联网企业,切实强化专门研判,为全市集中打击整治行动提供支撑。推动环食药问题治理从“事后处置”向“事前防范”跨越。
作为公安机关一支服务民生发展的新生力量,全市环食药部门将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履职尽责,全力保障苏城百姓餐桌安全,让苏城百姓过上一个安静、祥和的放心年。
7、2019年全市通讯网络诈骗犯罪有没有新特点?能否介绍一下打击通讯网络诈骗犯罪的成效?新的一年在预防群众被骗方面有没有新举措?
2019年,全市公安机关坚持加强研判,重拳出击、重典治乱,通过组织区域协作、集团作战,对诈骗犯罪分子开展不间断打击,取得较好成效。全市共破获通讯网络诈骗案件3597起,同比上升75.9%,打击处理通讯网络诈骗犯罪嫌疑人2273人,同比上升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