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某在线授课网站的授课内容。钟心宇/摄
学校无“照”教师无“证”巨额预交学费无法退还
管管在线教育这匹“脱缰野马”
于潇崔晓丽
今年10月,在线培训机构上海理优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理优教育”)宣布停课停运。这一消息,让已经提前预付一年甚至三年学费的家长慌了神儿。一个多月以来,他们通过向消费者协会投诉、媒体曝光等多种渠道维权,但问题至今没有彻底解决。据悉,理优教育有学员6000余人,应退学费超过千万元。
事件的曝光,引发网友对在线教育机构的讨论。随着“互联网+知识经济”模式的兴起,人们在利用互联网平台的便利缴费学习的同时,在线教育机构应该具备哪些资质、预付学费的资金由谁监管、出现问题后消费者应该如何维权等都成为热点问题。
学校无资格、教师无证
凭借便利性和价格优势,在线教育机构吸引了大量学员,机构的数量也迅速增长。然而,在线教育行业蓬勃发展的同时,部分在线教育机构教学质量不高、教师无证上岗、培训机构无资质办学等问题也逐渐凸显。
媒体报道,广州的曾女士给孩子报了一个名为“初三数学培优班”的课程,根据网络上的介绍:任课老师毕业于北京大学,教过的学员不少考上了重点大学。“但是实际讲课的内容超纲,孩子听不懂。课后在线提问,要么不回答,要么回答生硬,说不清楚解题的思路。”曾女士反映,培训机构是否将教师资格证作为授课老师任职的必备条件不得而知,家长无法判定老师是否具有任教资格。
和曾女士有相同情况的还有北京某高校的研二学生李玲(化名)。想要通过英语雅思考试的李玲,在对比多家机构后,选择了某家不太知名的在线教育机构的在线学习课程。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科技与互联网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杨东表示,当前,学员和在线教育机构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不少在线教育机构并没有其宣传的那么强大,甚至用虚假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而在鱼龙混杂的市场里,消费者很难有效甄别。”
除了教学质量参差不齐、教师是否持证上岗被质疑外,在线教育机构是否有办学资格也是消费者关心的重点。
中国消费者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邱宝昌指出:“一般情况下,只要法律没有禁止,企业可以经营各种项目。但是,学校教育和培训比较特殊,需要经过行政批准,否则无权经营。”
多位教育培训行业内部人士透露,按理说,学员肯定希望在线教育机构拥有办学许可证,这样更加正规,但是,有实体教学场所的线下教育机构办理证件审核都比较严格,在法律没有对在线教育办学资质有明确规定之前,不少人便钻了法律漏洞,只在工商部门注册了营业许可证,“这样可以省去很多手续。”
无法退还的巨额学费预付款
教学质量、办学资质不能让人满意,有些线上培训机构在资金链断裂后选择“跑路”,学费无法退还更成了家长的心病。
此前媒体报道,家住陕西的方敏,在去年“十一”期间给上初中的孩子购买了2万元的理优教育课程,孩子觉得课程还不错,在理优教育老师的极力推销下,方敏又购买了7.6万余元的课时,“这些课程都可以让孩子学到高中了”。现在理优教育停运,方敏购买的课时还有8万元未消费,这笔钱如何要回,让方敏头痛不已。
无独有偶,就在今年8月,上海乐知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发出破产并停止授课通知,对于学员应退学费,公司没有给出明确回复。不到两个月后,“学霸1对1”在线培训机构也突然停运,数千名学员和家长走上维权之路,涉及资金达2000万元。
记者发现,包括理优教育在内,不少在线教育机构推行预付款收费模式。有学员为了课时越多越便宜而直接预交三年费用,也有按学员所在的年级,预交一年的,最短的都预交了一个学期或者某个学习阶段的培训费用。动辄上万元的学费很常见。
超前收取这么多课时费用,在线培训机构的做法是否符合规定?
在杨东看来,在线教育机构也属于校外培训机构,理论上也应受此约束,让家长提前预付一至三年学费的做法是违规的。
超前收取学费违规,随意支配学员的预付费用也被人诟病。在理优教育贴出的停运通知中显示,其与上海淘米网络科技公司产生民事纠纷,公司账户1000万余元被冻结,导致资金链断裂。也就是说,冻结的资金可能包含学员的学费。近年来,不少倒闭的在线教育机构,都是因为用学员预付的学费盲目扩张,或者投资失败导致无法经营。对此,不少消费者提出质疑:我们预交的学费,在线教育机构凭什么随意支配?
为了避免机构本身出现问题,导致学员权益无法保障,杨东建议,在线教育机构开设专门的学费专用账户,对预收学费进行管理,并按照规定向监管部门缴存保障金,专款专用。
交钱容易退钱难学员维权困难重重
从理优教育发出停课停运通知的那天起,消费者就走上了维权之路,但究竟该找谁维权,不少学生家长并不清楚。
“但诉讼的效果不一定乐观。即使法院判决消费者胜诉,对方没有偿还能力,依然无法弥补损失。”邱宝昌建议,在提起法律诉讼的时候,除了把在线培训机构作为第一被告,也可以把法人、机构主要负责人同样列为被告,“这样的话,更有利于保护学员的权益。”
记者注意到,在已经宣布停运的在线培训机构中,不少和百度“有钱花”、富盛分云、各银行的信用卡等贷款平台有合作。培训机构的推销人员,在看到学员或者学员家长对课时费心存忧虑之时,极力推销信用卡分期付款上课。而培训机构出现问题后,不少学员仍需要向贷款平台偿还资金。有人因为停止偿还,还被加入了征信黑名单。
线上办培训,该有的资质一个也不能少
虽然在线教育存在诸多问题,但带来的好处也不容忽视。正在中国人民大学读博士的王淼(化名)告诉记者,她曾在某网校花3000多元购买过法语课程,“老师讲得很认真,从零基础开始学的,效果不错。”在中国传媒大学读博士的杨阳(化名)也表示,自己曾购买某机构考研英语全套课程,英语水平得到很大提高。
资本市场的数据也反映了市场对在线教育的需求。据桃李资本发布的《2018上半年教育行业融资并购报告》显示,截至5月20日,今年上半年在线教育领域已完成融资182起,发展态势良好。艾瑞咨询的数据也预计,到2019年,中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将超过2600亿元。
多位业内专家告诉记者,在线教育机构的便捷性无法取代,且能够弥补教育市场师资力量的短缺,减轻家庭教育的负担,“长远来看,在线教育利大于弊。”
既然市场走向和学员提升能力都需要在线教育机构的支持,如何规范其健康发展成为当下面临的重要问题。
中国消费者协会副会长刘俊海对此持赞同意见。“在线培训的教师不是虚拟的,学员不是虚拟的,机构、资金也不是虚拟的,那在网上开设培训机构,当然也要遵循线下实体培训机构需要满足的条件。”刘俊海认为,线上线下办培训辅导不应该有区别,该有的资质一个也不能少。
对于在线教育机构的监管,刘俊海认为,各部门之间在各司其职之时,更要统一监管思想和尺度,铸造监管合力。“目前,在线教育机构技术上归工信部门管理,内容上是教育部门管辖,注册又在工商部门,三个部门各管一部分,容易出现各部门互相推诿的情况,反而形成监管空白。”
此外,刘俊海建议,在线教育机构行业内部也要制定规范,通过行业内部健康竞争,推动在线教育机构的发展。
据悉,今年11月,教育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应急管理部三部门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健全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整改若干工作机制的通知》。其中要求,强化在线培训监管,按照线下培训机构管理政策,同步规范线上教育培训机构。
如果严格执行规定的话,线上培训机构必须在机构住所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教师资格将得到严格审核。《通知》发出后,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在线教育将迎来最严监管。
刘俊海强调,在线教育机构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不能放任其野蛮生长。“当法律约束、市场竞争、市场监管等多种措施并举时,在线机构的健康发展将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