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介所收费后可以要求退费吗

婚介所收费后,消费者确实有权要求退费。

1.尽管婚介公司不构成欺诈,但根据合同自愿、公平原则,如果消费者决定解除婚介服务合同,即使婚介公司不情愿,法院一般会依法判决双方解除合同。

2.在解除合同后,婚介公司会根据其已经提供的服务情况扣除相应费用,然后退还消费者服务费。

3.这一权利受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保障,其中第五十四条规定了消费者要求退货的权利,特别是在商品被认定为不合格时,经营者应当负责退货。

当婚介公司违约且拒绝退款时,消费者可以采取协商或诉讼的方式解决。

2.如果协商无果,消费者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明确婚介公司的违约行为造成的损失,并请求法院判决婚介公司退还定金或学费,同时可以要求其赔偿一定的违约金。

4.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

5.第五百七十七条则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如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等。

6.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二条则明确了起诉的条件。

如果婚介所在收费后关门,消费者可以采取以下途径进行投诉:

1.可以向工商局或民政局投诉。工商局作为消费者权益保护部门,负责处理此类问题。

2.如果婚介所的行为构成诈骗,消费者应该带上证据到派出所报案。因为诈骗行为属于刑事犯罪,应由执法部门出面调解。

3.市场监督管理局虽然主要负责监督市场经营不规范的行为,但婚介所关门也属于其监管范围。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更专业的法律帮助,请咨询专业的律师或法律机构。他们将能够为您提供更具体、更个性化的建议,帮助您解决法律问题。

婚介服务纠纷如何处理,你学会了吗?如果还有其他疑问,欢迎在法律快车提问,我们的法律小助手会为您提供专业解答。

THE END
1.珍爱网黑猫投诉我于2024.8.29与珍爱网深圳星河线下店签署婚介合同,合同期8.29-11.29三个月,中间10月27号我正式在微信群以文字向星河店提出终止合同的诉求,按照合同第四条4.1款,珍爱网在扣除服务时间后应退还剩余服务费,珍爱网承诺20-25个工作日退款,至今已过去25个工作日迟迟未退还。要求门店及时退款。 https://sd.tousu.sina.com.cn/company/view/?couid=1902484860
2.一般婚介所是怎么收费的?婚介所可以申请退款吗?4、有明确的服务项目和当地价格部门批准的收费标准。 5、财务具有特殊的帐户管理。 三、婚介所收费后可以要求退费吗 婚介所收费后可以要求退款吗?这个问题经常发生在婚介所推荐给消费者满意的人选,或者服务到期后,消费者认为自己没有获得应有的服务等情况。那么这种情况可以要求退费吗? https://m.jinrilvsi.com/mrsf/7036.html
3.投诉婚介找什么部门,我要投诉婚介?记住这几点可退!投诉婚介找什么部门,我要投诉婚介?记住这几点可退! 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年轻人不在愿意谈婚论嫁,社交圈很小,根本无法找到合适的对象,因此,很多婚介服务型公司出现,本意是解决单身男女的婚姻问题,但后来发现这些高净值的人群的钱太好赚了,于是各种收费模式层出不穷,让受托人都不知道如何抉择,只能让所谓的专业的老师http://m.110.com/flzs/965902.html
4.相亲不满意要求退费起纠纷市民要求婚介所退费并道歉12日,济南市民刘先生反映,在济南一家名叫“我主良缘”的婚介所交了1000元服务费,并且明确说明了择偶对象的要求,结果该婚介所安排的两次相亲都不合他的要求,提出退款被拒绝。对此,济南“我主良缘”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没做错什么,退款没有理由,会继续给他推荐人选。 https://www.my0538.com/2015/1113/243467.shtml
5.贵阳女子月入1万5,只要男方月入7千!婚介所却找不到:她某方面眼光盘女士就通过贵阳一家婚介所 进行征婚 然而 婚没征到,气倒是生了不少 盘女士今年30岁,平时因为忙于事业,找对象的事总是顾不上,于是,就找到了贵阳市的一家婚介机构,想把自己的终身大事尽快解决。 盘女士: 我也没要求有房有车,我要求合适就行。我自己月薪的话大概15000元左右,(对男生)也不要求高,7、8千https://m.gmw.cn/2023-08/28/content_1303496654.htm
6.称婚介所未履行婚姻介绍服务征婚者起诉退款原告杨先生诉称,2016年7月2日,其交给北京烛光婚姻介绍所2000元的婚姻介绍费。但从其交费至提起诉讼时,北京烛光婚姻介绍所以各种理由推诿,并没有履行婚姻介绍的义务。后其多次联系退款事宜,并经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调解,该婚姻介绍所仍拒绝退费。 原告杨先生认为,虽然双方没有签订书面合同,但北京烛光婚姻介绍所承诺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19/01/id/370471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