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发布网络诈骗报告:90后被骗概率高,45岁以上人均被骗7000元爱范儿

交易诈骗、兼职诈骗、交友诈骗、返利诈骗这四种是最高发常见的诈骗类型,合计占比超过七成。

交易诈骗是指在商品交易过程中或以提供非法业务为由,通过不发货、不付款或诱导扫描付款码、点击钓鱼链接等方式,实施诈骗。

此外,还有低价利诱诈骗、金融信用诈骗、仿冒诈骗、色情诈骗、免费送诈骗、盗号诈骗等,诈骗场景相当多样,套路也针对不同群体的心理弱点。

报告显示,网络诈骗被害人的男性数量是女性的近两倍,其中男女比例分别为63%和37%。

在色情诈骗和交友诈骗这两种类型中,男性比例高达98%和85%。男性被害人在金融信用诈骗、交易诈骗中的占比也超过七成。

网友在面对这些形形色色的诈骗时,来自广东、江苏、山东等省份的网友是举报最积极的。

报告认为,电信网络诈骗在今年上半年呈现出七大特征:

1.交易型诈骗最为高发,纯获利类诈骗日渐淡出

随着网络购物和移动支付的普及,公众容易在互联网中遭遇诈骗损失钱财。但随着网民防骗意识的提高,类似天上掉下馅饼的「免费送诈骗」,已经逐渐不管用了。

2.中老年人被骗金额高,90后被骗概率高

19-28岁的年轻人在被害人中所占比的比例高达54%,虽然这届90后是互联网原著居民,但由于主力网民的基数较大,因此成为被骗概率最高的群体。

36-45岁之间的中年人,被骗金额约为3000元,低于22-35岁的群体。

相比之下,45岁的网络诈骗被害人虽然占比为5%,但人均被骗金额高达7000元,远远超过其他年龄段人群。

没错,就是家中的长辈了。

风湿病腰腿疼,喝XXXX,一百零八味中药,治病防病呵护周到!

免费体验最新养生科技,量子、高电位、负离子技术通脉络

民族资产解冻大业,只要交111块钱,就能坐领400万元……

这些诈骗有没有在长辈的手机里见过?

他们的手机里,除了有中老年表情包、广场舞教程、养生资讯等,还夹杂着针对中老年人经济情况、心理状态和健康状态的骗局。

3.广撒网骗财骗信息,全面榨取被害人价值

报告认为,「随机诈骗」与「精准诈骗」相结合的方式,是电信网络诈骗手法的新趋势。

4.交友骗入“杀猪盘”,多种黑产相互勾连

在今年上半年,一种名为「杀猪盘」的东南亚博彩骗局兴起,骗子主要在各类婚恋、交友平台上搜罗被害人,也就是「猪」。通过假冒的身份、设定的话术与被害者确定恋爱关系,再将他们引至赌博平台、虚假的投资平台等骗钱。

5.群聊群控做迷局,新型技术成诈骗工具

人工智能技术也开始被应用到诈骗的各个流程。比如利用AI破坏网络平台的安全策略,从而非法获取工银个人信息,批量注册黑产账号。

另外,在一些聊天群中,人工智能已经被用于充当聊天机器人程序,配合人工操作,成为骗局聊天群中的客服或者托儿。

6.跨平台诈骗日益增加,多平台成引流入口

报告分析显示,相当一部分发生在社交场景里的诈骗,往往是从其他平台引流的。其中二手交易平台、婚恋招聘网站、短视频平台是诈骗引流较为严重的地方,占比分别为28%、19%、11%。

除了有骗子把被害人从其他平台引流到社交平台,也有一些骗子通过钓鱼网站、虚假链接等方法,把社交平台上的用户骗去其他平台。

随着智能手机和互联网的普及,一些流传了几十年的诈骗招数,因为有了社交平台、电商购物平台等新的载体,开始出现了新的变种。

新骗局也趁着「共享经济」、「知识付费」、「区块链」这些模式找上中老年人。

然而上述所说的网络诈骗10大类型和7大特征,属于网络诈骗的终端场景。

▲社交账号买卖黑产

恶意注册和养号的产业在为电信网络诈骗提供账号资源,属于源头黑产。

绑定了身份证、银行卡的账号,更易绕过一些平台的安全策略。因此恶意注册和养号的背后,也涉及公民个人信息泄露、买卖这些产业的冰山一角。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也被黑产利用。他们先通过扫描漏洞建立后门,或者制作恶意SDK植入app,拖取平台或者应用上的用户数据;接着用AI对这些数据进行清洗和智能分析,最终得到精准的用户画像,让后续的诈骗场景更有针对性,得手率也更高。

2017年9月,全国首例人工智能技术犯罪案破获,被警方查封的平台叫做「快啊」,曾经是市场上最大的打码平台。他们当时已经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去训练识别验证码的模型,并且能够识别出98%以上的验证码。

至今,黑产使用的技术手段也不断在升级。

群发群控设备、改号软件成为诈骗黑产的标配,利用GSM劫持、嗅探技术进行盗刷、诈骗的案件也已经出现。

得益于机器学习和神经网络等新技术的发展,声音合成、AI换脸这些也开始出现在诈骗场景中。

总而言之,电信网络诈骗的黑色产业链,都与个人身份、消费、金融信息泄露的链条,形成了一张在暗处流淌着交易的网络。

新技术在用于提升用户体验的同时,也在因法律法规的空缺和滞后,以及犯罪成本之低,被黑产用于犯罪。

沈星佑

天才作家

太阳底下全是新鲜事

下一篇2019-08-0708:55

上一篇2019-08-0618:14

AllcontentismadeavailableundertheCCBY-NC4.0fornon-commercialuse.Commercialuseofthiscontentisprohibitedwithoutexplicitpermission.

THE END
1.线上相亲被骗婚恋平台是否担责?——中国青年网有人相亲遇到真爱,有人相亲被骗数万。近日,江苏省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披露的一起案例引发关注。该案中,一女子通过某线上婚恋平台购买相亲交友服务,却被该平台一男子以“从事期货交易”为由先后骗取80余万元。 近年来,随着“云相亲”概念迅速兴起,以门槛低、交友快、效率高等为特点的各类线上婚恋平台拔节生长。但与此https://t.m.youth.cn/transfer/index/url/youyue.youth.cn/yw/202411/t20241112_15643042.htm
2.警惕“婚恋”骗局诈骗团伙以婚恋为幌子骗入窝点后再诱骗投资编辑:司晓颖 责任编辑:焦健 “婚恋”骗局 诈骗团伙 返回央视网首页 返回财经频道 分享: | 更多精彩 《央视财经评论》限制中国网联车 美国怕 特斯拉汽车 各类基金上半年盈亏揭晓 债基领跑股票基 公募基金 基金定期报告再现错误漏洞 多家基金公司 公募基金 黄金涨不停,相关ETF吸睛又吸金,新高https://finance.cctv.cn/2024/01/03/ARTIXyUC7QUfvJMuxfmltdvW240103.shtml
3.假恋爱真骗钱男子被刑拘假恋爱真骗钱 男子被刑拘 泉州网10月30日讯 (记者廖培煌 通讯员黄颖鹏 实习生卢慧娟)虚构家庭经济条件优渥、正在努力打拼事业等各种人设,与两名女子交往,再以投资开店等借口骗取钱财。昨日,丰泽公安分局刑侦大队民警介绍,该大队破获这起诈骗案,抓获犯罪嫌疑人王某锋。https://m.qzwb.com/gb/content/2023-10/30/content_9018197.htm
4.曝光脱单网婚恋加盟,总部培训教学骗钱,口碑评分低至1.55近日,一名创业者向我们曝光了他的经历,他加盟了一个名为“脱单网婚恋”的品牌,总部培训的内容全是教学怎么骗客户钱,这与他的理念产生了分歧。 据该创业者透露,他原本对这个品牌抱有很高的期望,认为它能够为单身人士提供一种安全、可靠的婚恋交友平台。然而,在加盟之后,他发现情况并非如此。总部的培训内容让他感到http://www.hczhz.com/h-nd-5344.html
5.被异地恋男友骗钱后如何找回损失?被异地恋男友骗钱后如何找回损失? 立即咨询 何律师3分钟前解答了互联网纠纷问题 王律师1分钟前解答了互联网纠纷问题 何律师2分钟前解答了互联网纠纷问题 何律师3分钟前解答了互联网纠纷问题 何律师3分钟前解答了互联网纠纷问题 王律师1分钟前解答了互联网纠纷问题 大家https://wap.findlaw.cn/wenda/q_46403844.html