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红海厮杀不断,仍然众多玩家下场。笔者盘点了19个小众社交APP,看看这些小众产品是否真的找到蓝海了呢?
社交APP,特别是陌生人社交,已然是杀得眼红手疾。熟人社交需要关系链沉淀,是零和游戏——一家独大之后,很难有所突破。
而陌生人社交,可以展开的维度似乎更多。
今天主要来谈谈陌生人社交,从人、媒介、形式三个方面好好分析下当前的陌生人社交的这一片红海。
一、以人为本,从人出发
社交,无论怎么玩,落点终究还是人。所以我们分析社交APP,最简单的还是从人开始。
不得不说,社交APP的的争夺战已经把人外在、内在、客观环境分析到位,利用彻底了。
1.以貌取人——颜值即正义
代表:探探、tinder
两个APP从玩法到设计像素级一致:根据定位,筛选出附近的人,以卡片的形式展示头像,左滑不感兴趣,右滑喜欢;如果恰好相互喜欢,即配对成功,可以进行一对一聊天。
探探和tinder其实说不上“以貌取人”鼻祖,但是这种卡片式设计,以及手势交互,不同于以往的遮遮掩掩,直接把「以貌取人」摆上了台面。
探探和tinder,目前是以“订阅式”会员盈利,提供的主要服务是超级喜欢、滑错无限反悔、任意更改定位、无限喜欢次数;而tinder要稍微多几项,boost以获得地区内头像优先展示、选择可见对象、管理个人资料限制他人可见内容。
不过这种match方式,并非没有缺点。
我用我弟的头像,结果一直没有被匹配。“颜丑拒”漫长无期,在这个APP上又没有其他的寻友方式,只好放弃这个APP。
这两个APP像素级的高度一致也算抄袭榜中的史诗巨制了,抄袭者估计也很无奈,用交互的的新玩法来挖「以貌取人」的旧梗,简单到极致。
这种几无「借鉴」空间的玩法,让别人抄无可抄,跟随者只能在不要脸和要脸之前徘徊,最后选择不要脸了。
这种卡片式设计,利用左滑右滑来交互,赤裸裸对颜值进行第一眼评判,确实简单直接。而会员提供的服务,也恰好弥补了交互的一些尴尬。
如此看来,简单到极致,也是一大利器。
上图为探探
上图为tinder
2.三观交友——「爱你,先救你,保大」
代表:如故、朋友印象、same、片刻
1)如故
明晃晃打着三观交友,在刚进入的时候,就会有一个基础测试包,里面包含了一些三观、品味、交友偏好的测试题。通过你提交的答案,找到三观比较契合的朋友。
不过这个算法还是个黑盒子,没有公布出来。我猜想,如果做得简单的话,这些题应该是有个分类,针对每个分类,如果其中一个分类的分值,两个人达到分数差不多一致,就可以匹配了。
中间也有个“观点广场”可以用投票的方式,发表自己的观点。
目前没有发现盈利方式。
上图为如故
2)朋友印象
朋友印象学习使用了tinder的卡片式设计和手势交互。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信息卡片主动寻找,一种是通过回答问题被动匹配。
主动寻找,与只看颜值不同,朋友印象还把走心问答、最新印象、择偶标准等文字信息放到了卡片上。而被动匹配,把问题的回答做成了卡片式,和tinder的交互方式一样,右滑喜欢,左滑不喜欢(不过这是旧版,新版做成了chat形式;新旧可以切换,可能是因为是旧版,所以没有怎么维护了,左滑右滑的交互有些问题,有时候滑不动)。
而新版的chat对话框与旧版相比,虽然交互上没有之前有趣,但是更加符合他的玩法。比如说必须要回答问题才能参与,比之前的确实要好一些。不过因为信息更新较慢,让用户缺乏把控感,这也是一个弊端。
上图为朋友印象-主动寻找
上图为朋友印象-被动匹配(旧版)
上图为朋友印象-被动匹配(新版)
3)same
上图为same
4)片刻
上图为片刻
3.兴趣爱好——同好(四声)才能同好(三声)
代表:名人朋友圈
对内心世界的探索,除了三观还有兴趣爱好。在社交几乎变成所有APP的标配的时候,兴趣爱好方面的APP更是没有错过。
讲真,年纪一大,还真的适应不了这种浓浓的青春气息。无法融入中二也好,不了解45度明媚的忧伤也罢,老或者也是一种错,因为永远有人年轻。
目前的盈利方式是应用内购买增值产品(礼物)。
上图为名人朋友圈
4.地域属性——同城组局,拯救死宅
代表:meetup、join
同城活动的玩法大体一致,主要是发布/查看活动,积极参与。
meetup的重点在于活动,首页上几乎是group和活动列表。
而join是重点是在于人,首页分为日记和遇见,日记主打post信息流,遇见主打人物列表,主要是发现同城之中附近的人、同校、同乡、同行。
join的活动入口在第二个tab里面,入口相对meetup来说还是较为隐蔽的。
比较而言,join作为同城社交APP,偏重于线上交友,而meetup偏重于线下活动。
用户打开meetup,没有任何活动的情况下,只好弃之而去。而join提供了一条线上交友的选项,解决了这个尴尬。
至于盈利方式,目前没有发现。
上图为meetup
上图为join
二、媒介
按照发布的媒介,可以分为文字、图片、音频、视频。
1.文字
代表:MarinChat
文字基本是所有APP的标配。而这款MarinChat简直是社交产品中的清流,简单到极致——只可以发文字,图片只用于头像的展示。
不需要注册,直接设置头像和昵称就可以发表、回复、聊天。
功能的话也只有发布、回复、聊天、举报。
上图为MarinChat
2.图片
代表:ins,WeHeartIt
上图为WeHeartIt
3.音频
代表:暖暖交友
上图为暖暖交友
4.视频
这两个不用多说。
三、时效性
不得不承认,孤独和倾诉欲望都是有时效性的。
很显然,目前留言类型的信息流产品或者人物列表,很难解决这样的问题,需要一种即时性的聊天室。
1.即时配对——单聊1V1
代表:Rooit
选择主题之后,即时的匹配聊天对象。目前的盈利方式是应用内购买增值产品,比如寻人雷达等。配对在30分钟中没有互动会自动失效,如果需要找到之前配对的人,就需要用到寻人雷达。
上图为Rooit首页
上图为Rooit聊天界面
上图为Rooit商店页面。
2.集体嗨聊
代表:wakie
wakie是根据一个主题,可以开展群聊,也可以加入一个具体的组进行群聊。
这样简单的改变,直接把原来需要等待的那种感觉抹去了,似乎一群人在实时针对一个话题进行讨论。
上图为wakie的话题详情页
代表:比邻
盈利方式主要是直播间的礼物红包等增值产品。
上图为比邻
4.视频聊天
代表:友加
我也是第一次知道什么叫外围资源,之前也一直很好奇这些着装暴露的女生从何而来,被同事告知是外围资源以后,恍然大悟。
除了友加,还有很多很多这样的APP。我当时下了蛮多,结果一打开全部是玩法一致的通过付费进行视频聊天以及送礼。
盈利方式有应用内购买和VIP。
上图为友加
四、形式
有些虽然也是展示图片或者文字,但是形式比较有趣。
1.漂流瓶
代表:bottled
利用漂流瓶这样的形式,给别人写信,放入大海,让别人打捞。打捞上来,之后可以和这个人聊天。
盈利方式是应用内的道具。
上图为bottled
2.为我打call
代表:lyf
上图为lyf
3.区块链
代表:Steepshot
上图为Steepshot
以上。
本文由@熊不知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