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不过是某些人打着共享的旗号来做违法违规项目。2018年,“同住拼房”小程序曾因涉黄屡遭封禁后换了个马甲变身“睡睡”APP重新复活,这个APP被发现提供异性拼床功能,除了涉黄,该APP用户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也存在隐患。
被媒体揭露后,睡睡APP下架整改,然而一个拼房类App倒下了还有千万个拼房类App出现。不久后媒体又曝光名为“趣住”的酒店类社交APP。
虽说App上明确表示仅支持“同性拼房”,但事实并非如此,在App的设置栏里,可以选择拼房的性别,而选择异性的时候,系统会提示“仅支持铂金以上会员”。
表面看来异性拼床功能确实不在了,实际上是这项功能改成收费了。于是不少“趣伴”App用户为了能和异性拼房吧,都选择了充值会员。而在部分用户发布的说明里还带有明显性暗示,比如“只要女生,你懂的”“女生免单”等。
然而直至现在,这类拼房社交软件屡次被禁,但总能以换皮的方式出现,“拼住”App依然不灭。
这不,“趣伴”之后,又来了个“趣住”。
今年4月,南都大数据研究院网络内容生态治理研究中心调查发现,在一款名为“趣住”的酒店社交App上,出没着大量涉黄信息。
在这些留言墙上,发布者九成使用女性身份,发布照片则多以身体某部位特写为主,其意味不言而喻。
在“趣住”App的另一项内容发布区——“话题广场”里,更多露骨的图文信息扑面而来。
该“话题广场”共有“江湖救急”“我在酒店玩自拍”“找人私聊”“酒店俊男靓女”等9类标签。在这些话题下方,不少用户堂而皇之地发布挑逗暗示的内容,配图露骨。
而且,在“趣住”App上,大量账号的用户昵称、头像、个人主页都明目张胆地挂着招嫖信息。
通过这些用户散播的“二维码”,可进入到某款语音交友软件页面。毫无疑问,后者充斥着更多的色情信息,其实就是借助“趣住”这个平台内容发布渠道获得引流。
其宣称,App里的大部分信息都是被有心人士用脚本注入的,而“趣住”由于资金不足、技术不够等原因,每天审核到凌晨3点,与坏人斗智斗勇。现在App上的内容已经清理了,没有不良信息了。
今年4月初,上海警方梳理分析各类信息线索、滚动排查各类风险隐患,很快发现了这款手机软件的异常情况。
6月3日,上海警方通报捣毁一个利用社交软件诈骗的团伙。
经查,“趣住”APP的开发运营公司为南京朔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公司成立于2016年,法定代表人为邹某某(男,31岁),运营负责人为陈某某(男,28岁)。
在调查过程中,警方并未发现该手机软件从事涉黄违法犯罪活动,却发现了运营方虚构“女性用户”发布暧昧信息骗取充值牟利的犯罪事实。
警方查明,2018年8月起,邹、陈两人开始开发运营“趣住”App。
为了吸引用户下载安装、提高注册量和充值额,他们从2020年10月起,采用技术手段在软件后台批量创建了1万余个“虚拟女性”账号,并从互联网络上获取大量女性图片制成头像,再利用这些账号在留言墙、话题广场定期自动发布带有暗示性的个人动态及引诱性的图片,伪装成真实、活跃“女性”用户。
也就是说,用户在“趣住”App上通过“附近酒店”等功能刷到的女性用户,绝大多数都是虚拟账号。
只要用户发起留言、私聊,系统就会出现充值页面,充值缴费后,才可进行聊天。
一旦用户充值,其实就已经上当受骗。
该团伙雇佣了专门的“代聊”人员康某某和杨某在系统后台值守,经营虚拟账号。
所以,和用户聊天的人并不是附近酒店的住户,也不是所谓的“皮条客”,而是远在千里之外的专业“代聊”。“代聊”使用虚构的“女性用户”账号与男性用户进行引诱性的语言互动,以此诱导对方充值消费,从中牟利。
据统计,自上线运营以来,该手机软件累计注册用户40余万,充值金额65万余元。
4月9日,警方在本市将邹、陈两名犯罪嫌疑人抓获归案。随后,又分赴天津、山东、江苏等地,将该团伙其他8名犯罪嫌疑人成功抓获。
目前,邹某某等3人已因涉嫌诈骗被检察机关依法批准逮捕,其余7人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种种事例来看,“异性拼房平台”的运营模式极易陷入“涉黄”风险。包括前文所提及的“同住拼房”小程序、“睡睡”APP、“趣伴”APP都因涉及色情信息被下架。
最后,警方提醒广大市民群众,网络社交需谨慎,对于类似需要充值才可获得相应权限的网络社交软件尤其要提高警惕,增强抵制诱惑的意识和能力,避免掉进诈骗陷阱。(内容整理自中国长安网、法制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