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方给30万彩礼女方却只拿到20万,“黑婚介”套路起底|第2眼

“我方同意离婚,但要求女方必须退回30万元彩礼。”“我们当时只收到20万元,现在最多退回10万元。”上个月月底,在广西南宁发生了一场离奇的返还彩礼纠纷。

经法院调解发现,男女双方相差的10万元彩礼竟被婚介私自拿走。当初,女方一直主张要20万元彩礼,但婚介方却告诉男方,女方要30万元彩礼。最终,男方把30万元彩礼交给婚介,婚介先是拿走了其中10万元,才把剩下20万元给了女方,并且又收了男方2万元的介绍费。当调解人员把这一情况告诉双方时,双方才恍然大悟。

上述案例并非个案,在当前庞大的单身人口数量和与日俱增的婚恋需求为我国婚恋交友行业奠定了市场基础的情况下,服务欺诈、诱导消费、虚拟身份、退款困难等婚介服务乱象依然存在。

原因何在,一起来看看吧!

婚介服务行业搭上互联网的东风

《诗经》有云,“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媒人,在我国几千年的传统里扮演着重要角色。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出现第一个婚姻介绍所,再后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婚恋介绍所开始向线上转移。

2003年前后,世纪佳缘、百合网等婚恋交友网站相继成立,国内线上婚介平台雏形逐渐显现。2010年众多电视相亲节目火爆,使互联网婚恋交友网站的知名度大幅提高,线上平台开始带动线下门店发展。

然而,婚介服务行业的生长并非井然有序。

2015年,国家网信办、公安部、工信部等部门就曾联合开展“婚恋网站严重违规失信”专项整治,依法关闭128家严重违规失信婚恋网站(含网站婚恋频道)。

2019年至今,多款婚恋交友APP因侵害用户权益被工信部通报要求整改。

2021年,针对个别婚恋机构存在的乱象,上海市婚姻介绍机构管理协会约谈百合佳缘、珍爱网、我主良缘、壹嘉缘等4家婚介机构;江苏消保委也约谈了5家头部婚恋平台。

2023年3月,京津冀三地消协发布的婚介消费调查结果指出,实际服务与承诺不符是消费者反映最多的问题,消协的体验员也遇到了退款难的问题。

洗脑式营销套路深,服务无法兑现退款难

用交友软件、在婚恋平台寻找真爱的人越来越多了,吐槽、投诉的人也越来越多。随着线上平台发展与线下实体店的不断扩张,婚介服务行业各种乱象也开始滋生。

近期,有媒体记者调查发现,北京一家婚介公司提供服务与签约前所说的不符,数十位消费者向该公司提出退款均遭拒,后续尝试了多种途径维权也未果。

一家婚介企业前法务部总监王丹丹透露,近几年全国各地类似事件频发,被骗的消费者多为90后女性。“黑婚介的套路都很雷同,主要可以总结为几个步骤:线上转线下,线下哄骗签合约,合约签完哄骗相看几名嘉宾,然后在消费者要求退款时拒不接受。黑婚介主要靠赚取高额违约金谋利。”

而这些问题,只是冰山一隅。

黑猫投诉平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25日,“世纪佳缘”投诉量多达6112条,“百合网”投诉量为2526条,“我主良缘”投诉量为2048条,“MarryU”投诉1185条……主要反映为诱导消费、虚假宣传、侵犯隐私权、实际服务与承诺不符、无故扣费等情况。

婚介中介费高昂,消费者维权困难

婚介机构在宣传时,经常会用到“优质异性资源、高端成功人士、精准匹配”等词语形容征婚者,而越是“优质”的资源,对应的也是越高的服务费。

目前,全国婚介市场收费并无统一标准,属于市场定价行为,尽管一些婚介收费价格高昂,但是对于具体服务细节却都含糊其辞,无法详细表述。当消费者交钱后又想退款时,婚介平台则会以已产生服务为由少退或者不退。

据媒体报道,消费者陈女士爆料称,在某知名婚恋网站花费2万元购买“结婚保”婚介服务,“红娘”为她“搭线”5次。陈女士感觉与“红娘”承诺不符寻求退款,网站则以违约金、提供多次服务为由,要求扣除1万多元;一名在另一婚恋网站交费近10万元的女士遭遇相同,退款时要扣近万元。

一方面是婚介机构不予退费,侵犯消费者权益;另一方面则是消费者维权十分被动。

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中心研究员、北京市企业法治与发展研究会互联网法律研究中心副主任赵占领介绍,这是因为许多婚介机构的侵权行为权责界定不难,难在取证。

另外,近年来,利用婚介机构、婚恋网站实施诈骗的案件也屡屡发生。

2022年2月19日,沈阳公安反电信网络犯罪查控中心公布,2022年1月1日至今,沈阳有6位女士在网上交友过程中陷入骗局。其中2起为刷单诈骗、4起为“杀猪盘”诈骗,被骗总金额达170.5万元。

2023年6月,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检察院查办了一起“婚托”诈骗案,该案受害人达300余人,涉案金额共计250余万元。

婚恋平台只顾推销、审核存在漏洞的行为,已经让消费者人身、情感和财产暴露在巨大风险中,已严重侵犯消费者安全权。

为何婚介行业会乱象难改?

婚介行业投诉多、印象差,与婚介行业的特殊性有分不开的关系。婚介行业没有实际产品,只是单纯提供服务,对消费者而言,评判标准只是看最后有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如果脱单没有成功,便会轻易否定服务价值。

缺乏行业标准也是导致婚介市场混乱的一个重要原因。企业随意定价缺少标准、服务不到位、退款难、合同存在漏洞等问题,都是因为缺少行业规范。

对消费者而言,要对婚介结构的交友模式保持清醒认识,高昂服务费不一定就能换来爱情,不要因为着急“脱单”而丧失理智。

(参考资料:法治日报、红星新闻、中国青年报、北京商报、江苏检察网、第一财经、新黄河客户端、华夏时报、新京报、澎湃新闻等)

THE END
1.揭秘女子相亲失败陷退费争议婚介公司帮女子相亲三次婚介公司曾涉服务据媒体报道,近日,厦门王女士通过社交平台接触到婚介机构爱渡公司。在先后约见3个男生后,发现一名男士身高疑似造假,另外两名男子和她聊不上话。气愤之下王女士找到该公司要求退费,但被告知扣除相关费用后只能退2万元左右。 天眼查App显示,涉事的厦门爱渡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成立于2022年6月,法定代表人为肖玉平,注册资本10https://www.163.com/dy/article/JID5KO910511D2LM.html
2.珍爱网黑猫投诉我于2024年12月1日下午被珍爱网的人员在电话中说免费认证骗过来,然后经过长时间的洗脑哄骗我签字,但不给我看签的什么,后用暗示我可以返还骗我扫描付钱,付款后不能立刻给予正规发票,形迹可疑,所以我要求不开启服务并全额退款 [投诉对象]珍爱网 [投诉要求]退款 https://sd.tousu.sina.com.cn/company/view/?couid=1902484860
3.京津冀消协组织发布婚介服务消费调查结果——中国青年网信息审核不严、“红娘”资质有待规范、退款难…… 京津冀消协组织发布婚介服务消费调查结果 从河北省消保委获悉,3月16日,京津冀消协组织联合发布婚介服务消费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体验调查和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消费者问卷调查共完成4299条数据收集,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消费者对婚恋中介服务的认知情况、https://t.m.youth.cn/transfer/index/url/df.youth.cn/dfzl/202303/t20230326_14411596.htm
4.婚恋平台恶意诱导消费者下单,次日我反馈不需要服务,结果他们不给投诉问题 虚假宣传 不予退款 霸王条款 强迫消费 投诉要求 退款 涉诉金额 19800元 婚恋平台恶意诱导消费者下单,次日我反馈不需要服务,结果他们不给我全额退款! 洞察喵 于黑猫投诉平台发起 2023-04-10 11:06:23 你的先生旗下的成都未来的我们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东大街芷泉段6号时代https://tousu.sina.cn/complaint/view/17365830531/
5.搭建婚恋公益平台迫在眉睫当前,婚恋难已经成为一个较为普遍的社会问题。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底我国单身人口数量已经达到了2.4亿。与此同时,全国结婚登记数量下跌趋势明显,以今年上半年为例,全国结婚登记343万对,较去年同期减少49.8万对,仅为2014年同期的一半左右。在此背景下,更加凸显出广大青年对于高质量的婚恋中介服务的迫切需求。http://www.northnews.cn/2024/1203/2365739.html
6.《机动战士敢达OL》玩家讨论区第7页久游论坛久游论坛?首页 ? 敢达系列游戏讨论区? 机动战士敢达OL? 《机动战士敢达OL》玩家讨论区版块导航 休闲、音乐游戏讨论区 手机游戏讨论区 竞速类游戏讨论区 MMORPG及卡牌MOBA类游戏讨论区 桌游卡牌讨论区 收藏本版 (188) |存档 《机动战士敢达OL》玩家讨论区 https://bbs.9you.com/forum-239-7.html?m=home&wap=Lists&a=index&tid=671864
7.属于老牌婚恋交友平台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总的来说,从申请退款到能退款成功,平均用时超过一个月,平台存在拖延情况。 也就是说,老牌婚恋交友平台非但保证不了信息的真实性,还普遍存在欺骗、误导消费者的情况,实际行为已经涉嫌虚假宣传,更有退费规则不明确的问题。 2017年9月,国家多部门曾发文,协调多部门推动实名认证和实名注册在婚恋交友平台严格执行,严厉https://36kr.com/p/1420924646243969
8.女友不着急结婚,男子诉请婚介公司退款赔偿被驳回广州市天河区人民法院一审判决,小方主张婚介公司退款及三倍赔偿理据均不足,依法驳回小方的全部诉讼请求。 小方不服,提出上诉。 广州中院二审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法官说法 婚介服务是一种特殊的中介服务,婚介公司作为“红娘”,为消费者介绍婚恋候选对象,并为其择偶、交友提供建议和服务。然而,爱情没有标准模式,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24/07/id/804068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